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爱发脾气并不全是坏事,用这3个办法应对,他会越来越优秀

 两口育儿 2020-09-14

不只是父母,很多人都不喜欢发脾气的孩子。大家都认为发脾气的孩子意味着不懂事、不听话和性格不好,所以很多人都会说孩子脾气太差应该好好管教,否则不利于今后的成长。其实孩子发脾气的时候也是在表达他内心的愿望。

昨天早上,英子拼车送4岁的孩子上幼儿园,同车有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由于孩子没睡醒满脸不高兴的样子,英子叫他喝牛奶,他很烦躁的推开。

英子提醒他坐好,不要影响到旁边的老人,没想到孩子突然爆发情绪,对着妈妈又哭又闹,还不小心碰撞到了那位老人。

英子一边抱着孩子,一边对老人说:“对不起,这孩子脾气大,虽然教育的不少还是管不好”。

老人一点也不在意,还微笑着说:“孩子发脾气不全是坏事,至少他向你表达了他内心的情绪”。

英子当时没听懂,回家后仔细琢磨,老人的话说的很有道理。

事实上,孩子会与父母发脾气,说明孩子对父母很信任。只有与父母关系亲密的孩子,才会在父母的面前展现出真实的一面。


那么,孩子为什么爱发脾气呢?

孩子在发脾气时,最主要表现为发出愤怒的情绪,可能这是孩子给父母发出的求助信息。

有心理学家认为,孩子在犯错时,如果认为自己无人关心和爱护时,会表现出极度的愤怒。

虽然从表面上看,孩子是气势汹汹的样子,内心却隐藏着恐惧的心理。

他们希望得到父母的帮助和理解,如果达不到这样的愿望,就会从内心失去控制,既不愿意承认错误还会再犯错误。

而很多父母没有注意到孩子的表现,以为孩子就是性格任性、缺乏管教造成的,还会比孩子更加愤怒,从而不能理解和帮助孩子,会让事态越演越烈。

强制孩子不发脾气会产生哪些不良影响呢?

有的父母不懂得孩子的心理,认为应该在孩子发脾气时严加管教。

如果有这种心态,在孩子发脾气时就会失去应有的耐心,采取威胁、恐吓的控制事态,这可能暂时会起到一定的效果,但由此产生的后果却很严重。

由于强制的手段让孩子的行为得不到理解压抑的情绪不能释放,从而影响与孩子的亲密关系。

当父母与孩子之间产生深深的隔阂后,便不再可能有进行沟通和交流,有时这种隔阂可能是长期的,从而给父母留下深深的遗憾。

因此,当孩子发脾气时,父母要尽量的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能变得过于焦虑或者以暴制暴的回应,应该及时抓住这个机会将它作为一个桥梁,与孩子进行亲密的沟通,才能很好的解决问题。


当孩子发脾气时,父母应该怎样应对呢?

1、尽量的理解和接受

在孩子发脾气时父母不要指责,也不要愤怒的回怼。

父母要表示理解,让孩子得到一定的宣泄之后再与孩子进行交流。

让他明白道理懂得规矩,可能孩子更容易接受,才能更好的控制自己的脾气。

2、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有的孩子发脾气,是因为自己不懂怎样应对,或者是没有能力克服困难,这是在向父母求助,只是他表达的方式不对。

如果能得到父母的帮助,感受到完成任务的快乐,就不会轻易的发脾气。

因此,不要把孩子发脾气的行为理解为简单的不懂事,父母及时的给孩子以帮助,既能让孩子的情绪得到缓解,也能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提高他战胜困难的信心。

3、引导孩子的情绪表达

有的孩子无缘无故的突然发脾气,主要是不懂得正确的表达,父母不能计较。

听取孩子的看法后,父母再进行耐心的引导,告诉孩子在有意见时应该选择表达,而不是乱发脾气,要让他知道发脾气的后果,给他提供解决的办法。

这样不但能让孩子停止发泄情绪,还会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以后会因为明白了这些道理,从而减少乱发脾气的次数。

在乱发脾气的孩子背后,是父母不懂对孩子的情绪进行正确的疏导。如果知道孩子发脾气的原因,真正的理解孩子并进行正确的引导,这能让孩子改变发脾气的习惯。

从某种角度来说,孩子发脾气可能是一件好事,能让父母通过及时的引导和教育,让孩子的情绪得到控制,最后通过逐渐的改变,长大后性格会变得更优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