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阅读悦读丨历史】不可复制的帝国(下)

 写乎 2020-09-14

热文推荐:【阅读悦读丨历史】不可复制的帝国(上)

文/沙柳

(一组元上都遗址图片)

【作者简介】沙柳,实名陈秀民蒙古族,1961年生,大学文化,内蒙古赤峰市人。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散文集《岁月留痕》《雪的季节》《德日苏随想》,发表短篇小说《跟住他》等二十余篇,报告文学《爱的奉献》等。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第一次造访元上都,因行迹匆忙了解的有些浮皮潦草,第二次有地方人士陪同,并专门聘请一位谙熟历史的导游。令我略感惊讶的是这位芳龄正盛的蒙古族姑娘,对元上都过往烟云的熟知几乎到了了如指掌的程度。

站在历史长河的一个节点上观察历史,无限的感慨如翻卷的浪花滔滔于胸,我莫名其妙地生出一种失落感,像是在火车上、地铁里或是在繁华的王府井、维多利亚港湾,被小偷窃走了钱包或被扒光了衣服,一个荣光璀璨的大观园遭受毁灭性的洗劫,曾经是腰缠万贯的富翁蜕变成衣衫槛楼的乞丐,死寂般昏睡的长夜里等待黎明的过程实在是长了点儿,脆弱的都城只有躲在潮湿的角落嘟嘟囔囔,用沙哑的嗓音不厌其烦地炫耀昔日的辉煌。

历史学家的耐性和思维的穿透力可真是够可以的,他们仅仅凭借一些残砖片瓦和落魄的土堆以及历史行走的蛛丝马迹,就做出准确的复盘,并一遍又一遍重复着散落的真实,尽其绵薄之力搀扶那个被推倒的历史巨人,配制打开历史之门的钥匙。

时近中午,上都遗址管理区的同志执意让我乘坐观光马车,这样会节省时间。拉车的枣红马是经过训练的,步态均匀,顺着历史划过的斜坡走在都城的“大街小巷”,而脚底下的这座沉睡的“都市”,需要造访者动用所有的抽象思维在虚与实的转换中管窥那些深藏的珍贵,而如果是对蒙元历史知之甚少的出访者,或许在将信将疑的狐疑中蚕食慕名而来的游兴和消弱基本判断力的自信。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眼前的这片荒草萋萋的草滩实在难以想象成一座象征政权的繁华都市。所以,曾经与北京故宫齐名的元上都这些年一直没有成为热游景点,更多的是文化人和考古学家情有独钟。

导游告诉我,在遗址偏中位置的那个凸起的土坛就是当年最壮丽的大安阁。

大安阁始建于世祖至元三年,史学资料有过这样的注释,“右咏大安阁,故宋汴京熙春阁也,迁建上京。”意指大安阁是根据宋朝汴京的熙春阁仿建的,可惜我没到过河南开封,熙春阁到底啥样无从推断,我只想到紫禁城里的金銮殿。有一首诗是这样描述的,“大安御阁势笤亭,华阙中天壮上京,虹绕金堤清细浪。龙蹯粉堞翠冈平,众星拱北乾坤大,万国朝元日月明,分属玉堂清似水,萧韶时听凤凰声”,这大概是对大安阁最形象的写照了。

诗中的“笤亭”的“苕”有三种释义,一种是甘薯,另一种是凌霄花,还有一种是指高大的形容词,我理解大概是最后一种吧。

另一较详述大安阁的见诸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游记》中,“我从君等所说的地方出发,经过三天的旅程,来到被称之为上都的都城,是由当今圣上忽必烈汗营造的。忽必烈汗在都城里用大理石和(其他)石头建造了一座宏大的宫殿,大厅和房间涂成了黄色,然后用各种各样的鸟兽和树木花卉图案加以装饰,精美绝伦,巧夺天工,让人叹为观止。这座宫殿位于都城的内侧,其中一侧紧靠城墙,这里与其他城墙环保着一片园囿,周长16英里,里面还有泉水、河流及牧场。非宫殿里的人不许进入园囿。”

马可波罗是从西域丝绸之路方向一路走来,想必他一定先到汉朝以前的都城长安,在他眼里能用“精美绝伦”、“巧夺天工”、“叹为观止”这样的装饰语句,肯定当时的元上都在某些方面已经超越了长安城,至少他与叔父三人长途跋涉在平展的草原上冷不丁地发现一座突兀崛起的恢宏建筑群,其心境能与哥伦布登陆美洲相媲美。回想那时无数诏书都是从脚下这座沉睡在废墟里的宫殿里发出的,立时就有一种图腾的帝王之气把我引入蕴含深邃的穿梭中,眼前像是突然冒出一个慈眉善目的太白老人,站在城墙的某一个角楼上露出让人难以捉摸的笑容,是嘲讽、唏嘘、感叹?还是无可奈何的忧伤?可我分明感觉到一种无言的责怪,后人对历史文化保护的不作为行为是该感到自责的。

