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建涛庚子孟春诗书文集

 一滴水之二 2020-09-14

己亥庚子岁月替,

湖北江城病毒袭。

响应号召宅月余,

吃饭睡觉抓学习。

戏曲创作抗病疫,

诗歌吟诵表心迹。

霞光辉映东南望,

铁笔巨椽挥舞急。

待到春暖花开日,

长江作酒地为席。

大秦书生正月末宅家小记。

一、诗歌 戏曲写作

这一年

文\张建涛

武汉

江城

千古负盛名

九省通衢地

辛亥义旗擎

这一年

己亥庚子交替时

新冠病毒侵

染我中华儿女身

主席痛在心

亲自指挥坐镇

周密布局严谨

只为黎民

白衣天使千万

纷纷请缨要战

没有豪言壮语

誓死不退

直接上前线

娇儿嘶声喊娘亲

丈夫呜咽不上前

狠心扭脸去

只为大武汉

钢铁洪流汇江城

如山物资不具名

军民鱼水情

人民是苍天

中华儿女十四亿

宅家未沉寂

深思考

忙充电

静学习

待春暖花开

举杯共相聚

庚子抗疫(秦腔)

渭南市秦腔剧团

词 张建涛

唱 张建波

江城劫难庚子年,

新冠病毒把民侵。

猖狂肆虐神州地,

伤我华夏儿女心。

中央号令发得紧,

医疗军队冲在前。

中华民族度时限,

全国抗疫心连心。

但愿病毒早消亡 (秦腔)

渭南市秦腔剧团

作词:张建涛

演唱:张建波


新冠病毒传播快

为什么

这病毒


疫情传播好痛伤

危急时刻党护航

背地里咬牙我骂声响

侵我中华太疯狂

你是生物寄生长

看起来你绝无好下场

无情肆虐把民伤

医护军队往前上

听党指挥把责任当

誓死不退把疫抗

怎能不叫人泪满眶

心痛我中华好儿女

为除疫情日夜忙


(白)医护把亲人记心上

            喂汤喂药好紧张

             疫情无情人有情

快叫那害民的病毒早消亡


全国人民和武汉

武汉和全国都一样

看今日神州大地全控防

都不出外爱家邦

且看你病毒怎样狂

加强锻炼把身体养

洗手洗脸洗衣裳

消毒通风不能忘

营养丰富保健康

只盼得疫情快些走

但愿春暖花飞扬

二、书法临创

(抗疫 养生 咏春 怀古 临摹)

李璧墓志临习

孙秋生造像临习

始平公造像临习

三、碑帖赏析

始平公造像    讲解

咱们今天共同学习下魏碑著名碑刻始平公造像题记。始平公造像佛龛在洛阳市南郊龙门石窟古阳洞北壁。它刻于北魏太和22年,也就是公元498年。在龙门20品中为第一珍品。石平公造像题记,他一反南朝糜弱的书风开创了北碑方笔的典型。尽显阳刚之美而流传于后世。此碑全称为比丘慧成为亡父始平公造像题记。题记由孟达撰文。朱义章楷书,这在古代是不多见的。此碑与其他碑刻不同之处在于全碑都是阳刻逐字

界格,为历代石刻中所仅见。在造像题记中独树一帜。碑文内容为寄托造像者的宗教情怀。在封建社会中国古代有几次大的灭佛运动,咱们以后再说。同时为往生者求福消灾的一个内容。此碑在清乾隆年间始被黄易发现。黄易,1744年生至1801年去世。受到历代书法家的重视。龙门四品,包括始平公造像,孙秋生造像,魏灵藏造像和杨大眼造像。此碑方笔斩截,比划折处重顿方勒,结体扁方紧密。点画厚重饱满,锋芒毕露,显得雄峻非凡。康有为评价此碑为方笔之极轨也。

