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拜谒中国绘画大师齐白石旧居纪念馆

 昵称69584090 2020-09-15

近日,来到紧邻北京东城区南锣鼓巷的雨儿胡同13号院,慕名拜谒齐白石旧居纪念馆。

齐白石(1864年1月1日—1957年9月16日),生于湖南长沙府湘潭(今湖南湘潭),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人民艺术家”。
 1956年,白石老人被世界和平理事会颁发国际和平奖;1963年,又被世界和平理事会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
齐白石早年曾为木工,后以卖画为生,五十七岁后定居北京。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京中国画院名誉院长等职。

齐白石旧居纪念馆所在的13号院,是一座建于清代中期的四合院建筑,坐北朝南。据传此宅为清代内务府一总管大臣宅院的一部分。1955年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文化部拨款购买该四合院并提供给齐白石先生居住。
由于白石老人思念在西城的旧居,在此住了不长时间便迁回西城,不过他人生最后几年的很多重要作品,在此处步入了艺术最后的辉煌时期。
白石老人迁回西城后,此地便改为齐白石纪念馆(在他生前成立的)。

我们怀着虔诚的心情走进齐白石旧居纪念馆大门,此大门并非原整体宅院的大门。
迎面但见一丛郁郁葱葱的文竹,随风轻轻摇曳,仿佛在向我们行点头礼。

转弯再穿过拱门,四四方方的院落就尽在眼前了。

院落正中央立着白石老人的铜像。

院内南、北、东、西各有三间房屋,均为硬山顶合瓦过垄脊屋面,前出廊子。廊步明间有雀替,尽间上有倒挂楣子,下有坐凳栏杆。

房子之间由转角廊相连。北房带东西耳房各三间,南房西接顺山倒座房三间。各房墀头处均有精美的砖雕图案,各廊间的走马板处有书法篆刻砖雕,北房明间木隔扇上有木刻楹联。西耳房南侧西墙上装饰一砖刻“紫气东来”四字。

此院的砖、木雕饰具有较大价值,1986年1月21日公布为东城区文物保护单位。

美女游客正在院子里留影

老式的邮筒,将人们的思绪带进悠悠的时空隧道。

前面就是正屋,

此处便是白石老人的起居室和书房。

走进正屋,但见正厅摆放一张八仙桌,

仙桌左右各摆一张木椅。

八仙桌背后的墙上,悬挂着白石老人的书画作品。

环顾屋内,水泥地,雕花窗,摆设不多,给人一种素朴而宁静的感觉。

正厅左边是白石老人的书房,

最吸引视线的就是那张大大的书案,

书案的桌面放着笔洗和笔筒、镇纸还有瓷质的彩釉颜料盒。

书桌背后的墙上挂着几张白石老人的黑白老照片。

温馨的阳光射进书房,恍惚中,我们仿佛看见垂垂老矣的白石老先生正在书案前挥洒笔墨,

为大张的宣纸赋予生命的鲜活。

正厅右边是白石老人的卧房,

简陋的木床,

白石老人就是在这样寒酸的被褥间休息。

  左右两间厢房介绍老先生的生平和部分作品。

1949年1月,北平解放。参加周恩来总理招待宴会。为毛泽东刻石印两方。

齐白石与毛泽东既是同乡又是忘年交,白石老人比毛泽东年长29 岁。
1950年4月间,毛泽东邀请齐白石做客中南海,朱德作陪。在品茗赏花共叙友情后,特留他共进晚餐,吃的当然是富有湖南风味的家乡菜肴。毛泽东边吃边对齐白石说:“你原名纯芝,我原名润芝,两人小名都叫‘阿芝’。你我可以称得上是同乡同名兄弟,你年长,我该尊称你一声老哥哟!”听了毛泽东一番风趣的话语,齐白石情不自禁地笑了起来。毛泽东接着说:“听说国内外不少收藏家收藏你的字画,我也是白石艺术的爱好者。”

齐白石回家后,即选了一幅作于1941 年的精品《苍鹰图》和《海为龙世界,云是鹤家乡》立轴,并补“毛泽东主席,庚寅十月齐璜”和“九十翁齐白石藏”两款送给毛泽东。

浓厚的乡土气息,纯朴的农民意识和天真浪漫的童心,富有余味的诗意,是齐白石艺术的内在生命,而那热烈明快的色彩,墨与色的强烈对比,浑朴稚拙的造型和笔法,工与写的极端合成,平正见奇的构成,作为齐白石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视觉形状,相对而言则是齐白石艺术的外在生命。

