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进学习科学 | 赵健 朱锐锐:美国深度学习变革的实践与政策

 伊人阑珊2014 2020-09-14

美国深度学习变革的实践与政策

作者:赵健 朱锐锐

原文发表于《上海教育》2020年第03A期第60-61页。引用请参见原文并注意版权所有。

由美国“21世纪技能联盟”创建的《21世纪技能框架》及其彩虹状示意图,是美国当代中小学人才培养目标的一个标志性表达,也是我国学生核心素养体系开发过程中的国际参照系之一,关心教育的读者们已经非常熟悉。为了让孩子们具备21世纪技能,在一个越来越不确定、越来越复杂、越来越模糊的世界中更好地生存,美国朝野已经达成共识:“深度学习”势在必行。深度学习作为当今学习科学研究的热词,它到底意味着怎样的教育实践?孩子们的深度学习是一种怎样的学习?教师怎么做?校长怎么做?学区和各级政府怎么做?我们在此分享《深度学习:超越二十一世纪技能》一书中的精彩点滴,观察美国各界直面标准化考试的痼疾而迈向深度学习变革的政策和实践方面的努力。

01


深度学习,是一种什么样的学习

深度学习最早提出于20世纪70年代,是相对于机械记忆这类浅层学习而提出的。在解决“知识的迁移”这一世纪难题的过程中,学习科学对人类学习的神经生理基础、社会认知基础和文化基础进行不懈探索,不断明确深度学习对于人和社会发展的重大价值。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深度学习界定委员会”将深度学习的内涵总结为“个体发展认知能力、人际能力和内省能力,逐步能够将某一情境中所学知识运用到新情境中(亦即迁移)的过程”。很多研究者和一线教育者从落地实践的视角给出了更为各种丰富的诠释。

詹姆斯·贝尔兰卡(James A. Bellanca)认为,深度学习是一个学生运用4C(即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沟通、合作、创新)技能的过程,运用越熟练,他们就会越自信,越能够深化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深度学习也是一种结果,表现为核心和复杂内容的掌握、学业发展和创业思维模式的建立和4C熟练程度的提升。

休利特基金会(Hewlett Foundation)提出,看一个学习过程是不是深度学习,有六个特征:1.掌握核心学术内容;2.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3.合作;4.书面和口头交流;5.自主导向的学习;6.学术思维。

阿瑟·考斯特(Arthur L. Costa)和贝纳·卡利克(Bena Kallick)认为深度学习实际上是学习者思维品性(或称思维习惯)的不断提升。他们从各行各业中那些熟练、有效的问题解决者身上提取了包括坚持不懈、理解和共情地倾听、元认知、质疑和提出问题、充满好奇和敬畏,以及承担责任风险等16种思维品性。

赵勇严厉地批评旨在提升美国学生学业成绩的《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所引起的标准化测试运动,因为各种权威监测数据表明:产生较高考试成绩的机制有可能会导致较低水平的创业活动和创业能力。因此,深度学习代表着一种教育范式的转换:从就业者导向转向创业者导向。

在实践中,最能体现深度学习特征的项目学习的例子已经非常丰富:美国佐治亚州兰尼埃(Lanier)高中的迈克·雷利老师为了在课程中为学生提供真实世界学习经验,在学校开设“设计与技术中心”。他的学生团队以高度的挑战热情,制作了一段解释盘尾丝虫病传播过程的、科学精准的90秒3D动画,拿下了当地公共广播公司2013年关于全球健康议题的一个纪录片的3D建模任务。

在项目式学习中,学生扮演专家的角色,如记者、历史学家或科学家,并运用这些真实学科的眼光来学习。在费城的“科学领先学术高中”(SLA)里,学生与富兰克林研究所的科学家一起工作,来定位和拍摄太阳表面的异常现象;他们用图片编辑软件将数百个单张照片合成一张图片,并在学术会议和天文馆导师一起展示其太阳耀斑研究成果时。在一门在线统计课程上,学生们以本地的失业为题为选题,运用了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概念来分析相关地区的月失业率,发布他们的分析,完成了一个“失业的‘均数’真相”的项目。

02


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学校和教师该怎么做

“学校里最大的讽刺是,我们期望教师能够塑造、发展学生的21世纪技能,但是教师自己却没有在21世纪工作环境中工作过。”这是美国基础教育界的传奇学校——位于圣地亚哥的高科技高中(HTH)的联合创始人和HTH教育研究院的院长罗布·里奥丹及其同事们的共识。这所学校将教师成长定义为“成人的深度学习”,以此“为深度学习培养教师”,因为经历了以反思性实践、合作和协同设计为特征的学习过程的教师,才能真正理解和支持学生的深度学习。

学校要求每一个新聘教师在入校伊始,都要完整实施一个真实的项目学习,完整地经历一次和学生一样的真实世界中的问题解决。他们把聘用教师的过程看做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起点,允许候选人参观学校、听课、访谈教师和学生、在他们自选的年级或学科领域示教一小时。在一天快要结束时,候选人参加一个小组讨论,要求他们作为一个小组,一起创设一个假设的项目。HTH还开设了自己的教育研究生院,支持教师通过行动研究,去探究亲身经历的困惑,例如,学生如何处理开放性的数学问题?当我和学生共同设计项目时会发生什么?我们如何使用批判的方式创造一种合作的文化,并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等等。

