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三杨开泰"到"三杨传承"!门头沟中医院中医薪火代代相传!

 新用户9247gDvr 2020-09-15


历 史

京西矿区联合中医医院于1956年成立

1978年正式更名门头沟区中医医院

是北京市最早成立中医院之一

也是第一所区级中医院

而这张照片,相信99%的人都没见过!

 当时建院元老均为京城名医 

杨凤翔、杨恩海、杨润芳为代表的前辈们

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名满京城

  百姓尊称“三杨开泰”

“三杨”家学渊源,得名师指点

医术高超,各有绝招

治疗疑难杂症方面屡有建树

中国有句古话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悬壶济世

是古老的中医文化的一种传承,一种传统

千百年来,中医在世人心中的印象

都是父父子子,师徒相继,口口相传

传承的是医术,更是仁爱之心

“三杨”将各自的学术思想

医疗经验、家传秘方

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

门头沟区中医医院的院弟子们

现 在

在众多传承弟子中

出现了很多京西地区有名的中医

王京奇、刘和平、杨素为代表

王京奇

(厚德精医,传承创新)

他是,杨润芳的亲传弟子;
他是,“薪火传承3+3工程”基层老中医工作室指导老师;
他是,门头沟区中医医院名老中医。

王京奇老先生吸取杨润芳的思想精华,重视肝肾同源、肝病实脾、攻补兼施,并结合杨润芳500多例肝炎患者病历,总结了杨润芳治疗肝病的处方大法、用药特点,建立了杨润芳诊疗肝病的医理模型,用于肝病的诊疗,其对肝硬化、肝癌、脂肪肝、肾病、病毒性肝炎等疑难杂症有着较深的研究,赢得京西百姓一致好评,连续多年被评为门头沟区科技拔尖人才。

王老在临床一线不断摸索中医之道,不断进行创新,同时热衷于中医传承事业,通过传承工作,使继承人在整理、继承先辈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中医药学术,培养一批热爱中医事业、中医理论深厚、品德优良、医德高尚的中医药继承创新型人才。


王老在行医生涯中用自己实际行动对中医文化传承做了最好的诠释。一个人从事一个行业能有一辈子,到白发苍苍,依然深爱着这个行业,他真正用一生去实现了行医的自我价值。

刘和平

(笃学尚行,止于至善)

刘和平师从于名老中医杨润芳、杨恩海老师,行医40余年,可以说,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对中医的学习和研究,熟知中医经典著作,灵活辩证,对中医理论运用熟练,为他的职业生涯赢得了一个个突破。


刘老先生师从名师,勤奋刻苦,但其中医之路,却不是简简单单的随分从时,继承中医学经验与时俱进,博采众长,潜心钻研,培养后辈。勤奋的学习和临床的实践,在治疗中医药治疗银屑病、带状疱疹、荨麻疹及各种皮炎湿疹等临床常见皮肤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在学生和患者的眼中,他的性格幽默豁达,耐心细致,刘老用他的精神和行动诠释着医者之心,为患者解忧的宗旨。

杨素

(医以济世,赤子热忱)

杨素是杨润芳亲传弟子之一,秉承杨润芳老先生的学术思想和学术观点,尤其在肝病,脾胃病的治疗上受益匪浅,坚持术业有专攻的信念,在自己的领域不断钻研,从医40年间,先后进入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进修。分别在《中华临床医学》、《中医药导报》发表文章,还在全国第二届继承老中医经验学术研讨会上做大会发言并记录于大会论文集。

她尊重中医这个职业,用耐心和执著帮助着每一位患者,用医者仁心鞭策自己全心全意地为患者服务,这是她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对科室内后辈的要求。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和使命”,杨素和门中院人一起继续践行着自己的中医理想。她以精益求精、孜孜探索的工匠精神铸就一颗医者的赤子之心,用妙手仁心为医患关系抒写下了正能量的篇章!


从建院“三杨开泰”到如今的“三杨传承”

门头沟区中医医院从小到大

从无到有,披荆斩棘,经历风雨

在代代传承中,辈辈努力下

方有今日的成绩

在教与学,传与承,践与行中

门头沟中医院中医薪火代代相传~

传承中医文化

是门头沟区中医医院师与徒的共同追求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得到传承的中医人

造福区域百姓!

文:杂谈思琪

美工:杂谈小马哥

整理编辑不易,跪求给点个在看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