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梦》里被权利欲望绑架的贾氏家族,上了太监的贼船?

 写乎 2020-09-14

作者必看:

采用即有稿酬,每月6000元等着您:《阅读悦读》作者奖励标准(2019年第一版)和征稿选题

作者:刘永

看《红楼梦》,常常纳闷,书中的太监为何有那么大的权力?连高傲尊贵的贾府都要为之俯首帖耳。
第十三回,贾珍想为儿媳秦可卿举办一场风风光光的丧礼,却苦于儿媳没有一个高大上的名份。正值太监戴权坐了大轿,打道鸣锣,亲自前来祭奠、问候。他出主意,要贾珍花一千二百两银子,给儿子贾蓉买一张五品龙禁尉的官位执照,这样秦可卿就名正言顺地成了五品官员的夫人。贾珍当即答应,还对戴权感激涕零。
一个太监为什么如此胆大,竟敢公开地买官卖官?他还若无其事地讨价还价,显摆自己可以在朝廷呼风唤雨,任意搬动户部的官员,听他驱使。这情景反映的不正是祸国殃民的宦官专权么?
太监在《红楼梦》中时时现身,这些不男不女的宦官,游走在宫廷王府之间,形同鬼魅。

一、“逗蜂轩”隐藏的秘密
书中交待,太监戴权是大明宫掌宫内相。大明宫是唐朝的皇宫,明清时期当然没有“大明宫”,这里就是代指皇宫了。
“掌宫内相”代指的是宦官头目,按其权势,排名第一的,相当于明朝的司礼监掌印太监,是皇帝最倚重的宫奴。太监是皇帝的代言人,手握皇权,其能量之大甚至盖过了外朝官员。看来这戴权无非就是“大权”的意思。
宦官专权乱政是中国封建社会王朝的一大弊病,到明代更是登峰造极,祸害无穷。明天启年间,大太监魏忠贤把持朝政,权倾朝野,被称为九千岁,地位仅次于皇上,从而种下了明代覆灭的祸根。
《红楼梦》诞生于明代覆灭后的清初时期,作者对这些历史教训当然心知肚明,他故意一会说唐朝,一会讲明朝,倒不一定真的是实有所指,却达到了“真事隐”的写作目的。总之,只要读者明白太监制度流毒盛深,是个危及朝政的祸害就行了。

我们注意到,贾珍当时赶忙迎接戴权的到来,请他到逗蜂轩里去喝茶。“逗蜂轩”应该是客厅、书斋一类房间的雅号,这个名称值得玩味。“逗”指逗弄,“蜂”指蜜蜂。蜜蜂有螫针,毒蜂螫人,更能伤人性命。别人躲都躲不赢的东西,有的人却偏要去招惹逗弄。这不是在惹火烧身、玩火自焚吗?“逗蜂轩”的寓意不言自明,这预示着贾珍主动交接宦官,无异于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曹雪芹在秦可卿的判词中说:“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也就是说贾氏家族覆灭的祸端是由宁国府开启的。“逗蜂轩”暗指贾珍荒淫昏庸,胡作非为,如同捅了个马蜂窝,给贾家带来了不可挽回的损失,其中交接宦官无疑是其罪状之一。

二、贾府上了太监的贼船
话说回来,打算从太监戴权手中买官的人还真不少。襄阳侯的兄弟老三买了一个名额,永兴节度使冯胖子也想买,戴权却拒绝了。他为什么要把官位卖给了贾珍呢?只因为贾蓉是“咱们的孩子”,贾府和戴权是老相好,大家都是一条船上的人,风雨同舟,生死与共。
太监制度是封建王朝的产物,荣国府的大小姐贾元春是皇妃,贾府和太监的接触、交往自然就不可避免。然而,后宫干政,败坏朝纲,在历代都是皇家的大忌,是要坚决予以禁止的。谁敢逾越这条红线,面临的也许就是杀身之祸、灭顶之灾。即便如此,历朝历代,外戚干政的事件还是层出不穷。而连接后宫与朝政之间的纽带正是太监,他们就成为了利益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红楼女儿的命运是悲惨的。二小姐贾迎春被父亲贾赦变相出卖给人渣孙绍祖,饱受欺凌。大小姐贾元春又何尝不是被父亲贾政出卖,送进皇宫,跌落到那“见不得人的去处”。就因为五千两银子,孙绍祖可以随意打骂贾迎春,还大言不惭,心安理得。就因为贾府上了太监的贼船,那些太监就可以公然去榨取钱财,连眼睛都不眨一下,简直把贾府当成了提款机。
我们看到,代表皇帝、贵妃到贾府传旨的人是夏守忠,他是六宫都太监,也是一位权力很大的太监。
第七十二回,夏守忠派了一个小内监到贾府要钱,贾琏皱眉道:“又是什么话,一年他们也搬够了。”凤姐道:“你藏起来,等我去见他。若是小事罢了,若是大事,我自有话回他。”贾琏便躲入内套间去。那小太监说:“夏爷爷因今儿偶见一所房子,如今竟短二百两银子,打发我来问舅奶奶家里,有现成的银子暂借一二百,过一两日就送过来。”
凤姐只得将自己的首饰拿去当铺当了,凑了点钱,才打发小太监走人。
事后,贾琏感慨道:“昨儿周太监来,张口就要一千两。我略应慢了些,他就不自在。将来得罪人之处不少。这会子再发个三二百万的财就好了。”

和太监夏守忠的“借钱”相比,这周太监更是个狠角子,更是贾家得罪不起的大太监。贾府捉襟见肘,只有寄希望于突然发一笔横财了。
第八十五回,贾琏前往总理内庭都检点太监裘世安家里,去打听事务。
“裘世安”这个名字,一语就点破了贾家交往太监的秘密,急时抱佛脚,菩萨保佑,“求事安”嘛。
“谁知贾琏去迟了,那裘世安已经上朝去了”。贾琏一大早就去求人,却落得个败兴而归。也不知太监裘世安是不是在耍手段,故意避而不见。这也难怪,有求于人,总免不了要颜面丧尽、忍气吞声的。

看来,贾府把太监当成了政治靠山、护身符。
贾府毕竟不是印钞机,这样长期任由太监压榨、掏空也不是办法。之所以出现这些怪相,一方面是贾府有求于人,不敢得罪太监。一方面,可能是贾府有什么见不得人的把柄落在了太监手里,他们才变本加厉,有持无恐。
贾府身陷政治风波,在激烈争斗的权力漩涡中,“虎兕相逢大梦归”,一朝争斗失败,遭受抄家灭亡的厄运,也是早晚都要发生的必然结果。

【作者简介】刘永,四川绵阳人,现为公务员,爱好文史写作,时有诗文发表于报刊,有《文同评传》等书籍出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