      下面我就每一个字能看清楚的给大家讲解一下,比如说第一页。上面第一个字。夫字你要看他的起笔。横画的起笔,就是昨天说的毛笔的入纸角度和宣传的角度。两个横画都是倾斜势。侧峰起笔倒成中锋行笔,向右边行笔,到收笔处顿笔收。夫的撇画力度非常大,取的是倾斜之势。

      第二个灵字跟欧阳询九成宫的灵字写的是不一样的。哪一笔不一样?就是下面的巫字,它是上面的横画长,下面的横画稍微短,这个要看清楚。

       则字左边这个贝的撇画它比较细。那个点和竖画是直接连在一起不能太朝下面。立刀旁那个小点儿,它有个连带动作。意连到右边的竖钩上。寻觅的寻是上中下结构,但是你看中间那两个偏旁部首他写的比较快。有行书的动作。所以这个字它是个行楷书,而不是完全的楷书。它主要的特点在这个横画上,横画是左边长右边短收。寸字的竖钩不在中间位置。朝右边的位置,竖钩比较短,横画比较长的原因是上中下结构。

        容字它的点比较多,和宗教的宗差不多。下面那个口要写成方扁型结构,不能写成正方形和长方形。宗教的宗有五个点画,但是五个点的动作和造型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说你写魏碑把所有的点画要全部学会。就是切翻动作。这些动作要了然于胸。宗字中间横画写得比较直直而有力。

        像字是个左右结构,主要看单立人的竖笔。行笔到下方向左稍微摆动再向右下方行笔回锋收笔。

中国历史上的四次五人灭佛事件(石窟来由)

                张建涛


        作为书法艺术宝库的洛阳龙门石窟和山西大同云冈石窟以及甘肃敦煌莫高窟和麦积山石窟,或多或少都与佛教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佛教起源

佛教是世界上三大宗教之一,起源于古印度河流域。(今尼泊尔),距今2500年历史。佛教最早传入中国在秦始皇时代。传入中原地区在汉明帝时期。中国佛教的发展历程并非一帆风顺,不仅有曲折,而且劫难甚多。


“三武一宗”灭佛事件

第一次

在北魏太武帝真君七年(公元446年拓跋焘(鲜卑族。皇帝下令拆毁寺院,焚烧佛说。

第二次

北周武帝建德三年(公元574年

第三次

唐武宗会昌五年(公元845

年,唐武宗李炎信仰道教,26岁登基。会昌五年八月开始,史称会昌灭佛。

第四次

周世宗柴荣显德二年(954年

实际上公元618年唐高祖李渊在位期间也颁布灭佛招令,不过没有来得及施行就发生了玄武门事件而废止。太史令傅奕七次奏本灭佛,言辞激烈,后发生玄武门政变。


原因分析

历史上的四次灭佛运动,都是南北大一统前期,社会比较动乱,民不聊生。人口土地流失非常严重。国家财政收入锐减,佛教寺院与普通地主阶级发生激烈矛盾冲突所致。因为佛教寺院土地不交课税,僧侣免除赋役,佛教寺院经济过度扩张,使国家劳动力和兵员受到限制,迫使采取招令使僧人尼姑还俗,增加国家人口。这也是社会动乱人民为避免灾祸不得已而为之。当社会安定,国家大一统后,各个阶级,各个社会层次矛盾都得到缓和,儒家,道家,佛家则相互并行发展。推动历史向前进。

魏碑简论

              张建涛

一:朝代关系

       魏碑是我国南北朝时期(420到588 年。北朝石刻的统称。以北魏为最精。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又朝代更替为北齐北周。588年隋文帝杨坚统一中国。杨坚是咋们大荔县人。

二,起源: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适应社会意思形态的佛道之学勃然兴起,一时间从汉代风行的立碑风尚转向佛学的建寺庙造佛塔,立碑刻石。四海之内虽战乱不止,造像求长生不老的心里却更加炽烈。刻石佛记文字漫山遍谷。不下千万,魏碑应运而生,魏碑书法笔画严谨,樸厚灵动,上承汉隶,下开唐楷。兼有隶楷两体之神韵。

