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阅读悦读丨历史随笔】三国的鲁肃真的才智平庸、谨小慎微吗?

 写乎 2020-09-14

往期推荐【阅读悦读丨传统文化】佛曾这样给一个女人说

文/燕山月

【作者简介】燕山月(笔名),四川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安全工程师。先后从事过技术工人、教师、农机员、乡镇宣传干事,目前供职于政府部门。新闻报道曾发表于中央、省、市、县各级媒体,文学爱好者。

————————————————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

原题《大汉忠臣——鲁肃》

提起鲁肃,大家都知道他是三国东吴的名将,却不知道他实际上是一个对汉室赤胆忠心的超级战略家。历时400余年的汉朝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烙印,以至于我们民族都叫汉族,可见汉朝的影响力,更何况当时,对汉室忠心一点也不奇怪。不是常说“听其言观其行”吗,从鲁肃的行动和客观达到的效果来看,他对当时打着汉家旗号刘备的帮助可以说是巨大和绝无仅有的。

在《三国演义》中,鲁肃被描写成一个忠厚老实而才智平庸、谨小慎微的形象。《三国演义》是文学作品,对人物描写有虚构,但历史的基本事实却不是杜撰的,不看文学作品的描写,看鲁肃的所作所为,他却是个胸怀大志,目光远大,有大智大勇的人。就说当时在东吴人才济济的情况下,一个能够接替周瑜,出任东吴大都督的响当当的人物,能够是一个笨蛋?一个相当于现在军委主席的人,岂是个呆直的老实人?

《三国志》鲁肃传中,指出鲁肃家富于财,性好施与,尔时天下已乱,此时的鲁肃不仅不治家事,相反大量施舍钱财,卖出土地,以周济穷困,结交贤者,为此深受乡民拥戴。少时的鲁肃,身材魁梧,相貌奇特,胸怀壮志,乐善好施,在乱世中能够果断散财而收买人心,大地主却为人仗义轻财,放到当今都是不得了的豪杰。周瑜为居巢长时,带领数百人到鲁肃那里请求资粮,肃家有两囷米,各三千斛。鲁肃没有问周瑜要多少粮食,也没啰啰嗦嗦的索借条之类,随便就指一囷(约等于现在八万多斤)送与周瑜,一代人杰周瑜一下子就明白了鲁肃是奇人,遂相亲结,定侨、札之分。没有眼光没有胆识的人能做到鲁肃这样吗?

鲁肃的名声传到辖区诸侯袁术的耳中,就委托他为东城长。随着形势的发展,群雄并起,肃见术无纲纪,不足与立事,为了避害,鲁肃对其部属说:“……寇贼横暴,淮泗间非遗种之地,吾闻江东沃野万里,民富兵强,可以避害,宁肯相随至东土以观时变乎?”部属皆从命。于是,男女一行300余人,南往居巢投奔周瑜。汉代是不允许随意搬迁的,官府派人来追,他把盾牌立在地上,“引弓射之,矢皆洞贯”,吓跑了追兵。举族搬迁可不是一般人能够办到,在准确判断形势的基础上,他又做了个果断而正确的行动。并且还表现了有勇的方面,把盾牌射穿,又准又狠,就算在猛将如云的三国也不易。

不细读历史,不会发觉鲁肃的智慧。赤壁之战胜利后,鲁肃从前方回来,孙权亲自去迎接他,还恭敬的起立礼之,因谓曰:“子敬,孤持鞍下马相迎,足以显卿未?”肃趋近曰:“未也。”众人闻之,无不愕然。孙权也不高兴啊,鲁肃徐举鞭言曰:“愿至尊威德加乎四海。总括九州,克成帝业,更以安车软轮征肃,始当显耳。”孙权抚掌欢笑。一句话拍了个大马屁,孙权高兴极了,鲁肃抓领导的心理和运用手段、把握时间上都不简单啊。

鲁肃的智慧还表现在《塌上对》:他第一次和孙权单独合榻对饮。孙权悄悄问鲁肃:“今汉室倾危,四方云扰,孤承父兄余业,思有桓文之功。君既惠顾,何以佐之?”肃对曰:“昔高帝区区欲尊事义帝而不获者,以项羽为害也。今之曹操,犹昔项羽,将军何由得为桓文乎?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规模如此,亦自无嫌。何者?北方诚多务也。因其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权曰:“今尽力—方,冀以辅汉耳,此言非所及也。”(这便是鲁肃著名的“三分天下大计”,比诸葛亮的“隆中对”更早问世。),只不过当时鲁肃的三分天下指的是曹操、孙权和袁绍。

后来刘备出现,鲁肃的主意就变了。刘表的儿子刘琮献出荆州降曹,刘备准备南撤渡江时,鲁肃当机立断去找刘备。在当阳长阪(今湖北当阳境内),鲁肃与刘备相遇,和刘备共论天下形势,并问刘备准备到哪里去。刘备说想去投奔苍梧太守吴巨。鲁肃说吴巨是个没有作为的庸人,劝刘备不要去依靠他。接着,详细述说孙权的情况和江东的实力,劝刘备与孙权联合,共拒曹操。刘备听了鲁肃的分析,才决定并力抗曹。

鲁肃对汉朝的忠心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窥之:

