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话《史记》吴国大贤——季札

 写乎 2020-09-14

推荐:【阅读悦读丨历史】《红楼梦》里的尤三姐为何自杀?原来是“艳照门”惹的祸

文/叶子

(一组春秋战国的服饰图片)

【作者简介】叶子,原名刘丽霞,河北河间人现居河北霸州,霸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廊坊市作家协会会员,2010年被评为霸州市十大文学青年。2006年开始写作,广泛涉猎小说,散文,诗歌,并多次获奖。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华夏历史源远流长,那些在时间里留存下来的名字和故事也耀眼地缀满了星河,在春秋时期曾有一位大贤,他受到人民拥戴,是父亲选中的继承人,却无心社稷,为了躲避权利宁愿去种田。他是孔子的老师,也是历史上南方第一位儒学大师,被称为“南方第一圣人”,历史上有“南季札,北孔丘”之说。他是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与外交家,同时又是出色的文艺评论家和预言家。司马迁赞美他是“见微而知清浊”的仁德之人;孔子赞誉他“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并在他死后亲自为他书写篆文碑铭“呜呼有吴延陵季子之墓”。他就是吴国延陵季子——季札。

那么季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季札的先祖是周文王父亲季历的哥哥,因为想把王位让给季历,躲到南方荆蛮人居住的地方,后来被荆蛮人拥立为吴太伯。季札是吴国国君寿梦的第四个儿子,季札贤达,寿梦死的时候就想把君位交给季札,季札不愿接受,把君位给了大哥诸樊。吴国人还要坚持给季札,他便“弃其舍而耕之”。后来季札的哥哥们商量,君位兄弟相传,以让季札得到君位。

等到他三哥余祭去世后季札仍然不愿意接受王位,“季札让,逃之。”只好由余祭的后人僚继承了君位。这就是“季札让国”。季札访问晋国的途中,看到徐国国君,季札看出徐国国君很喜欢他的宝剑,季札本想赠送,源于还要去晋国,就想回来时再赠给他。不巧的是季札还没回来徐国国君就死了。季札就要把宝剑交给现任任国君,他认为就算他们当时都没有承诺,但在季札的心里已经答应了徐国国君,如果因为徐国国君死了就不去兑现承诺就是在做违心的事,就是不讲信用。徐国新君因为没有先君的遗命不肯接受宝剑,季札就把剑挂到了已故徐国国君坟墓的树上。这是“季札挂剑”。

季札还是出色的外交家,曾出游过徐国、鲁国、齐国、郑国、卫国、晋国。也是出色的文艺评论家和预言家,在出使鲁国时,欣赏了周王室的乐舞,对乐师演唱的如《周南》、《卫风》、《郑风》、《秦风》、《大雅》等乐舞做了精准的描述与评判。还对郑国、陈国的灭亡,魏国、齐国的兴盛以及秦朝统一天下做出了成功的预言;在齐国时说“齐国之政将有所归”又预言到了齐国田氏将代替姜氏;在郑国预言了政权将落于子产;在晋国“晋家其萃于三家乎!”预言了魏、韩、赵三家分晋。

季札这样传奇的人生,连墓碑都有孔子的撰写,为什么相比孔子名气却差了很多。

首先要从他们的出身说起。

孔子,是商人的后裔,先祖也曾是宋国的继承人,因为把君位让给弟弟宋厉公渐渐地就成为了平民。孔子出生后不久父亲就死了,母亲独自带着他搬到鲁国;十七岁母亲亡故,家境贫寒,地位低下。孔子认为周王室衰落是因为礼崩乐坏,他就到各国游历希望自己的学识和治国理论能够得到认可。但可惜的是没有一个国君愿意接受他的思想。在他政治失意时开始翻阅典籍著书立说,并广收门徒。流传的在后世的典籍很多如《春秋》《诗》《书》《礼》《乐》等,还有他的弟子整理的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论语》。

季札和周王室是亲属,季札还是吴君钦定的继承人,虽然他无心社稷,仕途却是顺利的,在吴国始终担任着要职。季札受封在延陵,故号称“延陵季子”。出使列国时就是奉了吴王余祭的命令。后来吴王僚又派遣季札再次出访晋国。在这期间公子光刺杀了僚取得了王位,就是历史有名的吴王阖闾。季札回国后又帮阖闾确定了继承的合法性,让吴国在政权交接时没有发生战乱。

季札也是贤德的人对礼、乐也很有建树,相比孔子在仕途上要顺利的多,之所以名气没有孔子大有三个原因:一,没有像孔子一样著书立说,广收门徒;二,吴国后来被越王勾践所灭,秦国后来统一了天下,虽然鲁国也亡了,政治中心处于却北方,加上孔子众多弟子的对他的思想的传播也是孔子的名气更高些;三,汉武帝后不论朝代的更替,儒学一直是贯穿华夏的主流思想。到了今天,儒学更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而支撑这些更多的是传承下来的典籍。相比于季札孔子的名气也就更大。

   (一个把皇位让来让去的家族)

小编提示:点亮文末的大拇指,给个赞,也是对作者的鼓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