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左传》税事拾遗之二 岁贡包茅 以助王祭

 透过经典看税收 2020-09-14

《左传·僖公四年》记载: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师进,次于陉。

译文

四年春季,齐桓公率领鲁僖公、宋桓公、陈宣公、卫文公、郑文公、许穆公、曹昭公各诸侯的联军入侵蔡国。蔡军溃败,齐桓公就接着进攻楚国。

  楚成王派遣使者来到军中,说:“君王住在北方,我住在南方,即使是牛马发情狂奔彼此也不会相关。没有想到君王竟不顾路远来到我国的土地上,这是什么缘故?”管仲回答说:“以前召康公命令我们的先君太公说:‘五侯九伯,你都可以征伐他们,以便辅助王室。’赐给我们的先君征伐的范围,东边到大海,西边到黄河,南边到穆陵,北边到无棣。你不进贡王室的包茅,使天子的祭祀缺乏应有的物资,不能漉酒请神,我为此而来问罪。昭王南征到楚国而没有回去,我为此而来责问。”使者回答说:“贡品没有送来,这确是我君的罪过,今后岂敢不供给?至于昭王没有回去,君王还是问水边上的人吧!”诸侯的军队前进,驻扎在陉地。

解析:

菁茅是一种地方特产,周王朝以纳贡的形式向产地征收,具有“农林特产税”的性质。

菁茅香草名茅的一种。古代祭祀时用以缩酒。一说,菁茅为二物。《书·禹贡》:“苞匭菁茅。” 孔传:“匭,匣也。菁以为菹,茅以缩酒。”陆德明释文引 郑玄曰:“茅有毛刺曰菁茅。”《穀梁传·僖公四年》:“菁茅之贡不至,故周室不祭。”范宁注:“菁茅,香草,所以缩酒。”《汉书·王莽传下》:“予亲设文石之平,陈菁茅四色之土。”顾馀《咏古》之一:“菁茅几许酬开国,祇是伤心莽大夫。”

说到菁茅,在《管子·轻重丁·菁茅谋》有这样的记载:桓公曰:“天子之养不足,号令赋于天下则不信诸侯,为此有道乎?”管子对曰:“江淮之间有一茅而三脊母至其本,名之曰菁茅。请使天子之吏环封而守之。夫天子则封于太山、禅于梁父。号令天下诸侯曰:‘诸从天子封于太山、禅于梁父者,必抱菁茅一束以为禅籍。不如令者不得从。’”天子下诸侯载其黄金。争秩而走,江淮之菁茅坐长而十倍,其贾一柬而百金。故天子三日即位,天下之金四流而归周若流水。故周天子七年不求贺献者,菁茅之谋也。

这里的意思是:齐桓公说:“周天子财用不足,下令向各国征收,得不到诸侯响应,解决这个问题有办法么?”管仲回答说:“长江、淮河之间,出一种三条脊梗直贯到根部的茅草,名叫‘’。请使周天子的官吏把菁茅产地的四周封禁并看守起来。天子每年要在泰山祭天,在梁父山祭地的。可以向天下诸侯下令说:‘凡随从天子在泰山祭天、在梁父山祭地的,都必须携带一捆菁茅作为祭祀之用的垫席。不按照命令行事的不得随从前往。'”天下诸侯便都载运着黄金争先恐后地奔走求购。江淮的菁茅价格上涨十倍,一捆可以卖到百金。所以周天子在朝中仅仅三天,天下的黄金就从四面八方象流水一样聚来。因此,周天子七年没有索取诸侯的贡品,就是这个菁茅之谋的作用。

延伸阅读:

春秋时期,鲁僖公四年,周惠王二十一(公元前656年),齐桓公率领宋、鲁、陈、卫、郑、许、曹等国的军队去攻打蔡国。其实齐桓公是因为一个女人要出兵攻打蔡国,而且还是联合其他多国一起讨伐蔡国。

