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苗家寨登鲁金丝楠“王国”

 三苗网 2020-09-14

苗族第一互联网平台:每天发布苗族资讯,宣传苗族文化,建立无界交流与互助平台,促进民族团结与民族复兴。(广告合作:18611701202)

2018年5月11日下午,我与微友鼎泰丰驱车,去寻觅无意间获知的贵州台江登鲁苗寨,因为那里有一片金丝楠部落。

我喜欢"说走就走的旅行″,不论天晴下雨、不论骤风飘雪,随心远行是最潇洒的旅游。一年四季风景不一样,心情自然也不同。今天时值阴天,我们上沪昆高速凯里东站,约20来分钟就辞别台江匝道口,转原320国道线西行。问路于洋汪苗寨,我用黄平苗话敬问几位在凉亭边闲聊的苗家老者。交流了半天,方知我俩要去登鲁看楠木。老人们热情介绍,"登鲁苗寨是出名的楠木寨,西去里把路往左一直爬坡,没得多远!”

后来得知,登鲁寨张家有一支分迁移洋汪。难怪,对登鲁那么熟悉!左跨台雄河,通村水泥路在绿色的林中盘旋而上。因路况不熟,基本放在二挡车速,加之路面窄、弯道急,眼、手、脚处于"临战″状态,喇叭随时按响,惊动了林中鸟儿。也许是车辆过往习惯了,一些站在树巅上的小鸟并未回避,而是目迎车辆在树下通过。也许,这就是人类、自然、动物和谐的写照。翻了一山又一山,过了一谷又一谷,这里的通讯信号不很通畅,也无法与外界联系。途中捎上一位老者,由于他是聋子,也问不清使然。连他要下车的地方也是忙活了一阵的指指画画。他在排下下车时呈上一点车费钱,我们哪里会收呢,还送给他满脸笑容!

又翻过一座大山,出现三条道路,不知所向!但举目是山,满目森林,真是捉摸不定。此刻,远处传来几声喇叭声,真可谓"只闻喇叭声,久久不见车″啊。索性,我也按了几声喇叭,告知前方有车辆驶来。两车邂逅相遇,对方司机告知了楠木群落登鲁的去处:"往前走,往左上!”。

车辆上至山坳,一道宏大的寨门将登鲁苗寨锁在大山深谷中。

"打开"云雾紧锁的登鲁大门,一座幽然的苗寨映入眼帘。薄雾萦绕于山腰,山顶刺入云层,究竞有多高不得而知。但在海拔约1300米的登鲁,覆盖着一层层、一簇簇如云似雾的金丝楠木白花,吊脚楼鳞次栉比于溪谷两岸。一幢橙黄色的木房屹立于山谷中冒出的一个山堡,掩虚于树林中。一条"s"型的打岩河在左边的寨中旋转西向而去,穿过茂盛的金丝楠林,倾斜而下近200米沟谷,汇入自南而来的交片河,携手朝北流去

登鲁的金丝楠让人震撼,笔者首次亲眼目睹如此云集的金丝楠木、如此壮观的金丝楠群落。

村委村主任张胜毅介绍说,"金丝楠木属国家二级保护树木,生长期很漫长,属建筑、装饰的极品木料。现在,登鲁有大小金丝楠木2万多棵,直径在20厘米以上的金丝楠木近千棵,其中有一棵金丝楠木直径达1.3米,成为登鲁的`金丝楠之王'”。在林中有一块木牌写着,"根在登鲁,身在故宫″。相传在清朝乾隆时期,朝廷对故宫进修葺,钦差不远万里,来登鲁征用金丝楠木。由此,冠予"登鲁皇木金丝楠”的美誉!

登鲁苗寨视金丝楠为生命,严禁砍伐金丝楠木,并制定了"村规民约″,在心目中根生蒂固,一旦寨中有人违约,将对其处罚"一百斤米、一百斤肉、一百斤酒,然后备好酒席,恭请全寨人就餐,并当众检讨认错,保证绝不再犯"。

"村规民约"制定,是在杨姓、张姓苗家人于明朝初年入住登鲁之时,现已经有十八代人了。但登鲁苗家人没有谁去踩踏红线,而是共同保护好这片金丝楠木。就连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金丝楠木被炒出天价,居然有外地商人以280万元购买一棵千年金丝楠木,并许诺另送50万元给关键人物。但朴实纯洁的登鲁苗家人视金钱为粪土、看金丝楠为生命,保护着每一棵金丝楠木。更有趣的是,土地菩萨在汉族地区是地底下职位最低、官最小的神,有道是"莫不要把土地爷不当神″,登鲁苗寨张氏始祖志荣与杨氏始祖代秋共同商议,硬将汉族人敬拜的土地神也请来了,为之在打岩沟河与交片河交汇处立庙供奉,请土地菩萨管理好一方水土、保护好这片金丝楠木。这不得不令人敬仰登鲁苗寨两位始祖张志荣和杨代秋。这也说明,苗家人并非是固步自封的民族,而是海纳百川的民族,且是十分开放和包容的民族。

