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4000公里!德国战俘走回家?

 青松he 2020-09-14
在和平时期,交通便利,物资丰富的环境下,平均一天走个30多公里,只要咬咬牙,并非很难办到。 

 

如果换个环境,一路上都是人迹罕至的荒凉野地,没食物,没补给,零下二三十度……而且还要走一万公里,这趟旅程还能走得下来吗?

 

▲罗斯特在伦敦展示他的逃亡路线

 

有人真做到了,这个人叫做科尼利厄斯·罗斯特(Cornelius Rost),1919年出生于奥地利库夫施泰因,1942年被纳粹德国征召,成为一个普通的德军士兵,被送到了东线,被苏军俘虏,被关进了战俘营。

 

然而他竟然逃了出来,用一双脚,走过了14000多公里,几乎跨越了欧亚大陆,成功回家。

 

留园手机端升级,浏览关注朋友动态,更快捷方便!

 

罗斯特的故事先是被德国作家约瑟夫·马丁·鲍尔写成了小说《As Far as My Feet Will Carry Me》,2001年又被搬上银幕,改编了同名电影,中文译为《极地重生》。

 

在这部影片中,男主角被设定为名为克莱门斯·佛雷尔(Clemens Forell)的德军少校。

 

 

电影开头是1944年,佛雷尔在车站向妻儿告别,依依不舍,因为当时的德国人都清楚,上了东线,就是九死一生。

 

 

镜头一转,略过了战斗场面。佛雷尔已经成了俘虏,被苏联军事法庭判了25年监禁,被押往迪尼夫角劳动营。

 

▲直线距离7千公里!

 

这个地方在哪里?

在我们的印象中,在苏联地图正中间的西伯利亚就已经够荒凉够远了,但迪尼夫角更加遥远,位于苏联最东端,白令海峡西岸,还在北极圈以内,简直就是绝地。

 

 

在电影里,一个懂地理的德国老兵在车厢里进行了讲解,“我们已经远离欧洲大陆,埃蒂斯河在我们后面,再往东面走便接近叶尼塞河,之后是勒拿河……至于迪尼夫角,是在东面更远的地方,要长年累月才可到达,我们永远也不能抵达目的地,因为在途中早已冻死或饿死。”

 

 

经历过残酷二战的苏军不会善待这些俘虏,途中有很多俘虏因冻饿和意外而死,幸存下来的人也是哆哆嗦嗦的半死状态。

 

 

佛雷尔到达营地时发现,根本没有围墙、铁丝网之类的常规设置,因为没人能跑得出去——荒原本身就是一座大监狱。

 

 

囚徒们不能私藏包括信件在内的任何物品,他们的唯一工作是被押往煤矿挖煤。条件恶劣,管理苛刻,或死或伤,司空见惯——这样熬25年?大概率就是个死,佛雷尔决定冒死越狱,但第一次失败了。

 

▲为什么不能越海往美国跑?

 

惩罚是不可避免的,佛雷尔被关进仅容一人的露天下水道,在严寒和雨水冲刷下瑟瑟发抖。然而他竟然扛过来了。

 

 

回到监舍后还要遭到同伴的痛打——受他逃跑的牵连,众人被断食五天,大家都恨死他了。

 

这种情况反而坚定了佛雷尔逃跑的决心。

 

 

佛雷尔奄奄一息,影片中的反派,战俘营的主管,苏军上尉加米涅夫派来了同为战俘的医生塔科来给佛雷尔看病。

 

佛雷尔在医生的诊治下渐渐好转,通过对环境已经非常熟悉的医生,佛雷尔了解到,想要逃离这座极地监狱,必须要有非常充足的准备——足够保暖的衣服、地图、指南针、厚靴子、食物和武器。

 

 

然而,在极为严密的看管下,要达成这个目的难于上青天。

 

但医生悄悄告诉佛雷尔,其实自己已经利用医生的职务之便为了逃跑做了很多年的准备——附近的一座山上,医生埋下了干面包、腌肉、指南针、雪地靴、酒精炉、手绘地图……还给了一把手枪和几发子弹。

 

医生之所以要这样做,是因为考虑到自己已经是风烛残年了,就算逃出去,恐怕也得死在半路,所以他决定把这个机会让给更年轻更有希望的佛雷尔。

 

 

佛雷尔趁着看管松懈逃走了,他找到了医生的补给,然后按照医生的建议,先向北走,可以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按常理应该直接向西或向南走),然后沿着北冰洋海岸往西,走到勒拿河,再沿河向南走。

 

 

这一策略起了作用,搜捕未果后,多数苏联人相信佛雷尔肯定已经死于零下40度的严寒,除了上尉加米涅夫,他坚信逃犯还活着,一直在追捕。

 

