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只知道黔东南有个控拜“银匠村”, 却不知道大湘西也有一个“银匠村”? 它就是凤凰德榜苗寨! 别下车! 图文并茂, 带你深入解读这个武陵山区里的银匠村传奇! 千百年来回荡在大山深处叮叮当当的银锤声,这是蚩尤后代敲出的民族密码与文化符号一直随着迁移的脚步遗留在德榜苗寨。这里的男人女人都心灵手巧传承着祖先古老的手工锻打银饰手艺,于是德榜苗寨成了远近闻名的银匠村。
德榜村在2011年被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在2014年被州人民政府授牌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苗族银饰锻造技艺生产性保护基地”。在2016年被评为湖南省文化艺术之乡”…… 德榜村不仅文化底蕴厚重, 那活色生香清丽如初的田园美景更让人陶醉,村前清溪潺潺、明晃晃的稻花鱼水田一望无际;村后青山叠嶂, 苍苍林木随山岭脉络蜿蜒数百里…… 村口,有故事的守望石魏然耸立,既是保护村寨老小的平安,又是迎接远方客人的“热情巨人”…… ![]() 村口的稻田,每每稻花飘香时节,稻花鱼就成为餐桌上的盛宴,享受美餐之后会忍不住想起辛弃疾的小诗——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 如若你来,德榜村的苗家阿妹会用自家精致的银水壶给你接天然圣水,这样山为魂,水为情的田园美景适合“偷渡”,更适合赶边边场…… ![]() 如若你嫁到苗寨,这就是你不能拒绝苗家新娘的嫁衣和首饰,结婚那天新娘一定要打扮的漂漂亮亮,既要有苗岭小家碧玉的风情,又要雍容华贵庄重气派…… ![]() ![]() ![]() 德榜村的冬晨、朝阳、炊烟、黑色瓦楞上的余雪让你想起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寒山区原来也如此美丽动人… ![]() ![]() 夕阳下的德榜村,常常美得让你不知所措,此时举起相机的同时,忍不住写一首小诗: 在一片金黄色稻田上/ 柔情的芦苇摇摆着婀娜的身子/ 与夕阳恋恋不舍的告别/ 徒然感增一些颤抖的美/ 夕阳妩媚地亲吻着山的脊梁/ 倦鸟叽喳着一份嫉妒/ 归巢的行程测量着暖暖的余晖/ 眼前慢慢模糊村庄的影子/ 暮色里迟归的农人/ 把喜悦和倦意植入黄昏/ 缕缕炊烟靠着傍晚的肩膀/ 与牧童一起背道而驰/而笛声 牛羊声 鸟声/ 伴奏村前溪流的心音/与落日的节奏 /附和黄昏里银锤声声…… ![]() ![]() 光彩夺目的苗家姑娘如鲜花盛放,别在五彩苗服上的银饰叮当作响,如美丽悦耳的天籁诉说苗族迁徙的古歌…… ![]() ![]() 村中古建筑虽然不多但非常个性,尤其是石头墙上一坨一坨黑不溜秋如年粑大小的牛屎粪参差不齐贴在住房的外墙上,当令很多人费解为何事何物时,这种令人生畏的独特“牛粪当柴火方式”的荒野和使人迷惑的风俗为湘西保留了一份原始纯真的风貌。 ![]() 湘西最有影响力的摄影师之一的李德铭说:“此牛粪饼是高寒山区一味治疗感冒发烧、消化不良、腰酸腿疼、醒酒解毒的良药,牛粪贴在石墙上晒成干饼,当身体出现状况的时候,取一些牛粪掺点食盐煮茶喝就好了。牛粪干烧成灰洒到热水里还可以当洗脸水美容养颜…… ![]() ![]() 德榜村是诗人的情怀,更是摄影师向往的领地,许多文化人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相聚而来,你看,就连“老外”也发现这个藏在深闺里的淳朴苗寨…… ![]() ![]() 凡是从喧闹嘈杂的地方来的人一旦叩开古老苗寨的寨门,不是为了看风景而看风景,而是想体验另一种荡涤尘心休闲减压的生活…… ![]() ![]() ![]() ![]() ![]() 德榜村的美不是为迎接谁而包装作秀的,那种小清新是自然而然的民俗风情和文化艺术内涵所在,那些戴着有棱有角斗篷似的黑色帕子的苗族女人,她们穿着绣花滚边宽大的苗服,戴着白花花的银饰,如若你来你就会感觉这就是一个曾经出现在梦里返璞归真的世外桃源,如果不在这里驻足就只有留下深深的遗憾了…… ![]() ![]() ![]() ![]() ![]() ![]() ![]() ![]() ![]() ![]() 声明:文章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三苗网任何立场或看法。 完 对本期内容,你有什么想说的? 图文来源:苗妹儿 李德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