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作家网》发文百篇记

 古磨盘州人 2020-09-14

几年前,就知道中国作家网,当时以为很牛的,看有注册的选项,就提交了申请,最后一直没有收到通过的信息。再后来加入中国作协了,也没有心思再去申请。

因为写作是个人的事,有个平台宣介自己的作品固然好,没有这个平台,自己可以在别的平台上发挥,这也是很容易办到的。多年来,不管别人看不看,别人喜欢不喜欢,我都坚持码我的字,一年差不多都是70万的素材。

大概在6月初,有位金融作家告诉我,他有文章在中国作家网发表,渐渐地,看到群里不断有转自己发在中国作家网的文字,找了一个懂行的人,他告诉我,那就是一个网站,用户可以随便注册,并在上面发表自己的东西。

为了验证朋友的话,我也注册了,几天后(提交的是周五晚),网站说我已是网站用户,于是,我就将自己的作品往里发布。这个网站跟别的网站不同的是,有编辑审核投稿的文章。

其实,我到现在都不知道,这个网站是人在审稿,还是机器在审稿?但是,最后选稿一定是人,不然,怎么会那么多关系稿和那么多关系户在网页上待着呢?

从6月6日发表第一篇稿件到今天,我在中国作家网发表了100篇稿子。这些稿子都是以前在公众号发布过的,没有在别的地方投稿,因为,我还没有养成投稿的习惯。

由于网站上主要接受小说、散文、诗歌三类体裁,我的长篇和中篇小说都不适合在网站发布,我的短篇小说还想出本短篇小说集,因此,只投了2个短篇试了一下水,剩下的都是投稿散文,还有一篇报告文学和几篇随笔。

按照网站要求,一个人每天投稿不超过三篇,网站周末还不审稿,编辑作息时间跟我们一样,有时候正常工作日不审稿的也是正常的,我试了几次,每天投三篇,结果总有一篇不愿意审核,估计是嫌我们投稿多了。

网络世界原本是共享、包容和开放的,但是,这个网站我感觉编辑们还是线下思维,也许是官办的吧,他们也不愁网站办不好,收入也不跟网站的吸引力和关注度挂钩。

今天是9月14日,正好是我知天命的日子,我凑齐了100篇,这也算是一个纪念吧,估计没有任何一盒蛋糕,能吃出这样的甜美。

给中国作家网投稿,一者是为了探下路,看看这个网站到底是个什么东东,二者也是参与一下,看看自己的作品到底在作家圈子里处于什么位置。

100篇文章中,《那年油菜花正开》和《砖塔胡同与正阳书局》两次受到特别推荐,散文《芒种之“芒”与种》《飘香臭鳜鱼》在散文部分被网站重点推荐,持续了时间近一个月。在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网站编辑一直不认证我是中国作协会员的情况下,能有这样的待遇,实在是让我受宠若惊。

但是,我更加吃惊的是,编辑的审稿水平和审美偏好。好几篇被网站拒绝的文字,竟然是我发出后,眼巴巴地等着推荐的;他们推荐的很多文章,包括那些每周一星,或者什么特别推荐的,很多人的写作水平还停留在高中生的语文写作水平。

我问了几个编辑,他们答复都大同小异,网站、报刊的编辑很多时候要照顾低水平投稿者的热情,这也是激励后进的一种方式。

假如事实真的是这样的,我倒也释然了,因为我已经是50岁的油腻大叔,早于不属于文学圈子照顾的对象,尽管有90岁的大爷获得茅盾文学奖,那是因为人家屁股大。我认这个理。

算了,不折腾了。从今天开始,我不再给这个网站投稿了,因为,它就是一个自以为很牛,而编辑非常不专业的网站,瞎耽误功夫跟他们较什么劲?文章好不好,那里的编辑说了不算,他们也没有资格说了算。

还是好好地码字吧,好作品是码出来的,不是吹出来的,更不是找关系求出来的。

本人题目中的最后一个字,原本想写成“祭”,考虑到不是很吉利,还是用“记”吧,记录一下这100天的经历,算是给自己每天编辑文章失去时间的一个纪念。

第一次重点推荐

散文被挂了小一个月。

第二次被重点推荐。

这是100篇的记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