 

医生的给养其实也撑不了几天,6天后带的食物吃光了。就在佛雷尔奄奄一息时,一只海豹出现了……手枪这时派上了用场,海豹肉和脂肪让他成功续命。

 

 

不知走了多长时间,正当他万分绝望的时候,终于看到了树林,看到了绿色,这是生的希望。在这里,佛雷尔遇到两个西伯利亚猎人兼淘金者,跟着他们走了一段。两个猎人为争夺金子内讧后,佛雷尔也被推下了山崖。

 

 

就在他快要被狼群吃掉时,被当地鞑靼人部落所救。这些有着明显亚洲人特征的原住民让佛雷尔得到了久违的休养。休整了几个月之后,苏联政府的通缉令传到部落,佛雷尔只好重新上路,不过这次有了一大堆补给,还多了一条狗。

 

 

路途仍然漫长而艰苦,他继续向南,有时候徒步,有时搭顺风车,有时扒火车……几个月后,已经形同乞丐的佛雷尔已经来到苏联的中亚地区。

 

 

佛雷尔躲进清真寺,却被一个犹太大叔认出是德国人。但意外的是,犹太人没有去告发,反而给了他食物和衣服,还偷偷帮他伪造了拉脱维亚人的假身份,佛雷尔继续踏上了逃亡之路。

 

 

为什么犹太大叔要帮他呢?影片里是这样回答的,“德国人杀死了我的兄弟,但有德国人为了救剩下的犹太人,不惜杀死自己的上司,我才能活着出来,我决定报答这份救命之恩。”

佛雷尔继续上路,搭车加徒步,终于来到了苏联和伊朗的边境。

 

 

边检员看见这个“拉脱维亚人”,非常疑惑,“你是怎么来到这里的?”佛雷尔说自己是走过来的,边境官员感到不可思议,但还是盖章放行了。

 

只要跨过一座桥,就能正式离开苏联,逃出生天了。

 

 

但桥上站着一个人,正是不停追捕他的加米涅夫——如果此刻被抓捕,这一万多公里的辛苦就全废了。然而,加米涅夫让出了道路,放过了这个逃犯,当他从加米涅夫身边经过的那一刻,上尉轻声说到:“胜利,属于我……”

 

到了伊朗,佛雷尔又被当做苏联间谍给抓了起来,好在通过叔叔前来辨认核实了身份,终于回到了德国。

 

 

一个雪夜,佛雷尔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妻子老了,女儿也长大了。他们在教堂重逢,一家人终于团聚,紧紧相拥。

 

留园手机端升级,浏览关注朋友动态,更快捷方便!

▲豆瓣网友根据电影绘制的路线图

 

为了这一刻,他花了三年时间,九死一生,走过了一万多公里——回家,正是这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愿望,支撑他完成了这个奇迹。

 

这部电影上映后,打动了无数观众的心,获得了数个国际影展的奖项,豆瓣评分也达到了8.4分,这是一个非常高的评价了。

 

 

但也有人对这个故事的真实性表示怀疑,在完全陌生的另一个国家,走了上万公里,没被抓住,可能吗?

 

2010年,德国巴伐利亚广播台记者阿图尔·迪特曼在进行了调查后,找到几个漏洞。

 

罗斯特确有其人,但根据户籍档案,他在1947年就回到了慕尼黑,而不是小说和电影里的1952年。迪尼夫角的确有个劳动营,但1949年才建立。罗斯特会点俄语,但水平很糟,怎么与俄国人交流的?

 

虽然有这些漏洞,但军武菌仍然愿意相信这个故事有一定真实性。因为条件艰苦,时间又长,人的记忆是会出错的(抗战老兵的回忆也会存在这个问题),又有作家进行了艺术加工,与真实情况有所偏离难以避免。

 

▲在真实历史中,只有一万多名德国战俘从苏联活着回家

 

德国官方的正式档案中,记载了唯一一个从西伯利亚逃回的实例。此人名叫奥托·里纳斯,1945年1月被苏军俘虏,被押往西伯利亚伐木。德国投降后,苏联先行释放非德国籍的战俘,里纳斯会波兰语,靠冒充波兰人获释。结果到波兰后暴露了,又在关押期间逃脱,通过步行和扒火车回到了柏林。

 

所以,真实情况可能没有电影里那么惊险,罗斯特也许是从不那么遥远的一个战俘营逃脱,苏联可能把他当“失踪人口”了,也没有追捕。

 

不过,最让军武菌愿意相信其真实性的原因,还在于一点——人的信念和力量,一定能够支撑起这样的奇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