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敦煌月牙泉——西行散记(13)

 梁溪镜明 2020-09-14

敦煌月牙泉古称沙井,又名药泉,位于鸣沙山的北麓,长约100余米,宽约25米,平均水深4.2米,水质甘冽,澄清如镜。因水面似一弯新月而得名。它的神奇之处在于:地处戈壁而泉水不浊不涸,是茫茫沙漠中千年不涸的一眼清泉。泉处沙山的包围之中,遇烈风而不被流沙所淹没。“泉映月而无尘”、“亘古沙不填泉,泉不涸竭”。这种沙泉共生,泉沙共存的独特地貌,确为“天下奇观”。

敦煌月牙泉——西行散记(13)

敦煌月牙泉——西行散记(13)

敦煌月牙泉——西行散记(13)

月牙泉南岸原有一座建于清乾隆年间的庙宇群。整座建筑雕梁画栋,古色古香,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别具特色。自东向西依次坐落着娘娘殿、达摩殿、菩萨殿、玉皇阁、天神殿、药王殿、雷台阁等。清代的建筑已被毁,民国时期重建,又毁于文革。现楼阁曲廊为上世纪九十年代所修建。

敦煌月牙泉——西行散记(13)

敦煌月牙泉——西行散记(13)

敦煌月牙泉——西行散记(13)

敦煌月牙泉——西行散记(13)

敦煌月牙泉——西行散记(13)

敦煌月牙泉——西行散记(13)

鸣月阁是一座八角形的四层仿唐木塔,翘檐斗拱,青瓦覆盖,内有楼梯可登阁瞭望。站在鸣月阁上,看月牙泉四面都是沙山,是一个南北高,中间低的环形洼地,风从东面吹进来,遇到山坡会改变方向,转而上行,山脚的沙子在风力的作用下也会沿着山梁向山顶飞去,因此沙子不会落到泉里。这种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得月牙泉保持千年不涸,形成沙泉共存的奇观。

敦煌月牙泉——西行散记(13)

敦煌月牙泉——西行散记(13)

敦煌月牙泉——西行散记(13)

敦煌月牙泉——西行散记(13)

鸣沙山和月牙泉是大漠戈壁中的一对孪生姐妹,“山以灵而故鸣,水以神而益秀”。游人无论从山顶鸟瞰,还是泉边畅游,都会骋怀神往。确有“鸣沙山怡性,月牙泉洗心”之感。

敦煌月牙泉——西行散记(13)

敦煌月牙泉——西行散记(13)

敦煌月牙泉——西行散记(13)

敦煌月牙泉——西行散记(13)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