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著名版画大家翁承豪版画作品选

 一渔夫 2020-09-14


照片上左为翁承豪,中间是笔者,右为宋文治艺术馆馆长,画家蔡萌萌。

  版画,是仅次于中国画、油画的中国绘画的第三大画种。

水印木刻是其中深受人们喜爱的一个画种。
许多人熟悉的藏书票就是版画。
江苏省的水印木刻别树一帜。多年来,在全国版画展里独占鳌头。

翁承豪先生因其水印版画的突出成就,在全国有很大影响。

翁先生出身上海,大学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受过中国著名画家、教育家秦宣夫,徐明华、黄纯绕等先生的亲授。是南师大的高材生。由于他在水印木刻上的杰出贡献,被直接调入江苏省版画院任院长。

他插队在常熟的长江边一个非常安静而干净的小镇,浒浦。长江边的滩涂在一般人眼里荒凉萧瑟。但是在他的笔下,竟然变得如此的有情趣和韵味。

以下这些作品只是翁先生一小部分作品。我们可以看到,他的作品构图十分考究,以刀代笔,用刀大胆有力,刀法丰富多变。线条的疏密变化,画面的几何构成都充满了灵气。

特别是利用自己擅长水彩画技法的长处,开拓了用水墨晕染与版画相结合的办法,使这个原来比较板刻结的画种,变成有特殊韵味的一个“新画种”。由于他的印法特殊,一些美术学院版画系的教授都去向他学习。并且把他的特殊技法进行了推广。

版画受印刷的局限,每一种深浅的颜色就要刻一块板子,所以颜色不能多。色彩丰富也不是版画的特长。

那么版画艺术欣赏它什么呢?

版画里的木刻,是大家熟悉的。是以刀代笔,用木刻刀在木板上刻出来,然后在刻过的板子上滚上油墨或者其他颜料,再用纸覆盖其上,在纸的背面摸压,像盖图章一样,展开以后就得到一张与木板上左右相反的一张木刻了。


由于版画是拓印的艺术,所以形成了版画特殊的美感。一般来说,版画的轮廓线都十分清晰。在木板上的版画应该有刀味和木味。

版画的家族里弟兄姐妹不少,不光是木刻,还有铜版画,石版画,吹塑版画,丝网版画等。工具不同,味道也不同。我们每天看到的人民币,就是铜版画。

  由于受印刷,材料的限制,所以一般的版画色彩都是平铺的。但是有一种水印木刻,由于采用水彩画颜色拓印,所以可以印得有一种水的韵味。特别适合表现水乡风景。

江苏的水印木刻在全国独树一帜。

下面这幅画的天空,就感觉有三夹板的木纹味。

  翁承豪先生的水印木刻又是这一领域的佼佼者。

他的作品非常讲究画面的意境与情趣。


版画里的白色,就是把板子刻掉,黑色就是把板子留出来。要使留下来的线条流畅美观,也不是容易的事情。版画里有句话叫“金线银洞”,金线就是指轮廓线条。银洞就是指线条之间形成的负空间。

版画非常讲究画面的点线面所构成的形式美。

对称,均衡,疏密,方圆,曲直以及各种复杂形状组合而成的对比与统一。都是版画家技术的强项。

翁承豪先生差不多40年前作品就进了全国美术展览。以后又探索将四度空间融入画面,并且探索一种独创的拓印法,使江南水乡增加了一层雾朦胧情朦胧的意境。更拓展了版画表现的技巧。

由于印法特殊,造成了十分滋润,柔和的水味。

下面这段话是他对当年历史的回顾。也正是有着与陈丹青相仿的经历,使他的作品充满了生活气息。


我是老三届,逃不了上山下乡,1970年,躲在家里三年的我,被发现还留在上海,于是那些大爷大妈天天上门敲铜鼓……我是被这些吃饱了无事干的大爷大妈们敲到老家去的,躲了三年,最终还是被他们发现,没办法,只有回老家常熟,老乡其实很不欢迎所谓知青,是来抢工分的,累死累活的,我第一年最终被评一天大概是零点六工,一工也就三角左右,我一天也就是一角八分,盼天天盼跳农门……现在倒好,老是留恋插队年代,最好有块地,屋前门后有小河,清澈的河里小鱼游来游去……做梦吧?所以有时候画点水乡回忆。
来源:吴锡安的《美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