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贵州金沙赶苗场,为民族尊严而打赢官司的传说

 三苗网 2020-09-14

苗族第一互联网平台:每天发布苗族资讯,宣传苗族文化,建立无界交流与互助平台,促进民族团结与民族复兴。(广告合作:18611701202)

你知道贵州金沙石场每年二月初三和七月初三赶苗族大场的渊源吗?


金沙县赶苗场

在贵州省毕节地区金沙县石场乡,每年二月初三和七月初三石场相邻四川贵州的各乡镇苗族同胞都要赶“稍场”、“让场”,又称为“赶闹热场” 和“赶苗场”,是我们苗族同胞的传统节日。

现在有的人们还不知道这个苗族节日场是怎样产生的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走访了石场乡当地的高龄的老人们,他们讲述了这个石场苗族节日场真实情况的来历。

热闹赶苗场老照片

早在清嘉庆初年,有四川古蔺底马苗民叫侯炳兴,老名:Bangx Wuk(音“蚌误”)迁居到石革闹(今石场乡)下街背后,以一百二十两大银租种下街背后槽子地。因立约时未“敬”到当地帮头(“汉族”),这个“地头蛇”便怀恨在心。

侯炳兴有子叫侯玉贵,小名:Rangx(音“让”),自幼好武习文,头顶一碗水吹着芦笙竞走十里不溢一滴,师长器重,荐其应试,中文秀才。年十八,父为其完婚,娶仁怀县后山乡陶氏之女。

热闹赶苗场老照片

正是年二月初二,侯玉贵一行二十一人,备鞍马、花轿赴后山迎亲,帮头乘机寻衅说:“你侯玉贵是苗子,不准骑马、坐轿接亲,否则,对你不起!”侯玉贵置之不理,扬鞭而去。

二月初三,侯玉贵迎亲归来,行至石场中街盐市坝子(即现在的乡文化站门前),帮头聚打手二十二人,手持叉头扫帚在阴沟里蘸上污泥,把迎亲和送亲者们的衣裙全给弄脏,实在欺人太甚。侯家忍无可忍,即召亲友数十人,将帮头一伙打得头破血流,当场围观之数百人无不拍手称赞。

热闹赶苗场老照片

按照苗家风俗,新婚之夜要“扯鸡挂”,给新婚夫妇取老名。当晚新郎取名为“You Saod Rangx”(音:幼稍让),给新娘取名为“Box Saod Rangx”(音:博稍让)。

帮头这一伙骨痛思仇,伺机想报复。侯氏亲友早有预料,持续相助,双方就这样对峙着。侯氏父子在亲友和群众的支持下,一方面应付帮头一伙的挑衅,一方面向上级衙门控诉。

先从地方开始控诉,直到六月中旬,才上诉到省。时值贵州苗民起义刚过,清政府还心有余悸,因此传讯帮头等十八人,并定于七月初三在石场乡衙门判决。

各地苗胞得到这一消息,纷纷赶来石场助威,把个“石革闹”挤得水泄不通。

热闹赶苗场老照片

迫于当时形势和群众压力,清政府在七月初三这一天不得不判决:帮头一伙聚众滋事,欺辱苗族同胞,蓄意挑动民族事端,为首者下黑卡(蹲监狱)一年,其余帮凶,各罚款五十两大银,并立据保证以后不再与苗族同胞闹事。

官司打赢,斗争胜利的消息一传开,成千上万的苗族同胞顿时笙箫四起,鼓乐齐鸣,一片欢腾!为了纪念侯氏夫妇坚强不屈,团结率领族人反压迫、争自由,并取得胜利的民族斗争精神,大家一致决定:以斗争起始之日二月初三为苗家的“Ragx”(音:“让场“),以斗争胜利之日七月初三为苗家的“Saod”(音:“稍场”)。此后一年两次,相沿成习,便形成了后来的“苗场”。

热闹赶苗场老照片

这两个场期的含义十分明确:它概括了那次斗争的始末,并昭告后世:苗族人民不可辱!对任何邪恶势力的欺压,他们都坚决反抗斗争!正是这种团结奋斗的民族精神,使苗族人民在反动统治阶级的长期压迫和歧视下,得以生存和发展。

一百多年来,四川和贵州边界各族人民,每逢二月初三和七月初三都有成千上万的人来赶“苗场”。苗族同胞借以这个节日,在街上举办各种苗族文化活动来庆典,男女青年们借此机会自由谈情说爱,老人们走亲会友等,各兄弟民族人民同情和支持苗族同胞正义斗争的表现,这也是各族人民团结战斗、反抗邪恶势力的象征。

    苗族同胞们!让我们永远记住这段历史!

三苗网X智慧苗族

苗族第一互联网平台

内容来源:张相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