  只是让人惊讶的是,这原本是件普通的家务事,却引发了一场灭国之战,最后演变成国家大事。

  齐桓公执政时期,齐国国力强大,成为春秋首霸,蔡穆侯为了与齐国搞好关系,将妹妹蔡姬嫁给了齐桓公。

  公元前657年的某一天,齐桓公和夫人蔡姬在船上游玩,蔡国相对齐国是南方,蔡姬可能经常见到水,熟悉船,所以靠晃船取乐。

  蔡姬这一晃船,船就不能保持平稳,齐桓公可能不会游泳,对水比较害怕,当时脸色立刻就变了,急忙叫蔡姬不要再晃动。

  年轻的蔡姬有点任性,她要看齐桓公的洋相,依然晃个不停,齐桓公很生气,把蔡姬赶回娘家反省。

  小两口有了吵闹,丈夫把妻子赶回娘家反省,这种事放在如今也说得过去,何况是在“夫为妻纲”的古代。

  齐桓公并没有废除婚姻休了蔡姬,但是这件事却让蔡穆侯不高兴,妹妹嫁给你了,你又送回来,这表示断绝两国的友好关系,至少这个态度不友好,于是又把蔡姬嫁给别人。

  公元前656年,齐桓公率领齐、鲁、宋、陈、卫、郑、许、曹等八国诸侯共同征伐蔡国,弱小的蔡国自然无法抵御强大的八国联军,都城被攻陷。

  这原本是一件不光彩的国际事件,为了这一点小事就要征讨人家的国家,有公报私仇之嫌,其实解释起来很简单,霸主就是这样不讲道理。

  另一方面,当时楚国实力变强,作为邻居的蔡国受到很大的压迫,不得不倒向楚国,背叛当时的霸主齐国,所以齐桓公要教训蔡国,杀鸡儆猴给楚国看。

  刚刚灭掉蔡国后,齐桓公又借势征讨逐渐强大起来的楚国,由家务事引发的军事行动,竟然变成了国际大事,伐蔡只是攻楚的前哨站,否则讨伐一个蔡国,完全不需要多国联军。

那么问题就来了,这七个国家咋愿意为齐国卖命呢?这里面就有两个因素值得考虑。一个是齐国曾经帮过这些诸侯国,特别是卫国,如果没有齐国帮他们打败北狄,卫国早就灭亡了。另外一个因素是楚国曾经欺负过郑国等诸侯小国,蔡国又是楚国的附属国,打他能起到一石二鸟的作用。

八国诸侯的大军一到,小小蔡国自然不是对手,迅速土崩瓦解。齐国本以为楚国能伸出援手,结果却没有如愿,只好再找个由头刺激一下楚国,于是,就有了直接出兵楚国的故事。

楚国为什么不支援蔡国呢?原来楚国也有难言之隐。当初,蔡姬改嫁一事,历史上并无她嫁给谁了的记载,也没有说齐桓公灭了蔡国,蔡姬去了哪里?按照当时楚国跟蔡国的关系,除了楚成王,谁还敢娶齐国君主的老婆呢?其它诸侯国也没那个胆子,蔡姬怕是也不愿意嫁给二流小国委曲求全。

当然,管仲为了证明八国联军出师有名,特意搞出个楚国不向周王朝敬贡茅草,和当年周昭王死在汉水没有追究责任的事,纯粹是莫须有。

从这次军事行动本身来看,看似齐桓公带领七个诸侯征伐蔡国并对楚国兵临城下,但真正在起作用的却是两国的外交官们,这是春秋历史上很有名的外交行动,通过齐楚和盟,齐国获得了楚国的暂时臣服,还在周王室那里获得称霸的许可证。而楚国并没损失什么,相反,它还得到了周王室的肯定。

当楚成王带着茅草前来朝王时,周王室受宠若惊,不仅赐予祭肉还给了很高的礼遇。从另外角度看,这也是楚国避开联军锋芒,以暂时的屈服求得将来的崛起。所以,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齐桓公伐楚的真实目的,就是拿楚国尊王作见面礼,从而获得了周王室对他称霸的许可,同时又迫使了楚国暂时臣服,解除了齐桓公称霸的后顾之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