从元上都遗址周游一圈,仿佛到中世纪的欧洲一座荒芜的城堡内作了一次搜索性探访,一身的泥土算是给这次“都城”之行盖上的签章。还是那句话说得好啊,只有失去了才知道珍贵,而把失落的东西再寻找回来真是很难的。

历史的车轮碾转到今天,在这个世界上消失的古城绝非元上都一个,只是这其中有的被唤醒,有的做整容式修复,有的整体性仿建,当然也有仍然躲在暗角鼾声如雷的。始建于公元前6世纪的庞贝古城,距现在已有两千七百多年,是意大利仅次于罗马的第二繁华都市,可是这个城市在一次火山喷发中被焦土掩埋,岩浆厚度达到5米以上。十八世纪意大利开始对庞贝古城遗址进行挖掘剥土,类似于剥离秦皇兵马俑的俑坑。可不间断地挖掘到目前只清理出一半,看来要把庞贝的昔日尊荣全部曝光还得等上许多年,让人倍感欣慰的是已经葬身泥沼的庞贝古城正探头探脑地接近彼岸。

可欧洲的另一座宫城就没那么幸运了。

据历史记载,古时候的雅典曾与大西洋上的一个强大国家在阿特兰提斯岛激烈战斗,阿特兰提斯岛也是一个美若仙境的城市,可奇怪的是这样一座美丽的岛城竟然在一次海啸中消失了,甚至连这个承载城市的海岛也连根拔掉,这给考古学家出了一道不大不小的难题。直到今天,对阿特兰提斯岛的考察工作没有实质性进展,只有大量学术论文见诸报端或专业学报上,由于观点不一,众说纷纭,愈发让人云里雾里,对恍如仙境的王宫和镶满金银的神殿浮想联翩。

我的故乡有两座城,一座是现在的林东镇,另一座是地处东南偶的辽上京城,也叫古城。古城内虽然没有任何建筑,只有国务院设立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文物”的标示碑立在那里,在凸凹起伏的黄土堆下同样埋藏着一段令人震撼的历史。

公元907年,以游牧为主的契丹族建立了封建王朝,最初起国号为契丹,后改为大辽,大辽的国府上京城就建在林东,辽代统治我国北方二百多年。这样看来,辽上京的建城史比元上都要早一百余年呢。或许大辽没有元朝那样轰轰烈烈,所占据的地盘充其量是大半个中国,加上最终被元朝帝国所灭,因而在史书上常常被当做普通篇目翻阅过去。

其实,辽代在我国历史进程中是一个非常重要时期,所形成是契丹文化是中华文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经过二百多年的打造,上京城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都城。随着大辽的日薄西山辽上京也一同步入衰落,一次有一次的洗劫和残毁,风蚀日晒,人气渐失,使得辽上京这座风光无限的都城在经过几个世代交替折损后,最终沦落成烟尘浮土沉眠地下。当年我在林东一中就读时,经常到古城里寻找悠闲,有时也顺着地埂似的的城墙漫步到城北面的北塔,这是上京城保存尚好的见证物。最近与同乡聚会时,得知国家和地方将投资几十亿重建上京古城,这的确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

冷静想来,世界上有那么多凝注时代标记的古城,在历史演进的过程中灰飞烟灭,除了像庞贝那样纯自然灾害原因毁坏之外,相当多的城市消失是人类自身造成的。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政权的更迭以捣毁前任都城为发泄对象,于是脆弱的殿宇便成了无辜的牺牲品,似乎只有这样才算完成改朝换代。

往事已经作古,过多的责备过去已经没有实际意义,理智的思维应建立在历史的传承上。强大的蒙元帝国是不可复制的,再去追寻帝国的足迹有悖于人类和谐共生的大势,但灿烂的蒙元文化是完全可以复制的,否则号称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中华文化就将出现断层。既然庞贝、华沙、丽江、台儿庄、辽上京等都能仿古重建,相信元上都重新站立起来也就为时不远了。我期待着当我下一次造访元上都的时候,不是站在茫茫荒原上,而是走在古色幽幽的巷道里,见到的是富丽堂皇的宫殿楼阁,听到的是皇城寺庙里传来的古刹钟声。

回到蓝旗政府宾馆我在想,废墟是对野蛮的注解,而重建又是对废墟最好的诠释。

文化的传承是没有句号的。

《写乎》微信号:hongyupt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