现实的情感要求与之相适应的形式,而这形式又强化了情感的表现,两者相互需求、相互生发、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齐白石的艺术生命,即齐白石艺术的总体风格。

齐白石先生桃李满天下,著名画家李可染、李苦禅、京剧大师梅兰芳、评剧大师新凤霞都是他的弟子。

齐白石主张艺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衰年变法,形成独特的大写意国画风格,开红花墨叶一派,尤以瓜果菜蔬花鸟虫鱼为工绝,兼及人物、山水,名重一时,与吴昌硕共享“南吴北齐”之誉;以齐白石纯朴的民间艺术风格与传统的文人画风相融合,达到了中国现代花鸟画最高峰。

其画印书诗人称四绝。一生勤奋,砚耕不辍,自食其力,品行高洁,尤具民族气节。

齐白石专长花鸟,笔酣墨饱,力健有锋。但画虫则一丝不苟,极为精细。尤工虾蟹、蝉、蝶、鱼、鸟、水墨淋漓,洋溢着自然界生气勃勃的气息。齐白石经常注意花、鸟、虫、鱼的特点,揣摩它们的精神。齐白石曾说:为万虫写照,为百鸟张神,要自己画出自己的面目。

齐白石画虾堪称画坛一绝,虾成为齐白石代表性的艺术符号之一。
齐白石画虾已入化境,在简括的笔墨中表现了游弋水中的群虾。粗壮、浓厚的茨菇,与群虾的透明、轻灵纤细形成对比。表现出了虾的形态,活泼、灵敏、机警,有生命力。

寥寥几笔,用墨色的深浅浓淡,表现出一种动感。一对浓墨眼睛,脑袋中间用一点焦墨,左右二笔淡墨,于是使虾的头部变化多端。硬壳透明,由深到浅。而虾的腰部,一笔一节,连续数笔,形成了虾腰节奏的由粗渐细。

对水中的虾,为表现出那种透视感,齐白石的线条有虚有实,简略得宜,似柔实刚,似断实连,直中有曲,乱小有序,纸上之虾似在水中嬉戏游动,触须也像似动非动。


1957年5--6月间,齐白石生前发表的最后一幅作品是《风中牡丹》,画中的牡丹似花非花,似叶非叶。风从画外吹来,花叶舞动着波浪般的韵律,绚丽的色彩,灵动的姿态,洋溢着灿烂而又浓郁的生命力。

齐白石的孙女齐秉正说道:“你看他最后那幅牡丹,他是用灵魂在画,没有梗,上边一朵花,底下全都是叶子,但是你会觉得叶子非常非常的茂盛。”这幅画的气韵和齐白石的其他代表作相比起来有很大的不同,但也许这幅画,才是齐白石灵魂深处的真实写照。

9月16日,齐白石北京医院逝世。

9月22日上午在嘉兴寺举行公祭,周恩来总理等中央领导参加了公祭。

齐白石留下画作三万余幅、诗词三千余首、自述及齐白石文稿并手迹多卷。

《山水十二条屏》是齐白石创作于1925年,每一条屏纵180厘米,横47厘米,分别为《江上人家》《石岩双影》《板桥孤帆》《柏树森森》《远岸余霞》《松树白屋》《杏花草堂》《杉树楼台》《烟深帆影》《山中春雨》《红树白泉》《板塘荷香》,每一幅作品都是在描写他的家乡。


2017年12月17日晚,在北京保利2017年秋拍上,齐白石《山水十二条屏》以4.5亿元起拍,在近70余次的竞争中,最终以8.1亿元落槌,加佣金以9.315亿元成交,成为目前全球最贵的中国艺术品。

难怪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20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天才毕加索亦不由地赞叹:齐白石用水墨画的鱼儿没有上色,却使人看到长河与游鱼。齐白石真是中国了不起的一位画家!中国画师多神奇呀!

回望这座清代宅院,简陋寒酸反衬了干净质朴的本质,有意无意地在彰显着白石老人一生崇尚的生活与艺术平淡天真的真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