三,分类

        碑碣,墓志,造像,摩崖。

四,书法继承

         南北朝时期是楷书发展的第一次高峰。其时,南北分割,书法形成南北两派。两派共祖钟繇,卫瓘,南派以王羲之为宗,北派以索靖为宗。南派承江左风气,多以尺牍见称,北派继承中原古法仍存隶书笔意,以碑版见称。

五,艺术特点

        楷书包括魏碑,晋朝楷书和唐朝楷书。钟繇王羲之完成了部分由隶到楷的过程。由于晋室南渡,北魏民间书法家没有继承他们的成果而是遵循原来民间书法的发展轨迹,更多地从汉魏隶书演变而来,所以魏碑当中许多字和笔画含有隶书的笔意。

康有为评价魏碑有十美!唐初四大家都是取法魏碑的。

六,各类代表作品

1.造像。

造像是佛教兴盛的产物,主要有《龙门二十品》,尤其以《龙门四品》最为著名。包括始平公造像,魏灵藏造像,杨大眼造像,孙秋生造像。

2.碑碣

主要有《中岳嵩高灵庙碑》《张猛龙碑《高庆碑》《高贞碑》《珲福寺碑》《郑文公碑》

3.墓志铭

主要有《元帧墓志》《元怀墓志》《元珍墓志《元倪墓志》《刁遵墓志》《崔敬邕墓志》《司马景和墓志》《司马显姿墓志》等。墓志为魏碑另一大类,产生于东汉末年,埋入地下。它与造像不同,更多地反应出魏晋楷书的遗貌,较为规范,透露出楷书发展演进的信息。

4.摩崖

主要有《石门铭》《云峰山刻石》石门铭为王远所书。云峰山刻石共计四十多种,其中以《郑文公碑》上下,《观海童诗》《论经書诗》最为有名。郑道昭書,康有为评价说如果没有看过郑文公碑,就没有资格讨论書法。不独北朝第一,自有真书以来,一人而已。

七,笔法

切翻笔法,侧锋起笔倒中锋。方扁结构,雄浑古朴,含有隶书笔意。笔画由各种三角形组成。不能用唐楷笔法写魏碑。

碑帖学习

            《曹全碑》


                张建涛


       曹全碑全称汉合阳令曹全碑。是东汉时期重要碑刻之一,立于东汉中平二年(185年)明万历皇帝朝出土于合阳旧城,1956年移入陕西西安碑林博物馆。是汉代隶书代表作品。风格秀逸多姿,结体匀称。内容为王敞记述县令曹全事迹的碑刻。

碑刻渊源是东汉中平元年(184年),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黄巾军农民起义。也就是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开篇一幕的历时背景。碑刻记录了曹全镇压合阳县农民起义以及扶持农桑,休养生息的历史事实。对研究东汉末年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同时也说明我们渭南合阳县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远不至于光有个处女泉。当然,历史局限作者是站在封建统治阶级的一面为曹全树碑立传。

       隶书到东汉时已经非常完备。曹全碑作为飘逸俊美一路书风的代表有它鲜明的书法特点。

1.横画,有主副之分。主笔横画形态明确,且左右发挥,有水平型和覆舟型两种。副笔取势平和,收笔呈迟钝之势。

曹全碑用笔以藏锋圆润为主,方折体势,粗细变化,中宫紧收,主笔突出,比如主横画。结构方便非常明显。

2.撇画。弯尾竖在后来的楷书中有的回归为竖,有的变化为撇,有的则变化为竖钩。因此不能用楷书的角度想隶书的写法。撇画有斜撇和直撇两种。

3.捺画,有斜捺和平捺之分。

4.严格地来说,隶书没有典型的勾画。大多写成竖弯。

5.隶书没有明显的方折笔画。折画如果不做夸张发挥,就是由横画和竖画两个笔画搭接而成。横画收笔时要轻而虚,给竖画起笔留有余地。

法帖赏析

       米芾《李太师帖》

               张建涛

        米芾(1051至1107年),北宋杰出书法家,字元章,襄阳人。善诗文,工书画,精鉴赏。书画皆开宗立派,影响后世,与苏轼、黄庭、蔡襄合称为宋四大家。

        下面分析一下米芾的《李太师帖》艺术特色。它一共有30个字,五行。咱们逐字逐句看一下他的艺术特点。李太师三个字为一个书写词组,用重墨大字,收字写小,晋字轻写,晋字的笔墨比较细。