要保障一个学校完成深度学习的变革,迈克尔·富兰特别提醒校长,要建立学校新的变革领导力,才能使得教师和学生的探索和尝试能够系统地持续下去,而变革过程是按照如下三者之间的往复循环的方式来演进的:承诺将行动与学习结果相联系的愿景方向(即面向深度学习的新教学法);放手创新并分享你所学(消除变化带来的恐惧,创建和培育一种不评头论足、鼓励自由尝试新事物、学习新事物的氛围);控制得当以便巩固成效(不断盘点新的发展,整理那些有用的、应该予以保留的措施,舍弃无效的措施)。

03


促进学校中的深度学习,

地方学区做什么

一个学校的变革主要依赖有前瞻性的教师和校长去变革教育实践,而学区包含不同层次的学校系统,整个系统的变革,依赖于学区领导的发动和支持:在区域层面上进行学校领导能力建设、学习资源建设,贯通区域学生深度学习的标准、课程、评估,驱动整个学校共同体迈向一个共同的目的:让整个系统的学生为在21世纪取得成功做好准备。

科罗拉多的道格拉斯郡学区创建自己的学习深度评估,为每个学校提供前进目标。学区针对4C的每一个“C”,为教师和学生创建量规,把4C和打分、成绩报告卡融合起来。亚利桑那州的卡特里娜·福特黑尔学区,在每个学科中都融入了21世纪的学习成果;俄亥俄州的上阿灵顿学区,督学和他的领导团队花费两年时间专注研究怎么教好批判性思维。每个学校、每个部门、每个年级的每个教师都纳入到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中,分享和开发进行批判性思维教学的案例。

许多研究揭示了学区变革的工作模型,这些模型的内在原理极其相似,美国学者、21世纪技能框架开发者之一的伯尼·特里林(Bernie Trilling)总结的“深度学习的学区转变循环”就是一个代表,它包括七个相互关联的阶段:“起床号”;构建并提炼一个集体愿景、创建、修改并推动计划;营造一种变革的文化并持之以恒;发展并深化教师和领导者的技能;启动变革的实践、政策和结构并持之以恒;对每一点进步予以评估、总结、调整与喝彩。2008年以来,在新技术高中办学经验的鼓舞下,纳帕谷联合学区在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资助下,运用学区转变循环模型将新技术高中的经验和模式推广到学区内其他的学校,在短短五年中,就有十所该学区的学校     四所小学、四所中学、两所高中     成为“21世纪新技术学校”深度学习大潮中的一部分,并吸引了联合学区以外的学校跃跃欲试。

04


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州政府能如何作为

21世纪技能联盟认为,各州、各学区和各学校必须构建系统变革的基础,将框架与所有的必需支撑系统(包括标准、评估、课程和教学、专业发展以及学习环境)相结合,才能使21世纪学习成为现实。联盟从和十九个州的合作中提炼出州一层面的教育变革的六个主要杠杆:通过引领与沟通,发展全州共享的21世纪教育愿景和广泛共识;构建21世纪学习的政策框架;用21世纪学习愿景协调环境中的操作和程序问题;统整标准、课程、评价和问责制,以支持21世纪的学习;确保技术接入和整合,以加快和支持21世纪的学习;通过持续的专业学习和战略伙伴关系进行能力建设。

在这些杠杆的撬动下,爱荷华州在“我们如何为下一代做好准备来迎接一个我们自己都无法想象的世界?”这一问题牵引下,开始优先关注基于胜任力的教育、取消了爱荷华州高中长达一个世纪之久的卡耐基学分制,在州教育厅领导下着手研究“基于胜任力的教学、标准和选择权,基于胜任力的教学与爱荷华核心课程的整合,以及聚焦基于胜任力教学的评价模型及专业发展方式的开发”。加利福尼亚州州长杰里·布朗签署了一项法案,要求加州将4C融入到州的课程框架中。西弗吉尼亚州教育厅也对州课程标准进行了调研和修订,将21世纪技能包含在内。肯塔基州发起“持续教学改进技术系统”项目,旨在为肯塔基州公立学校教师提供他们在州内每个教室进行高效教学和学习所需的21世纪资源,教师们可以直接获取与肯塔基州学术标准相关的课程规划和形成性评价工具,直接获取教学资源。西弗吉尼亚州教育厅制定了一个全面的专业发展计划,重点是全体教育参与者的能力建设,包括州教育厅人员、督学、学区领导团队、校长和领衔教师们。

可以看到,作为世界强国的美国,始终对人才培养是否能够满足其在世界上的领导地位而保持敏感。和担忧在PISA测试中成绩平平相比,主流教育界更为警惕的是学生应对复杂环境的创新创造力不能得到充分培养。美国教育界的深度学习变革实践,不仅是在课堂上一种教和学方式的变化,更是整个教育系统摆脱传统工业时代的范型、在今天充满变化的世界上保持人才发展领导力的一个系统实践。

作者简介



赵健系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开放教育学院副教授,学习科学中心研究员。朱锐锐系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学系博士研究生。

编辑:陈柏因

校对:金怡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