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苗绣惊艳乌兰巴托,将继续进军俄罗斯、意大利

 三苗网 2020-09-14

  招聘  

 乡村振兴 

  图书  

 十佳苗歌 

蓝蓝的天空下,在安静的街道上,忽然传来了叮叮当当的响声,路人不禁的回头张望,忽然发现了一位神秘的民族姑娘,穿着满身漂亮的服饰。叮叮当当声音就是来自她衣服上的银饰。大家不约而同的掏出手机拍照合影。在乌兰巴托,这座距离苗寨隔着千山万水的城市,大部分蒙古国老百姓,第一次见到了苗族,第一次看到了苗族的服饰。

9月14日上午,国家艺术基金《丝绸之路国际时装周-优秀作品海外巡展》在乌兰巴托蒙古儿童创意艺术中心开幕,来自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苗族刺绣、香云纱与广绣、景泰蓝、剪纸等30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示,开启了传统艺术当代表达海外巡展第一站,也正式拉开了蒙古国、俄罗斯、意大利三国巡展的帷幕。

在悠扬的蒙古传统长调演唱与热情奔放的马头琴演奏后,蒙古国教育文化科学体育部外事司长嘎日迪、蒙古国文联主席通拉嘎、乌兰巴托中国文化中心副主任哈斯巴根、蒙古美术与设计学院院长乌仁其木格等一众来宾纷纷致辞在中蒙建交70周年之际,《丝绸之路国际时装周-优秀作品》海外巡展活动意义深远,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的服饰设计作品、手工艺品等跨界呈现带给蒙古国前来观展川流不息的观者生动、深入了解中国文化、非遗以及艺术创作,以艺术之名,彰显中国魅力。亦是对两千多年来“丝绸之路”的致敬。

开幕式最后一个节目,还没见舞台上有人,叮叮当当的响声就开始响起来了,所有的观众好奇中忽然眼前一亮,苗族设计师阿古春山和阿新,带着来自贵州黔东南州凯里市旁海镇清江村50岁的绣娘杨秀芬,和非遗苗绣传承人90后的田维英,杨国庆站上了舞台。

杨秀芬女士,拿起了小篮子和小板凳,坐在了舞台中间,仿佛坐在苗家吊脚楼下一样,慢慢拿去起手中的绣片,边绣花,边悠扬的唱起了苗族飞歌。团队们开始为大家演唱,无指挥伴奏的原生态歌曲《苗岭飞歌》。在悠扬的歌声里,中蒙两国模特穿着中国非遗的作品,一一为大家展示了非遗,也可以如此的漂亮和时尚。

这一次巡展,古阿新团队从黔东南地区收集了12套非遗苗族盛装。在蒙古站,共展出了6套盛装,开幕式结束后,苗族服饰成为了全场的焦点。

嘉宾们纷纷合影留念。杨秀芬绣娘,并且现场为大家展示和讲解苗绣的刺绣过程,展馆里的观众纷纷围了过来,围得水泄不通。

苗族刺绣,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苗族民间传承的刺绣技艺。在历史长河中,秒走刺绣也是一种记录的展现形态,每一个图案,每一个花纹,都有着自己的故事寓意。从刺绣衣服花纹里,去读懂老祖宗们留下的历史。所以苗族服饰也是被称为穿在身上的史书。

除了展示传统盛装外,这次古阿新团队还带来了苗绣的时尚作品。为大家看到了苗绣的生命力和活力。

本次展览持续到9月16日,《丝绸之路国际时装周-优秀作品海外巡展》共行走三个国家,首站为蒙古乌兰巴托,继而将前往俄罗斯的莫斯科与意大利的米兰。本年度12月份在中国的广州将举办巡展闭幕活动暨丝绸之路国际时装周年度大赏,结束2019年的推广展示。期待多元文化互动与创新,并通过文化互动和艺术共赏进一步推动“丝绸之路”文化。

中蒙两国艺术交融互动、熠熠生辉,让观众们深刻感受到苗族服饰的美丽,也更了解了中国文化的魅力和情感的流通,服饰、艺术、文化互通,拉近了两国人民的距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70华诞和中蒙建交70周年之际,让我们在这里祝福中国繁荣稳定,祝福中蒙友谊长存。

图文来源:庆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