        再看贤字,贤字写的比较大,和前面收晋两个字形成一个错落,它的特色在哪一笔?就是两个竖画,第一个竖画和第二个竖画没有采取平行的形式,这是大家要注意的一点。四字用了一个牵引的笔法,而且是方扁型结构。

        这个帖字,咱们再仔细看一下它左边那个巾字旁,它符合一个什么规律?就是左右结构的字向中间靠拢,中宫紧收,巾字旁的竖笔向右靠拢,这一点一定要注意。

        武帝王戎这四个字,武帝两个可以称为一个词组,他用的是行楷的结构。再看王戎两个字,它就用的是行草的书写形式。王戎两个字的王的最后一笔和戎的第一笔连接了起来。书字和若字越来越细。再看第三行篆字,他左边是一个帖字,右边是一个子字。再看第一个字是李字,横向章法大小结构一定要注意。

        第二个字,榴字,左边这个木字旁的竖笔是向右边靠拢,向中间靠拢,是一个左窄右宽的书写形式。

        谢安和王羲之是同时代的一个书法家。谢字向右下方倾斜,没有写成正直的一个结构,采取是的一个斜势。这个字它就有动态,和安字连接起来看,谢字是向右下方倾斜而安字刚好相反,向左下方取势,左右摇摆才有韵味。

        格字它采取了行草书的形式,最后一笔和下面在字连接到一块,格字稍微大一点,在字稍微小一点儿。从顶头看,李、帖、篆、子、也平行。下面四、若、在、尾参差不齐,这就叫做上齐下不齐。

        再看一下这个在字,他的三个横画和两个竖画。上面第一个横画取斜势向右上方倾斜,第二个横画是向右下方倾斜,第三个横画起笔重,基本上是平行。三个横画,姿态不同。左边这个竖画和右边的竖画方向刚好相反。

        上字写的很小,子字小,京字大。小大小的结构,符合什么规律?就是笔画多的字写大,笔画少的字写小。真宜批三个字是一个书写词组,采取的是草书的书写形式。

法帖赏析

         王羲之《姨母帖》

               张建涛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东晋著名书法家。琅琊临沂人(今山东临沂)。世称王右军,后因与扬州刺史王述不合,辞官归隐会稽山阴(今绍兴市,鲁迅的同乡)。王羲之早年师从卫夫人(卫铄)学习书法,后来草书学习张芝,楷书学习钟繇,博采众长。其行书为古今之冠。被誉为中国最伟大的书法家。

    《姨母帖》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为唐慕本。6行42字,公元696年由武则天命人双钩填廓,集于《万岁通天帖》中。

    《姨母帖》字间多断,顿挫。除奈何两字上下牵连,其余都字字独立。虽然是行楷书,但还留有隶书笔意,笔画凝重,朴拙。

       王羲之的书法有流变和古质两种,《姨母帖》属于后者。是王羲之书法中的过度型书体,《姨母帖》对研究东晋书法和王羲之书法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价值。

比如帖中一,十,痛,日,何字的写法,隶书笔意非常明显。

      王羲之按现在的话来说是个性情中人,当得知姨母去世的消息,心情非常悲痛,以至于连正常的工作都没办法去做。

       帖中第二行顷遘两个字下空出半行,姨母两个字提行,以表示对姨母的尊重之情。这种书写格式被以后的书法家所延用。

更新于 02-2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