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畅谈祖国情征文展示】(0021号)不平凡的创作之路|祝连思

 书飘香逸 2020-09-14

不平凡的创作之路

                            作者:祝连思
我不平凡的创作之路,起源于“文革”。那是1968年,我刚读小学4年级,就赶上运动潮。不是跳“忠字舞”,就是看热闹,戴袖标,喊口号,批斗地富反坏右。但人小记性好,不仅能熟背“老3篇”,还能写简单的大字报,朗读批判稿。那幅我画的“痛打落水狗”,就有“造反有理,革命无罪”的词做衬托。只要一游行,我就很激动,特别兴奋,有了写字的欲望。
时值1972年,我上了初中。在海龙镇文化馆,我二大爷是馆长,要处理旧书。我惊喜地发现,有本书叫《暴风骤雨》,净唠东北的乡土嗑。虽然有了皱褶,却让我找到了感觉,便稀罕的了不得。仅记经典短句就达1456条,写了上万字的笔记。仅在《春风》、《长白山》等杂志发表的小说,如《炊烟》、《骆驼岭下》、《雨中》等,就有名篇的影子,乡土语言的风格。
1975年高中毕业的第3年,正赶上恢复高考,但我没考上,便决定自学,走创作之路。那时农村还很穷,便用废纸画格,搁蘸水笔写。我的小说《堵裂口》,终于发表在《红色社员报》上。1977年,在《吉林日报》社学习时,还来到长影小白楼,聆听张笑天老师当面教诲。他说浩然读书少,却能写出《艳阳天》。不要迷信大人物,但功夫要到。我牢记着名家的指点。
我锲而不舍,坚持创作。但退稿多,难发表,很苦闷。恰在此时,文艺创作全面复兴。1979年《长白山》杂志复刊。我连续投到第11篇小说时,编辑赵赴老师指出,我作品的失败,关键是空想的多。于是,他累计写信26封,长达1.5万字,精细耐心辅导我,使我的第12篇小说《骆驼岭下》成功发表,并配发了赵老师《还是要从生活出发》的评论,引领我走创作正路。
农村改革,开启了创作新征程。1981年,做为年轻干部,我被组织派往农村,帮助农民搞大包干。白天丈量土地,晚上解决难题,点灯熬油写材料,积累了创作素材。当时条件很艰苦,插了半天稻秧,有了创作灵感,两脚稀泥还没冲洗,就趴在土炕上写起来。带着泥土的清香味,我的小说《新车》、《补苗》等26篇,陆续在《通化日报》和《长白山》杂志上发表。
80年代进城后,我刻苦练打字,把键盘当琴用,敲出乐感来,上了新台阶。在参与国企改革时,深感阵痛和喜悦。写出的调查报告《国企改革看通化》,以及长篇通讯《白雪上的发展和我的追求》,分别在《中国改革》杂志和《吉林日报》发表。根据原型素材,我的新小说《烟》、《礼》、《酒》,陆续在《中国改革报》和《中国商报》上发表,数量多达32篇。
多年来,最难忘的,就是《通化日报》的一位编辑。多年前,是她看到了我的稿件,说读后很感动,温暖地鼓励着我,并辛苦地进行编辑。于是,我的散文《黄皮笔记本》和《梦中的工资卡》,分别在纪念改革开放30年和40年的征文中,被省市报刊选用。目前,《通化日报》“我和我的祖国”征文,也在首篇发表了我的征文《哥哥家的苞米楼子》,她通篇做了修改。
2016年末,我光荣退休,但创作没有扔,只是当成娱乐,重点保健康。在户外散步时,经常晒太阳,与病友聊天,有时还仰天长啸,让心胸与苍穹接壤。江南崛起的新城,巍峨的跨江大桥,宽阔平坦的滨江路面;还有那火红的枫树林,婀娜多姿的带状公园。我要为“红色之城,康养通化”而吟咏歌唱。于是,又有散文《冬日暖流》等多篇诞生,使创作之路更加宽阔。
近照


作者简介:
祝连思,男,63岁,吉林省通化市商务局退休干部,中共党员,通化市作家协会会员。

祝连思1956年12月出生吉林省柳河县圣水公社前六家子村,1975年参加工作,先后在吉林省柳河县圣水公社和通化市政府部门工作。
祝连思1975年高中毕业后开始文学创作,先后在《吉林日报》、《南昌晚报》和《春风》、《长白山》等全国部分报刊杂志,发表大批散文和小说等文学作品。
祝连思1982年被吉林省文化厅授予业余创作积极分子称号。现为通化市作家协会会员,名字被收录在《通化市文学艺术家人才词典》中。



征文火热进行中
征文启示链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