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冰川遗迹邂逅美艳山鬼

 昵称69584090 2020-09-15

不少人去过三亚市北偏东方向的国家五A级景区——呀诺达雨林文化旅游区,但是许多人不知道这个中国钻石级雨林景区里面竟然隐藏着一处诡异的冰川时代遗迹

在整个地球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目前公认的形成大冰川的时期,有距今约2-3亿年的“上古生代大冰期”和距今约3-5百万年以来的“第四纪大冰期”。

第四纪大冰期研究发现,在距今约2-3百万年的第四纪早期,全球气候曾发生过一次人类尚未完全意识到的惊人的降温事件,全球大约有3/4的陆地曾被一片白茫茫的冰雪覆盖。

当时地球的年平均气温曾经比现在低10℃—15℃,最大冰层厚可达2000—3000米左右,海平面下降130米以上,整个地球就像是个大雪球,冰川覆盖了整个北半球,最南甚至直抵属于热带、亚热带的广东、海南岛等地,当然也包括今天的呀诺达所在地。所以有学者将这一冰川发育时期,称之为“全球泛大冰盖期”。

以往发现的冰川遗迹一般在高纬度、高海拔地区,自1997年开始,中华大地上大量发现冰川遗迹,低纬度、低海拔的海南岛、广东等地,也有广泛分布。这些发现,也自然为呀诺达的冰川遗迹鉴定,提供了给力的考古佐证。

也有些地质学家持不同的看法,将许多所谓的冰川遗迹解释为“壶穴”现象,即普通岩石河床被水流冲磨而成的深穴。它分布在石质河床基岩节理交汇点或破碎处,水流使之成为洼坑;洼坑里砾石在流水的带动下旋转、撞击、磨蚀坑壁,使洼坑不断扩大加深,形成深宽数十厘米到数米的深穴,故称之为“壶穴

我不是地质学家,不想卷入学术之争;既然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呀诺达特色景观的地质状况具备了某些冰川遗迹的特征,所以,从旅游的视角而言,我们倒是愿意相信眼前就是海南残存的冰川遗迹了。

看,明显的“冰臼”现象。冰臼是指第四纪冰川后期,冰川融水携带冰碎屑、岩屑物质,沿冰川裂隙自上向下以滴水穿石的方式,对下覆基岩进行强烈冲击和研磨,形成看似我国古代用于舂米的石臼,故称之为冰臼。它是古冰川遗迹之一。

冰臼平面上多数呈圆形、近圆形、椭圆形和不规则的形状。

形体似臼似盘似盆似匙等。也有酷似漏斗交椅板壁龙爪印等。

冰臼是冰川的直接产物。两三百万年前在巨厚冰层覆盖处于“封闭”和“半封闭”状态下,冰川融水沿着冰川裂隙向下流动时,由于冰层内有巨大压力,呈“圆柱体水钻”方式向下覆基岩及冰川漂砾进行强烈冲击、游动和研磨,最终形成深坑,这些坑极像南方舂米的石臼,因此称为冰臼。

冰臼形成在距今200——300万年前的第四纪冰川运动时期

真不敢想象这里曾经被冰川覆盖

热带冰川——有意思的悖论,我不禁为自己的发现乐了。

岩石上的石纹仿佛国画技法中的斧劈皴。

斧劈皴即唐李思训所创之勾听方法,笔线遭劲,运笔多顿挫曲折,有如刀砍斧劈,故称为斧劈皴,这种皱法宜于表现质地坚硬、棱角分明的岩石。

唐代的青绿山水多勾所而少破染。南宋的山水画家以斧劈披用于水墨山水,加重了披染,出现水墨苍劲的风格,画斧劈披常用中锋勾勒山石轮廓,而以侧锋横刮之笔画出皱纹,再用淡墨渲染。

笔线细劲的称小斧劈,笔线粗阔的称大斧劈 。

小斧劈用笔宜有波折顿挫,转折处无圭角,能圆浑。大斧劈用笔苍劲而方直下,须如截钉,方中带圆,形势雄壮、磅礴,墨气浑厚。

善小斧劈者后有李唐、刘松年、吴镇等。工艺绘画中亦用此法。

大自然更是玩弄斧劈皴的高手。说到底,后世的画家只是斧劈皴高手——大自然的弟子而已。

我们边走边欣赏琳琅满目的各类冰臼

哇,离离石上草!

横亘在河道中央的巨型岩壁

这水流还是不流?

绿色的希望

这种特色是与冰川遗迹的性质分不开的

       正因此,我们认为呀诺达冰川遗迹应该成为海南全域旅游一个很有魅力的特色景观。

可惜对其旅游内涵挖掘得不够;

可惜对其文化品牌宣传得不力。

我们慢慢穿越于冰川遗迹之间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据说流向了三亚河

     眼望着这神秘的山谷,我不由得想起了两千多年前屈原写的那首著名的《九歌·山鬼》。

美如画的冰川遗迹场景,要是能艳遇漂亮的山鬼该多好呀!

   同行者有人突然失声尖叫:“鬼!快看!见鬼了!”

大家循声望去,但见高高的岩壁上一点红,大家竟不约而同地叫出:“鬼!见鬼了!”

山巅上果然有一红衣女子,莫非心诚则灵,山鬼终于出现了?!

恍惚之中,耳畔响起了屈原抑扬顿挫的吟诗声——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薛荔兮带女萝;

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

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

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

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

表独立兮山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下;

杳冥冥兮羌昼晦,东风飘兮神灵雨;

留灵修兮澹忘归,岁既晏兮孰华予;

采三秀兮于山间,石磊磊兮葛蔓蔓;

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荫松柏;君思我兮然疑作;

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

听到屈大夫吟诗的最后一句,同行的色狼们再也按捺不住了,纷纷冒着生命危险攀上岩壁,力图尽量靠近山鬼。

说时迟,那时快,山鬼倏忽不见了,唯有微波荡幽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