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到一定年龄,才慢慢领悟:不要与任何人走太近

 琢磨君专栏 2020-07-07

琢磨君——专栏作家,助力个人成长,弘扬传统文化,传播国学智慧!每天学习一点,每天进步一点!关注账号,阅读更多有价值、正能量的国学文章。

话只说三分好,饭只吃七分饱,做人做事要懂得把握分寸,才能进退有余,与他人处理好人际关系。交朋友也是如此,不要热得太快,不要交浅言深,正如古人所说:“先淡后浓,先疏后密,先远后近,交友之道”。

人到一定年龄,我们才能慢慢领悟:不要与任何人走太近。因为除了你的至亲之人,与任何人走太近,那都可能是一场灾难,即便对方是你的好朋友、好闺蜜。我们仔细想想:是不是人生的很多痛苦都是来自于身边人?

所以说,与朋友相处时候,距离是对彼此的尊重,也是对彼此的保护。最好的朋友关系是:亲而有间,密而有疏;和而不同,且行且珍惜。为什么说走得太近是一场灾难呢?

1、与人距离太近,就像刺猬一样会扎到彼此。

人与人之间相处,就像两个刺猬一样,距离太近了,就会被对方的刺扎到。当我们与某人关系很好,到了亲密无间的地步,也就会很快物极必反,因为一点小事就“由爱生恨”,关系降到冰点。

我们回想一下曾经关系最好的朋友,为什么会突然分开呢?就是因为彼此太熟悉,几乎到了形影不离的地步,最后爱之深恨之切,害从恩中来,分道扬镳了。

《处世奇书-止之卷三》中说:“恩不可过,过施则不继,不继则怨生;情不可密,密交则难久,中断则疏薄之嫌。

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施恩不是越多越好,不可过量施予,过分施恩则来很难长久,而且一旦未能持续恩遇,难免会使对方产生怨谤的情绪;交情也是如此,不可过分亲密,过分亲密也很难保持长久,遇到了中断就显出疏远淡薄的嫌隙来了。

与人相处,不可关系太近,不可施舍恩惠太大,感情过浓了,就反而会生出恨来,互相伤害。比如说,父母和孩子一起待太久,也会久而生厌,更何况是没有血缘关系的朋友呢?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里说过:“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并不在于是否是亲戚,小时候常常把亲戚二字看得美好而重要。长大了,开始独立生活才知道亲戚关系常常是庸俗的,互相设法沾光,沾不上光就翻白眼,甚至你生活中最大的困难也常常是亲戚们造成的。”

亲戚之间,如果把握不好相处的尺度,走得太近,管事太宽,最后也往往是好心办事、出力不讨好,使得自己被人恩将仇报。因此,老祖宗告诫我们“亲戚不共财,共财断往来”,亲戚之间相处,超过了一定界限,也会由爱生恨。

2、没有距离感,也会没有安全感。

距离可以产生朦胧美,距离也可以给一份感情加上保险栓,更可以给彼此都带来安全感。男友双方,在没有结婚之前,还有所遮掩,犹抱琵琶半遮面;结婚后,吃喝拉撒睡都在一起,毫无隐私可言,也就毫无美感可言,顾忌少了,矛盾也多了。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与人相处保持一定距离,三分真情留给自己,也能避免因为全部暴露而受到伤害。在你背后捅刀子的都是熟人,往往害你的人,也都是你的亲戚和朋友!

朋友不能随便交,亲戚也不能随便往来,都要保持一定距离。朋友和亲戚对我们最了解,如果我们混好了,对方人品又不好,他们就会嫉妒我们,就会害我们。智慧的老祖宗因此告诫我们要:“生人当熟人处,熟人当生人处”。

生人之间,熟悉度不够,我们需要热情大方,以礼相待,才能与之结交;熟人之间,都知根知底,为了防止物极必反,还是要“人生若只是如初见”,互相尊敬、互相欣赏。总而言之,感情疏远的,我们要加码;感情太浓的,我们要适可而止;保持在适当距离,这才是最安全最智慧的相处方式。

你与他人走得太近,彼此都太熟悉,难免彼此久而放肆,目中无人,最后物极必反、乐极生悲,甚至是互相伤害。这样一来,之前火热的感情,便会迅速掉到低谷,热得快,冷得也快。

因此智慧的古人告诉我们:“待人而留有余,不尽之恩礼,则可以维系无厌之人心”,我们对待他人留有余地,保持一定距离,不穷尽恩惠礼遇,这样就可以维系难以满足的人心。

结语:

与他人走得太近,那将一场灾难:与朋友走太近,缺乏一定的恭敬和礼貌,认为一切都是理所当然,最终只会失去友情;与亲人走太近,久而生厌,就会变得不懂得感恩与珍惜。

蔡康永在一次采访中说:“过于热情不是一个人维持良好关系的方法,与人相处最好‘冷淡一点’,与外界保持一定的距离感。

所以说,与人相处,有点距离感,才会有安全感,更能保证感情历久而弥坚、细水长流。人到一定年龄,才会慢慢领悟这个道理:不要与任何人走太近!

今日话题:

您是如何与朋友相处的呢?欢迎在文章下方留言互动!

跟着琢磨君一起,每天学习一点,每天进步一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