登鲁金丝楠由于身价金贵,自然也经过历史烟云的无数次洗礼。在清代咸丰初年,黔东南地区遭遇天灾,又遭遇人祸,登鲁金丝楠也被殃及。由于清朝廷内外交困,在抗击外患中软弱无能,但在剥削压榨国内民族中却显得尤为能耐,特别是在压迫黔东南苗族中其狠毒性表现得淋漓尽致。在百姓无粮上缴时,令百姓改缴银税。

当地朝廷官员明知黔东南地区不产银子,但却知道苗家人喜欢银子,民间家家户户有银子。当苗家人手里的银子被逼缴空、身上的银饰被逼取完,便逼着苗家人去挖祖坟里的"买水钱"。所谓"买水钱",就是苗家认为人死后,灵魂要返故里一一东方,因道路遥远、途中口谒,需要钱买点水喝,故在死人手里塞点钱。当时的钱是银子,现在的钱是纸币。如今,苗家人死了,仍然要塞点纸币或纸钱在手中。此时,登鲁苗家人也是穷困潦倒,无力上缴皇粮和银税,当地朝廷官员就想逼着砍伐金丝楠木,顺河放进清水江,转运洞庭、长江及海外,卖给帝国列强,赚取银子和购买枪炮。然而,登鲁苗家人与台拱官府斗智斗勇,誓死保卫金丝楠。当时间指针指在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三月十五日,登鲁苗家人在足智多谋、英勇善战的张麻公率领下,参加了张秀眉领导的苗族起义,投入了轰轰烈烈的长达十八年的反帝反封建斗争。

这场起义虽然在惨烈中失败,但登鲁苗家人用鲜血和生命保住了这片金丝楠。这时,处于强弩之末的清末朝廷虽存觊觎之心,却无强夺之力,忌惮由此"演变"出一场"金丝楠起义"。在1872年张秀眉起义失败四十年后的1912年,清朝大厦轰然倾倒,其清朝官员的"金丝楠美梦"也随之灰飞烟灭!

今天,眼前的金丝楠群落,仍然郁郁葱葱、傲立云天。吊脚楼静静地倚溪而立,金丝楠布满打岩沟。我们沿着溪水边,扶着沟边的竹篱笆,穿过上寨中央,顺着石级走向下寨。透过碧绿的树叶,眺望半山依层而下的木屋,犹似一幅黝黑翠绿相间的油画。

右边山谷,苍劲的金丝楠从沟底扶摇而上,超过眼睛的视平线,摄取了树身的一截,尽量突出金丝楠的特征。随眼平视,罩满一层粉白粉白花朵的金丝楠,如卷云般遮天避日。只听泉水声,不见流水影。踏着青石板,逐级而下,放学的小孩,轻快地飞跑在青石板道上。有三位小学生一边走一边拾起路边的垃圾,带到指定的垃圾箱。同学们还向前来观光旅游的我俩敬礼、问好呢。真让人欣慰!走在一吊脚楼下,一张屋子、坎子、树子和谐图闯入镜头。穿过树下,只见一片金丝楠插满溪谷两岸,大古珍稀贵树挂上红丝带,昭示已纳入特别保护之列。在一棵硕大的金丝楠木旁边,一棵老金丝楠"瓜落蒂熟″,完成了撑天使命,回归大地,化泥重生,实现生命轮回。

我们被打岩沟的金丝楠群所吸引,被打岩沟的金丝楠所折服,被登鲁苗家人保护金丝楠的精神所感动!

金丝楠树下,风雨桥边,每年农历二月二祭桥节,登鲁人穿着盛装、装点华丽的银饰,载歌载舞,场面极其壮观!唱不断的歌,喝不完的酒,舒不尽的情……

红豆杉,照片由山菊花提供

金丝尽林中的泉水在飞流、溪水在流淌、河水在奔流。站在风雨桥上,清风抚面,氧离子扑鼻,河水爽人,绿叶养眼,苗歌醉心。风雨桥边,一个硕大的树球附在树干上,酷似黑熊上树″。一棵金丝楠树下泥土流失,根露泥土外,悬空于路坎边,登鲁苗家人用石块砌筑,培土增肥,让这株金丝楠长势健康,碧翠欲滴。在这里,还有一点独立的景点一一两人合抱、树干擎天的红豆杉,成为了金丝楠群落这幅巨画的画龙点晴之笔。

红豆杉,照片由山菊花提供

杜鹃在天空长鸣,昼日已至谢幕之时,木楼炊烟袅袅,该是返程的时侯。但是,我俩仿佛还在南柯梦游!


三苗网X智慧苗族

苗族第一互联网平台

图文来源:杨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