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畅谈祖国情征文展示】(0005号) 身残志坚感党恩 |韩利鑫

 书飘香逸 2020-09-14
苔花如米小 也学牡丹开
 
              ◎韩利鑫


江涛谢绝村里的“低保户”推荐登记。他说靠党的政策和社会各界帮助,家人通过辛勤劳动,能摆脱贫困,过上幸福生活。
他身残志坚,心地坦诚,让乡亲们竖大拇指,夸赞有志气,肯吃苦,好样的。
江涛的家庭很特殊,一家四口人。父亲老实巴交,木讷实在。他和母亲、妹妹都是聋人,听力障碍一个比一个厉害,说话也不顺利,靠观察别人举动、表情,揣摩事情,时常出现答非所问,“风牛马不相及”。
父母的组合,充满不平凡。母亲家有耳聋遗传,父亲年轻当木匠,三十多没对象。生产队派他出村制作嫁妆,人家看他老实本分有手艺,就给提亲,男女一见如故。
爷爷辈分不同意这亲事,嫌弃母亲耳聋少语。父亲不听劝阻,娶了母亲。江涛出生,耳朵几乎听不到声音。妹妹出生,也听不到声音,这是在意料之中。


孩子渐渐长大,父母为孩子着急。江涛看到自己跟别的孩子不一样,也觉得奇怪。等懂事了,父亲给孩子讲原因,孩子接受现实,没问询,没气馁。
村里玩小很愿意找江涛玩耍,不但没有人讥笑他耳聋,而且都习惯帮他。江涛很讨人喜欢,也很争气,很小就学会配钥匙、修自行车、农具等。父亲支持他学手艺,将来能挣饭吃。
“走呀,上学去,你准行!”玩小约江涛上学。他没说啥,也跟着报名。父母投去赞许和担心的目光。
“这孩子应去特殊教育学校,在普通学校能跟班吗?”班主任疑问,没人给答复,当时大城市才有特殊教育学校。
江涛上小学,每次考试都是班内倒数,可没人责备他,相反还给鼓励。家人看他还行,也把妹妹送到学校。
穷人孩子早当家。江涛边上学边帮家人忙农活、料理家务。春种秋收时节,当好父母助手。再苦再累,他忍了,很少流泪。


玩小开始上初中了,论家庭情况实在不允他再上学了,他母亲生病,隔段时间就打针吃药,欠债越来越多,当地慈善组织、彩票发行机构、好心人士给予了扶持。学校报名那天,他穿上干净衣服,留下“我要读书”纸条,跟小伙伴去了学校。
老校长对江涛早有耳闻,很佩服和感动,决定收留他。于是,又开始初中生活。
江涛倍加珍惜这机会,遵守纪律,认真“听讲”尽量完成作业。节假日帮人家修自行车、修农具、配钥匙,他没觉得有难度。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初中毕业,江涛长成小伙子。那年春天,当地的慈善组织和彩票发行机构,来他家探望、帮扶,提供致富信息。为改变家庭困难,他决定去城市打工。家人不放心,再三挽留也没劝住。
万事开头难。他是聋人,又那么瘦小,连找几个工厂,没收留的。最后去了一家废品回收点,给废品分类、打包、装车。这是力气活,他干得很累、很欢。


为防止打工的偷东西和不辞而别,老板两个月发一次工资。每次发了工工资,江涛总是捎给父母。每次回家院子里笑声不断,日子一过就是两年。
又一年的早春二月,天寒地冻。本村的老爷爷跟闺女到城里生活,在批发市场看大门,从报纸上看到江涛参加宣传义务献血的图片。原来,江涛看到红十字会倡导献血,觉得自己长大成人,也该为社会上做点好事,于是去广场边的采血车问询。
采血车的工作人员发现他有听障碍,认真问询家庭和工作情况后,对他的爱心和想法给予表扬,发展他为入义务宣传员,血站开展慈善公益活动,如果他有空优先让他参加。江涛的举动,引起记者的关注。
老爷爷拿着报纸去废品点找他。没想到见他腿瘸着,左胳膊不敢动,还在坚持分拣废品。因棚户区改造,平房宿舍拆了,他们临时在铁路桥下住着。
原来,春节后上班的第二天,江涛往车上装啤酒瓶子,砸伤了。老板也有一段时间不见人。老爷爷领他去洗澡,吃水饺,让他晚上去批发市场的传达室睡。他乡遇亲人,江涛没推辞。
没几天,老爷爷去报社,跟采访江涛的记者说了。记者赶往废品点,问询情况,帮助要回工钱。
不久,市里开残疾人就业招聘会。记者现场给联系几家企业,都因户口农村、没残疾证等不愿要。咋办呢?这时,分管残联、红十字会、血站工作的市领导来检查指导,记者忙跟这位领导汇报。领导对江涛参加公益活动、宣传义务献血事给予称赞,于是跟生产帐篷的福利企业推介,老板欣然接受,答应一周内上班。
接下来办理就业手续。回村、镇上申办残疾证,工作人员感陌生,去县残联,碰到热心人,领着体检测试后,按程序办好了。


江涛先干帐篷缝纫,一段时间后,车间主任觉得他虽然听和说不行,但是“可塑之才”,让他干剪裁。他勤奋学习,爱动脑筋,很快学会大型缝纫机和电焊、气割机等使用,掌握了帐篷设计、制作、安装、拆卸等全套工艺,成为生产骨干。不到半年,带着工友革新工艺,受到企业奖励。
工作稳定了,收入高了,他积极参加公益组织,参与慈善活动,每年都积极参加宣传义务献血活动,为献血活动提供服务,让更多人加入到献血者行列,感受到“救护他人,幸福自己”的快乐。节假日穿上志愿者马甲,为居民修理水电暖,成为社区热心人。
这几年,城市发展快了,他搬入了政府首批廉租房,过上了开心生活,真心体验到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内涵。他买上了电动三轮,业余时间干点零活活,大多是帮忙,有时候也挣点外快,他打出了“价格好商量,质量不商量”的广告,社区居民都愿意找他。
榜样力量是无穷的。江涛的努力,让父母看到希望,增强过上好日子的信心。妹妹也沿哥哥的路,上完初中,去了养鸡场干活。
如今,他家里实现了“两不愁三保证”,成为残疾人家庭自食其力的“样板户”。以前邻居担心他家日子咋过,如今放心了。江涛用生动的事实给乡亲们上了一堂“有梦想,谁都了不起”“幸福,是靠奋斗得来的”生动课。
前段日子,村委对特殊家庭收入统计摸底,对贫困户精准帮扶。江涛感谢村委的关怀,表示:“感谢党和政府,感谢社会各界,我家渡过难关了,新生活开始了。我们要靠自己辛勤劳动,过上更美好、幸福的生活,把帮扶送给更需要的家庭,让乡亲都过上幸福生活!”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唐代杜荀鹤的这首诗富有意境,或许用在江涛身上有些牵强,毕竟跟常人比有着先天不足,很难成为所谓的“凌云木”。可是,他怀揣梦想:在社会上,当一名公益人,鼓励更多残疾人坚强起来,自食其力,奉献社会;当一名工匠,有机会参加职业技能大赛,显示自己的操作实力,为公司争光,为城市添彩。愿他能有这个机会,通过努力,让梦成真。
征文火热进行中
征文启示链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