喝茶可以闻到三种香气:干茶香、杯香和汤香。 我们在闻香的时候,只用鼻子就能闻到的香气我们称它为“鼻前嗅觉”。 “鼻前嗅觉”能让我们闻到干茶的香气和杯香。 还有一种味觉和嗅觉共同作用下才能起到效果的叫“鼻后嗅觉”。 感知“鼻后嗅觉”是这样操作的:喝下茶汤后能感受到口腔的香气逃逸到了鼻腔,闭着嘴巴通过鼻子呼出一口气,这个时候就能感受到整个口腔被香气包围。 “鼻后嗅觉”能让我们感受茶的汤香。 上面就是茶香与我们嗅觉的关系。 回到茶桌上的场景。 在喝普洱茶的时候,有些冲泡手会在醒茶(也有人称为洗茶)后,把公道杯放在喝茶人面前轮流闻公道杯里的香气。 这时候,有些人会迷恋在公道杯里散发的茶香,也有些人不为所动,认为杯香具有迷惑性,不能称为判断茶好坏的标准。 二者都有道理,就看自己喝茶的状态。 不过我们可以深挖下为什么会有这两种表现。 为什么有些人会喜欢闻杯香呢? 可能和我们嗅觉运作方式有关。 嗅觉在远古时候扮演了描绘生活环境与推动大脑主司记忆和决策的区域,闻到的味道及当时发生的场景,会蚀刻在记忆神经里面。 嗅觉既有直接性也有即时性,即使有一点点类似的气味出现,也可以唤起大量的记忆和感情。 所以,当你闻到一种茶香的时候,你的大脑就会不自觉的搜罗各种和香气相似的东西。 就像,吃到某样东西会想起了小时候吃冰棍的那个味道,外婆做的点心等等。 普洱茶里的香气中,同样也会给人这种感觉。 普洱茶里的清香、花香、花蜜香、花果香、枣香,有时候还能闻到奶香、水果香等等只要你之前闻过的味道,都有可能被召唤出来。 就生茶来讲,目前已经鉴定出的挥发性化合物有90多种,熟茶更多,已经鉴定出了180多种。 所以当我们闻到这些香气时会达到这样一种比较微妙效果:大脑在几秒内会处于轻松的状态,或者闻到了一股熟悉的香气后,深处的记忆暗流涌动,把你拉回到过去。 嗅觉同时也是一种气味图库,遇到无法描述的香气时,它会自动在气味图库搜索可以匹配的图案,并把信息传递给大脑。 比如,喝茶时候闻到一股花蜜香,不经常喝茶的人闻得出香气,但描述不了,这时候他会说,这种香气就像喝蜂蜜的时候闻到的那种香。 我们在喝茶的时候,经常会感叹:我们是在用尽过去二十几年的所有生活体验在喝茶。 所以,喝茶闻香,更像是在捕捉生活或记忆里的香气,以及香气所藏着的那些远久的故事。 也许,这是有些人喜欢闻杯香的原因之一吧。(当然那些喝什么都一样的不在讨论范围) 那为什么又有人认为认为杯香具有迷惑性,不能称为判断茶好坏的标准? 因为嗅觉有先入为主的优势,会影响我们的决策能力。 就像路过餐厅闻到卤香味,我们会下意识地觉得卤的东西会很好吃。 让人愉悦的茶香会让人对茶充满期待感,并下意识会觉得这茶真不错。 而一款的好茶综合的因素很多,香气只是众多影响因素里的一个小部分,闻或不闻,对评判的影响并不大。 就我个人可言,一款不差的茶,口感起码是均衡的,包括香气。 好的香气≠好茶,好茶在香气上也不会差。 当然,以上讲了那么多关于闻到香气后嗅觉器官的运作方式,还是要回到我们喝茶的最终目的。 我们在选择茶品的时候的确需要用一种严谨的态度,来确保后面喝茶日子的舒心。 但如果是日常喝茶,无非是想让茶满足的需求如提神解渴通肠胃等等,以及让自己愉悦一些,个人认为没有必要一喝茶就用非常严谨的评判标准来给茶打分。 那样的刻意喝茶反而会让喝茶过程的愉悦度大大减分。 同样喝茶的方式千人千面,没有所谓的最好,只有最适合。 当对茶有了一定了解之后,我们可以随自己喜好来喝茶,没有必要局限在一个范围里。 就我个人而言,透过一杯茶的香气,在生活中寻找和它相匹配的嗅觉图案,慢慢地会开始有季节的感知、听觉的灵敏,还有认真对待每一餐食物给你带来的口感变化......就像《日日是好日》里一样。 这样愉快又好玩的环节居然要错过,实在太可惜了。 |
|
来自: 海阔天空wslas3 > 《文件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