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好诗有其“诗境”,“诗境”来自诗人“心境”。为诗者,自有其灵感、匠心、学识、历练、神韵;读一首好诗,须得“悟境”,即从“诗境”走入诗人“心境”。是对诗者之灵感、匠心、学识、历练、神韵的认知。读一诗,得其一,自足矣。此诗妙在结句,“哪个明来哪个清”明、清或为双通道,既指朝代,又指廉明清正。(归樵)苏轼有云“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唯趣”,此诗转结把个雨打花落想象成“雨神”“探梦”不小心“碰落一堤花”。可谓想象奇特,富于情思。(归樵)“夜压一山虫鸟寂,”夜深虫鸟俱寂,本是自然现象,诗人却用一“压”字,一山虫鸟的寂静,是深沉的夜色压住的,可感的诗语,描摹的效应,渲染了深夜听松的氛围,加深了诗的意境,足见炼字功夫。所谓炼字,其实就是对动词谓语的锤炼。(归樵)“出风头”妙,既贴切描摹了柳絮杨花情态,又托柳絮杨花讽喻了轻浮的人爱显摆自己的缺点。(归樵)一二句铺垫,为三四句的警策预先营造了氛围。吹绿万物的东风,尽管用了洪荒之力,但也只能绿到天涯。流露的是一种或无奈或惆怅的心境。(归樵)“红降半旗早樱痛,落花声寂似抄经。”清明节,红降半旗氛围中,早樱在空寂中的落花之痛一如抄经,幽微中见不尽之痛。(归樵)知艳斋 宛转灵源绝俗尘,苍崖素练趣尤真。 横空一篆堪回味,要做清清白白人。“横空一篆堪回味,要做清清白白人。”抓住人字瀑的特点,立片言成警策,平中见奇,意蕴深远。(归樵)知艳斋 撑开彩伞雨沙沙,一个人成一朵花。 涌出校门花似海,遍分春色到千家。 伞花似海,把春色遍分千家万户,平常景,却写出新意,可谓思路新奇,其妙令人耳目一新也。(归樵)人到中年,经历了生活的各种变故,浮华尽褪,伤痛无言,尽管尚存一点痴念,一开始也曾有春风之约,但已不敢期待。人生况味尽在其中。(归樵)“阳雀”啼残,“杜鹃”又鸣,“虫声”如雨,听觉意向密集,得体而不拖沓,皆因这些声音能在诗人心中形成回响。(归樵)
少年曾牧牛于柳溪之畔,采薪于桃林之野;老来欲固守于幽怀心斋,回归于天然纯粹,便有归樵别名。喜读诗词,偶有一得;好乱涂鸦,聊补性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