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阅读悦读•文化】古人吃什么?《诗经》蔬果志:桃之夭夭美其家

 写乎 2020-09-14

文/张冷习

【作者简介】张冷习,内蒙古达拉特旗人,1972年生。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鄂尔多斯学研究会理事,鄂尔多斯作家协会副秘书长。作品有诗集《塞上花园》、散文诗集《火的菽》、中篇小说集《川畔人家》等。作品曾获《文学报》《中国化工报》《诗歌月刊》《延安文学》、山西作家协会、鄂尔多斯市文联等颁发的奖项。

————————————————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诗经·周南·桃夭》

翻开《诗经》,就翻开了一部植物志,而桃,无疑是其中较艳丽的一枝。
中国是桃树的故乡。公元前十世纪左右,《诗经·魏风》中就有“园有桃,其实之淆”的句子。《魏风》所指系今日黄河以北以及山西广大地区,园中种桃,自然是人工栽培的,植桃为园,则表明已有一定的种植规模。

桃从野地接近了人的居所,接近了人的守望和幸福,并不是一件艰难的事情。在许多时候,无意间的相逢,比有意间的互访更让人心动。

桃在春天是花,秋天是果实。春天漫山遍野的桃花,把春天张扬的沸沸扬扬;秋天,又大又甜的桃子,人在品咂的同时,想到天圆地方、日月星辰、生生不息、来来往往这样的形而上或形而下的概念或琐事。那时关于桃的故事,最有名的就是“两桃杀三士”。许多人听了这个故事,惊得张大了嘴巴,久久说不出话来。
近代中国考古学家在浙江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了六七千年前的野生桃核。在河南郑州二里岗新时期时代遗址中,也发掘出数量极多的野生桃核。特别是在河北藁城县台西村商代遗址中发掘出外形完整的两枚桃核和六枚桃仁。经鉴定,它和今天栽培的桃完全相同。

这是齐景公、晏子,还有齐国的三位勇士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共同产生的一个故事。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三位勇士武艺高强,勇武盖世,为国家立下了赫赫功劳。更重要的是,这三人意气相投是好朋友,他们结为异姓兄弟,彼此帮忙互壮声势。他们自恃有功,就不把一些文官放在眼里,竟然连晏子也不放眼里,犯下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在有些时候,杀人凭借的是气力和勇敢,而在另一些时候,杀人是不需要气力和勇敢的,只需要计谋和智慧,有时甚至连这些也不用,只需要一句话、一个眼神就足够了。
桃木在我国民间文化和信仰上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桃木亦名“降龙木”、“鬼怖木”,是用途最为广泛的伐邪制鬼材料。

接着就有了那段著名的对话——晏子入见公曰:“……此(指三士)危国之器也,不若去之。”公曰:“三子者,搏之恐不得,剌之恐不中也。”晏子曰:“此皆力攻勀敌之人也,无长幼之礼。”因请公使人少馈之二桃:“三子何不詈功而食桃?”

有献言者,就有信其言者,悲剧产生了。勇士就是这样,要不生不逢时,要不生在时候却为人所误。一盘桃子端在了他们面前,是他们的主人齐景公赏赐他们的,要他们论功吃桃。当然出场的还是晏子,史书上记载这人五短身材,貌不出众,别看他样子不打眼,人可是有着硬本事的。他不但爱民廉政,虚怀若谷,还足智多谋,刚正不阿。
传说夸父追日,临死前将神木抛出化成了一片桃林。我国最早的春联都是用桃木板做的,又称桃符,几千年来,桃木就有镇灾避邪之说,被称为神木。

有两件事情为史书所载:一件事是晏子生活十分俭朴,吃的是粗茶淡饭素;穿的是粗布衣裳;上朝坐的是普通的旧车;回家住的是简陋的房屋。他不仅如孔子所说的“戒得”,也十分注意“戒色”。齐景公见晏子妻“老且恶”,欲以爱女嫁他,他坚辞不纳。还说;“去老者,为之乱;纳少者,为之淫,且夫见色而忘义,处富贵而失伦,谓之逆道”。另一件事是齐景公嗜好歌舞,女乐倡优遍及后宫。一次,乐不思政的齐景公问晏婴,自己有没有可能像先祖桓公那样称霸诸侯?晏子立即回答:“桓公之时,十分注重选贤任能,以鲍叔牙、管仲为左膀右臂。可当今你呢,却是左倡右优,加之还有进谗言的居前,拍马屁的在后,又怎能向往桓公的霸业!”齐景公听了这话没有引以为戒,照样兴师动众建亭台,在开工欢宴上晏子即席起舞,自舞自唱道:

岁已暮矣,而禾不获,忽忽矣若之何?

岁已寒矣,而役不罢,惙惙矣如之何?
汉时,刻桃印挂于门户,称为桃印懋;后汉书议志中记载:“仲夏之月,万物方盛,日夏至阴气萌作,恐物不懋……”

晏子唱着还留下了泪水。酒酣耳热的齐景公见此情景,也感到不安,就不再建什么亭台了。

那三位勇士来领赏,盘子倒是很精美,但只放了两个鲜红欲滴的桃子。晏子用上了他的伶牙俐齿,说的比唱的还好听,说桃树是新引进的好桃树,桃子是刚熟透的好桃子,但数量不足,只好论功行赏。三人就论起了功,公孙接说他在山中搏杀过老虎,田开疆说他两次领兵为国家打过胜仗,两人说完吃了桃子。

古冶子最后说的,也说得最惊心动魄,他说当年守护国君渡黄河,途中河水里突然冒出一只大鳖,一口咬住国君的马车,拖入河水中,别人都吓蒙了,他却跃入水中与这个庞大的鳖缠斗。并追出九里之遥,才割下来的鳖头,保护了国君的安危,我的功劳还不大吗?说着他拔出了手中的剑。
(东汉许慎:“口,大杖,以桃木为之,以击杀羿,由是以来鬼畏桃也。” 图为桃木莲花手链)

公孙接和田开疆听后面有愧色,觉得自己功劳不如古冶子,就自杀而亡。古冶子看到地上的两具尸体,方觉得因为一个桃子死了两个好友,有点不仁不义,也自刎而死。

勇士们的血流在了地上,染红了地上的砖。

而笑到最后的,是他们的主子齐景公和足智多谋的晏子。

这让我们想到,那是一个具有耻和愧的时代,耻是耳朵听了不好的话会止步,愧是心中有鬼会不安。知道了耻和愧,我们才会有做事的法则和规矩,没有了耻和愧,就没有了良心和道义。

故事过去了许多年,《诗经》中桃还在生长,生长在北方和南方,生长的我们有时候想笑,有时候想哭,有时候不笑不哭,默默注视着原野上的草!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作家洪与》微信号:hongyupt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