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难以抗拒海南煎堆的那种香喷喷……

 昵称69584090 2020-09-15


2018年(第六届)海南乡村旅游文化节期间,陵水光坡镇的凤凰热带奇异果园摆起了黎族长桌宴,招待来自四面八方的嘉宾。

黎族长桌宴是黎族宴席的最高形式与隆重礼仪,已有数千年历史。通常用于接亲嫁女、满月酒以及村寨联谊宴饮活动。

长桌宴重要的不是酒席,而是其中真挚的感情,长桌宴传承的是一种“休戚与共悲喜相同”的精神

许多客人还是第一次见到黎族长桌宴,很是惊喜、兴奋,更是对长桌宴上摆放的一溜溜的金黄色圆球阵列感到好奇。

知情人告知,这金黄色圆球就是海南著名特色小吃——煎堆。

海南煎堆是一道美味可口的传统小吃,煎堆又称麻球,在海口又称“珍袋”(为海南方言音译)。

煎堆是一种油炸米制品。海南各地制做的煎堆种类很多,有馅料实心煎堆,有夹心馅料煎堆,还有没馅料的炸空心煎堆。

在海南,元宵节时敬神祈福,老人贺寿,或是建房上梁,孩子满月招待客人,煎堆总是少不了的,久别家乡的海外侨胞归乡,也总忘不了尝一尝煎堆的美味。

带着两只金灿灿的大煎堆到亲朋好友家拜年,送去吉祥祝福,是乡村过年最温情的场景。而做煎堆的手艺人,生活中不免增添了许多喜气。

平常市面上卖的煎堆不过小拳头般大小,而在农历二月十五日军坡节期间,煎堆做得格外大,有的像篮球似的。据说古代在军坡节祭神用的煎堆还要大,煎堆小了神灵会发怒的。

这么有意思的煎堆激起了美女的兴趣;

这么有故事的煎堆引发了学者的沉思。

据专家考证,煎堆的起源可追溯到秦汉时期,煎堆就是由唐代以前的“煎䭔(duī)”演变来的。

初唐诗人王梵志有诗赞曰:“贪他油煎䭔,爱若菠萝蜜。”还有“煎堆辘辘,金银满屋”,即富有富足的意思。可以知道煎堆该是唐朝长安宫廷中的上乘食品。

明末清初文学家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已有记载:“广州之俗,以烈火爆开糯谷,名曰爆谷,为煎堆心馅。

清末民初的一首《羊城竹枝词》也有“珠盒描金红络索,馈年呼婢送煎堆”之句,可见当时已有把煎堆作为年宵礼品之俗。

因广东一带的居民,有许多是在唐宋时期陆续从中原南迁入岭南,所以有一种说法称煎堆是随着中原人南迁而煎堆流行于广东地区,海南就属于原来的广东。

记得《海南日报》曾报道过琼海市长坡镇烟塘村王朝蓉阿婆制作煎堆的手艺。


70多岁王朝蓉一边向记者展示制作空心大煎堆的过程,一边透露说,制作大煎堆的手艺一代只传一人,传承至今,她已是第三代传人。

精细的糯米粉用水搓成粉团,放进翻滚的沸水中煮熟,这是第一步。煮过之后更有韧性和延展性,煎堆才不容易裂开。煮好的粉团与一定比例的糯米粉、白砂糖混合在一起,开始和面。 

王朝蓉声称功夫就在和面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必须保证白砂糖全部化开,不能有颗粒,否则炸起来煎堆容易漏气。反复地揉捻能让煎堆的外皮更加薄脆,而气温的冷热也会影响粉团的软硬程度,当然,最终的手感只能靠十几年的经验。不断地揉匀、对折、压实、翻捻,粉团越揉越光滑,直至成为一个薄厚均匀的饼。  

王朝蓉把饼拎起来,灵巧地在边缘处一边捏一边收口。这可不能心急,要在不断收口的过程中依然保持它的薄厚均匀。慢慢地,一张饼变为袋状,从袋口充进气,白白胖胖的球的雏形出来了。这时,就可以下油锅了。

厨房里灶台的一口大锅足足一米宽,油温太高,煎堆表面就会起泡,最终裂开,而油温过低,煎堆则难以膨胀成型。控制好油锅的温度,把刚才好不容易团成的球袋放进锅里,王朝蓉左手拿着长长的竹筷轻轻固定球袋并慢慢滚动,另一只手掂起长柄勺快速翻滚着球袋并均匀淋油。

在持续不断地翻滚和浇油过程中,在温度和时间的作用下,球袋里的空气升温并逐渐膨胀,球袋慢慢变大、变得金黄……直至成为比排球还大的煎堆。


火候的把握很有讲究,如果要及时吃的话,表皮酥脆,就不能炸太久,而要放久一点,就可以稍稍多炸一会儿。

炸好的煎堆色泽金黄,体积膨大滚圆却又中空,表皮薄脆清香,而又柔软粘连;

食用时,须用剪刀剪成小块或用手掰破分片。

口感嘛,当然芳香酥脆。

帅哥要与煎堆合影;

美女要发朋友圈炫耀,馋死那般吃货闺蜜。

海南要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旅游消费中心,


传统美食当然不能缺位;

代代传承的各种传统美食手艺,将会使舌尖上的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显得更不平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