首先,称呼刘备为“皇叔”。鲁肃第一次见刘备是去荆州为刘琦吊丧,肃曰:“久闻皇叔大名,无缘拜会;今幸得见。实为欣慰。”而当时人称呼刘备为“刘使君”或者“刘豫州”,张松亦只称呼刘备为“明公”,孙权当面称呼刘备为“玄德公”。鲁肃不从官职称呼刘备,看重的是刘备的汉家血统。从鲁肃开始,刘备的“皇叔”称呼才从东吴普及开来直至全国。

其次,力排众议稳孙权。在《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诸葛亮舌战群儒,鲁子敬力排众议”中,曹操率百万之众下江南,江东群臣惶惶不安。孙策临终时有遗言“倘内事不决,可问张昭;外事不决,可问周瑜。”现在张昭都主张投降,众谋士附和,唯独鲁肃对孙权说:“众人皆可降曹操,惟将军不可降曹操。”权曰:“何以言之?”肃曰:“如肃等降操,当以肃还乡党,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将军降操,欲安所归乎?位不过封侯,车不过一乘,骑不过一匹,从不过数人,岂得南面称孤哉!众人之意,各自为己,不可听也。将军宜早定大计。”大家都为自己打小算盘,鲁肃就算降曹也不失荣华富贵,但他却坚决反对投降曹操,此中原因耐人寻味。

再次,假痴不癫救孔明。当诸葛亮识破周瑜的苦肉计时,瑜大惊曰:“此人决不可留!吾决意斩之!”肃劝曰:“若杀孔明,却被曹操笑也。”本来事事向周瑜如实汇报的鲁肃,当诸葛亮需要真正帮助的时候,私自拨轻快船二十只,各船三十余人,并布幔束草等物,尽皆齐备,候孔明调用,成就了著名的“草船借箭”。这个事情暴露了鲁肃的思想,为了“皇叔”的人,老实人也宁愿背着领导搞小动作。

鲁肃最真实的事迹就是主张借荆州给刘备了。没有荆州,刘备就没有资本取西川,也就没有后来的三国鼎立。赤壁战后,刘备派人谒见孙权,请求借荆州。吕范等将领劝孙权扣留刘备,周瑜在外地,也上疏陈说此意。唯鲁肃从全局考虑,劝孙权把荆州借给刘备,以孙刘联合,共同抗曹。鲁肃说:“您(孙权)固然神武盖世,但曹操的势力太大了。我们刚刚占有荆州,恩德信义尚未广行于民众。如果把荆州借给刘备,让他去安抚百姓,实是上策。因为这样一来,曹操多了一个敌人,我们多了一个朋友。”孙权同意了鲁肃的主张。

曹操闻孙权借荆州给刘备的消息时,正在写信,震惊之下,落笔于地。看吧,全部人反对,唯独鲁肃主张借荆州给刘备,其实,当时刘备的力量很弱小,弱小到可以忽略不计,不仅没有地盘,人马也只有几千而已,随便找个诸侯都比他强,为什么鲁肃情有独钟一力主张借荆州给他呢?“让他去安抚百姓”实在是个牵强的理由啊,枭雄曹操都可以安抚好百姓,难道孙权就不能安抚好荆州百姓了?鲁肃忠心向汉表露无疑。

前面说了,鲁肃是有勇有谋的人,但刘备借荆州他还作保画押,以吴蜀联盟的道理说服孙权,当后来双方为荆州问题摩擦越来越大,已达到剑拔弩张的程度,鲁肃却仍坚持双方联盟的基本观点,尽量想消解矛盾,化干戈为玉帛,在公元209年到217年间,幸亏鲁肃当吴国统帅并以大局为重,多次忍让,才能维持三国鼎立的局面。

鲁肃还在关键时候向刘备输送人才。刘备得荆州后,人才极度缺乏。庞统,号称“凤雏”,智力和诸葛亮齐名,司马徽说过:“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这个人本来在孙权的地盘上,孙权不想用他,鲁肃热情的向庞统说:“可往荆州投刘皇叔,必然重用。”而且亲自给刘备写信推荐:“庞士元非百里之才,使处治中、别驾之任,始当展其骥足。如以貌取之,恐负所学,终为彵人所用,实可惜也!”

值得称道的是,鲁肃虽然心向汉朝,但为东吴主人家服务还是任劳任怨,兢兢业业,恪尽职守的。周瑜病危,写信给孙权,推荐鲁肃代替自己,孙权采纳了周瑜的建议,当即任命鲁肃为奋武校尉,接替周瑜统领部队。周瑜私属部队四千多人,以及原来的奉邑四县,全都转归鲁肃所有。鲁肃开始时驻守江陵,后移兵下驻陆口。威望恩义,大行于众,部属增加万余人,被任命为汉昌太守、偏将军。十九年(214年),随孙权攻破皖城,改任横江将军。在三国鼎立的时期,雄踞一方的东吴兵精粮足,鲁肃为东吴的建设功不可没。

这样一个心有国家民族,勤劳办事,心胸宽阔,充满智慧的人,是古往今来都混得开的人物啊!遥想鲁肃当年风姿,没有像诸葛亮那样操劳得呕心沥血,没有像周瑜那样壮怀激烈而英年早逝,没有像贾翊那样站错队伍而惶急不安,透过1800年的历史,我对他的仰慕之情真的如滔滔江水……

公元217年,鲁肃在军中病逝,孙权亲临其葬,诸葛亮亦在蜀国为他发丧。鲁肃死后,孙刘联盟随即崩溃。219年孙权便遣派吕蒙白衣渡江,杀了关羽,夺回荆州;222年刘备举国伐吴,三国鼎立的局面瓦解。

《作家荟》微信号stzx123456789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