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称汉中王,封了关、张、马、黄前后左右四大将军,为何却只封赵云翊军将军这么个杂号将军? 赵云跟随刘备出生入死,他的战功难道还不及马超和黄忠吗?对此,笔者想说:你怕是对刘备有所误会,对蜀汉的兵制有所误会。蜀汉兵制有个奇怪的地方,就是官职高的并不一定拥有更高的权利。汉中之战,征西将军黄忠需要翊军将军赵云授予兵力,征北将军申耽被副军将军刘封所统制。即便到了蜀汉后期,卫将军姜维却率领车骑将军夏侯霸北伐作战。如果“大将”是指军权高,那刘备死前,赵云的军权是非常高的,通俗地说,当时赵云是蜀汉3大军区之一的军区司令,即江州都督。《三国志》里,赵云始为刘备主骑,到约208年为牙门将军,约215年为翊军将军,刘备死后,赵云才成为中护军、征南将军。但《云别传》又对赵云的履历做了补充,约210年为偏将军,桂阳太守,211年后,为留营司马,约221年,赵云都督江州。 特别要提一下这个偏将军,当时刘备定了1/3的荆州后,关羽荡寇将军镇襄阳,张飞征虏将军镇宜都。赵云偏将军镇桂阳。可谓是麾下第三号将军。 您如果觉得不满意,提醒一句:当时东吴的偏将军是周瑜。吕蒙拿下荆州后封的也就是偏将军。 怎么能说刘备不封赵云呢? 《三国志》简略,但在《云别传》补充后,就可以发现,很多人忽略了赵云一个重要职位——都督江州。 当时蜀汉有3大军区,分别是汉中、南中、江州,各自长官就是都督(刘备死在永安,后多了个永安军区,即永安都督)。约221年初,汉中都督是魏延,南中都督(即庲降都督)是邓方(这哥们是“失其行事,故不为传”),而江州都督则是费观。赵云劝说刘备不要东征而未果,便被刘备安排代替费观,任命为江州都督,故失去荆州后的蜀汉,在221年的3大都督区的都督为:所以一个翊军将军,并不能证明赵云在刘备死前的军事地位低,在理解蜀汉都督制后,才能知道赵云军职的真正地位。
以刘备死前,赵云是三大都督区之一,江州都督的身份来看,虽比不过关羽、张飞,但也是非常高的。223年,刘备病逝于永安,3大都督区,永安变成第4大都督区,李严为首任都督,而赵云转为中护军,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军职。中护军掌禁军,统诸将,主武官选举。 光一个掌禁军的意义有多大,稍微懂行的都明白。杨戏说赵云“统时选士”,还有人事权呢, 赵云一度长期身随关张之后,然后官职被马超(前流亡诸侯)和黄忠(汉中之战大功赫赫)超过,但实权和地位,一直很高。  说到这,有读者又有疑问了:刘备既然愿意给赵云那么高的实权,为何不给他高官呢?马超投刘备时候地位本来就和刘备平级,不给个面子挂不住啊。只有最后一个黄忠属于千金买骨,奖励军功,体现刘备十分重视和渴望人才,给小弟们看的。并且黄忠、魏延代表的是荆南将兵的利益,也不得不施重恩。定军山其实算刘备亲自指挥的,黄忠只是个先锋偏将军,按理说功劳最大当然是刘备自己。关键刘备自己不能封赏自己啊,只有给老黄忠了,毕竟夏侯渊是他亲手干掉的。前面说了,官职什么的都是虚的,官职最高的马超,实际基本属于打酱油的,别说关张了,跟赵云魏延都没法比。 
所以为什么不封赵云为大将,原因就三个字:不必封 汉光武帝麾下有个名将叫——贾复,光武很信赖他,留在身边当卫队长。诸将论功时,贾复没啥好自吹的,光武就说:“贾君之功,我自知之”。 刘备的昭烈,远远比着光武,对将领任用也如此。 刘备用人,分三个类别:名气、才能、品德。 如果说刘备用马超是用“名”,用黄忠是用“才”,那么用赵云就是用“德”。据《云别传》记载,赵云初见刘备时,就立下了自己的政治誓言——终不背德也。这是赵云一生的政治追求,他也的确是这么做的。以后赵云跟刘备东奔西走,长坂打得一片乱七八糟,有人说赵云北奔,刘备拿起手戟就揍,“子龙怎会背我而去?”——之后赵云带着甘夫人和阿斗回来了。陈寿说黄忠和赵云可比灌滕。灌是灌婴,滕是夏侯婴。夏侯婴就是给刘邦拉车,而且主管车兵的,还救下了鲁元公主和刘盈,比喻赵云的救主之功。若要以后世相比,则赵云对刘备,好比尉迟恭之于李世民,完美的近卫。论战役表现,他没有关羽威震华夏、张飞瓦口破郃的指挥规模,也因为赵云不算一个天才将领,不像马超那样世代公候,所以不被封为大将也在情理之中。论靠谱程度,论得到的信赖和实际的权限,赵云从来都是刘备麾下最高的三四个武将之一。终究战功也好,官爵也罢,只是一时荣耀;而千秋功罪,后人最为看重的,还是个人品行。赵云表示:当不当大将军无所谓,重要的是千年之后有没有人帮你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