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理解海南自贸港“区域性国际会展中心”的发展目标?

 昵称69584090 2020-09-15

近日,在海南省会展协会内部的一个小型研讨会上,海南省休闲产业智库首席专家,海南省休闲渔业协会首席专家,海南省休闲农业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海洋教授,特意就海南自贸港区域性国际会展中心的发展目标,做了专题解读。
 

一、正确理解区域性国际会展中心”概念的“区域性”内涵。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简称《总体方案》)提出:建设区域性国际会展中心,扩大专业服务业对外开放
乍一看,国际会展中心”概念前面加上定语“区域性”,貌似有了“区域性”限制。
其实,对此问题的正确求解,必须结合中央关于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的战略决策背景来考虑。
《总体方案》开篇即开宗明义地指出:海南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具有实施全面深化改革和试验最高水平开放政策的独特优势。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分步骤、分阶段建立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制度体系,是党中央着眼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深入研究、统筹考虑、科学谋划作出的战略决策。当今世界正在经历新一轮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遭遇更大的逆风和回头浪。在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是推进高水平开放,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根本要求;是深化市场化改革,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的迫切需要;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选择;是支持经济全球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际行动。  

现代服务业是海南自由贸易港的主打产业之一,而集经济技术合作、商品展示交易、科技文化交流于一体的会展业,已然成为现代服务业不可或缺的重要产业支柱,成为新形势下经济发展的重要牵动引擎,成为衡量一个地区国际化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
中央关于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的战略高度的视野来仔细琢磨,不难看出,海南自贸港国际会展中心”的“区域性”内涵,并非传统意义的海南区域的行政区划限制,而是一种面临当下国际国内形势现代服务业更深层的战略思考与行业布局。
因此,如何理解区域性国际会展中心”的区域性”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将导致海南自由贸易港国际会展中心”的建设走向,必须认真思考,高度重视。 
 


二、海关监管特殊区域”是区域性国际会展中心”发展战略的出发点。
关于海南自贸港的制度设计,《总体方案》的思路是:以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为重点,以各类生产要素跨境自由有序安全便捷流动和现代产业体系为支撑,以特殊的税收制度安排、高效的社会治理体系和完备的法治体系为保障,在明确分工和机制措施、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的前提下,构建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制度体系。
这种制度设计的一个最大制度创新亮点,就是建设全岛封关运作的海关监管特殊区域”。
舆论注意到,这是中央正式文件首次出现“海关监管特殊区域”的概念,并且仅仅针对海南自贸港。
将目前我国已经设立的百余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与全国唯一的海南自贸港海关监管特殊区域两相对比,从字面上看,虽然只是监管”与“特殊互换了个位置,但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却大相庭径了。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说的是综保区保税区,是境内关内的监管;而海关监管特殊区域强调的是境内关外的特殊,是对现有的海关监管一次颠覆性的改革。

对此,曾经担任过国家口岸管理办公室主任的上海海关学院海关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黄胜强教授有过权威解释: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和海关监管特殊区域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基本功能是保税,即对进口货物进入区内时以保证复出口为前提暂时不征收进口税,货物在区内消费或转为进口需要照章征收进口税;而海南自贸港实行的是“零关税”政策,货物在岛内使用和消费不需要征收进口税;
另一方面,在目前我国乃至世界各地设立的由海关实行封闭式监管的自由贸易区内,通常仅有贸易、工业及其生产性服务业等经济活动,均不允许进行营业性商业活动,也没有人员进出境、社会运行和居民消费。而海南在全岛建设自由贸易港,不仅要开展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的各种经济活动,还有人员进出、社会运行和居民消费,因此从进口税制度和海关监管内容上完全不同于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所以称为“海关监管特殊区域”更为确切。
我们看到,《总体方案》在谈到海南自贸港的海关监管特殊区域”时,前面加了定语“全岛封关运作”;要求在2025年前“适时启动全岛封关运作
全岛封关运作的海关监管特殊区域”,操作策略是“一线放开、二线管住”。这是海南自由贸易港的核心内涵,亦是特殊区域”的比较优势所在。
正是实施了“一线放开、二线管住”操作策略,所以海南自贸港这个海关监管特殊区域”,就可以成为全国独家享受“6+1+4”制度体系安排的特殊区域”了。
境内关外”的海关监管特殊区域”的特殊“区域性”,是海南自贸港的本质所在,也当然是区域性国际会展中心”概念的核心内涵与发展战略的出发点。
 


三、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战略枢纽是区域性国际会展中心”的“长板”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开会议,再次强调当前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较大,我们遇到的很多问题是中长期的,必须从持久战的角度加以认识,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中国是一个有14亿人口的大国,其中有4亿中等收入群体。现在正好跳过了中等收入陷阱,进入了1万至3万美元的发展阶段,潜在的经济活力和发展的余地、空间非常之大。
国内大循环可以促进未来若干年内实现4亿中等收入人群倍增,从而形成以中高收入人群消费为引领、中低收入人群消费为基础并逐步提升的消费结构。
在现代社会,闭关锁国是无法发展经济的。所以,不能仅仅就内需谈内需,拓展外循环是为了更好实现内循环。有专家指出,拓展外循环的主要意义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互通有无;二是学习外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三是开展国际合作,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建立科学合理的国际供应链体系。
以往在谈到经济发展时,往往总说到要强弱项、补短板。所以当中央政治局“7·30”会议提出更加注重“锻长板”时,锻长板”的新提法令人耳目一新。

短板”说得多了,好理解。什么是“长板”?怎么锻长板”?
对海南来说,全国独家建设对标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的自由贸易港就是海南的最大长板”。
一方面,从内循环的视角而言,海南背靠中国内陆14亿人口的广阔腹地,特别是背靠人口超6000万,经济总量超过10万亿人民币的粤港澳大湾区。这是其他的自贸港所没有的比较优势。
另一方面,从外循环的视角而言,全球供应链、产业链、服务链正在“东移”,这是大势所趋,亚太地区是未来产业集聚的重心。RCEP、新加坡、香港等都是这一区域的重要节点。
地理区位优势,使得海南成为连接东北亚和东南亚的区域中心,是往来两大洋和两大洲的必经之地和海上要冲。
海南面向东南亚6亿人口的大市场,目前东盟已超越美国成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约达6000亿美元,海南已然成为中国内循环对接RCEP、东南亚的人流、物流枢纽外循环的最重要节点与当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中心枢纽。
中央赋予的打造成为我国面向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对外开放门户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战略支点重任;中央赋予的“6+1+4”系列制度安排,零关税、低税制,境内关外等全国独一无二的政策红利,以举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来加快建设海南自贸港,使得海南自贸港成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最重要的战略枢纽与加速器——这就是海南自贸港最耀眼的长板”。
从外循环视角来说,国际会展业重心开始从欧美向亚太新兴经济体转移,向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延伸的动向日益明显;国外会展行业十分看好中国会展发展的前景。会展产业向旅游资源驱动型会展城市集聚更是大势所趋。
从内循环视角来说,会展行业国际化亦正在成为中国会展业重要的发展趋向。

《总体方案》规定:放宽离岛免税购物额度至每年每人10万元。咱们先来算一笔账,一人每年购物消费额度10万元,一千万人就可消费一万亿元。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一不小心,自贸港版购物天堂万亿级产业已在向我们招手了;其强大的产业经济牵动效应令人激动不已。

《总体方案》规划:举办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国家级展会境外展品在展期内进口和销售享受免税政策
区域性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的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将会是自由贸易港“购物天堂”最耀眼的亮点。同时,亦将与在上海举办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广州举办的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在北京举办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一道,成为宣示中国面向全球化开放的决心,展现中国面向全球化开放的实力,链接中国面向全球化开放的纽带的“中国标志四会展”。
如前所述,全国独一无二的境内关外海关监管特殊区域”,对标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的“6+1+4”制度体系安排,免税旅游购物政策红利等自贸港制度集成创新比较优势,使我们恍然大悟:海南自贸港区域性国际会展中心”的“区域性”标志,其实就是会展行业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最重要的战略枢纽与加速器长板”logo。

区域性国际会展中心的璀璨霞光喷薄欲出,海南自贸港会展业是不是该闻鸡起舞,主动秀点什么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