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190年了,是不是我们只能这样记住三峡

 菊斋 2020-09-15


公元725年,二十五岁的李白年少气盛,仗剑出游,驾着一叶轻舟在三峡中急驶。

彼时没有相机,没有手机,甚至没有一根木头供他刻下“到此一游”的记号。当然也没有朋友圈。

不过这哪能难倒小李呢,一首《渡荆门送别》永远地记录下了当时的逸兴遄飞。一千个阅者就有一千个《渡荆门送别》的画面。肯定比镜头还传神。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这是三峡第一次迎来这么善于用文字发挥想象力的大诗人吗?当然……

不是。

距今七千万年前,一次燕山运动形成了西起四川重庆东至湖北宜昌之间六百五十九公里的江段鬼斧神工的原始风貌,这风貌我们自然已无从得见,但是我们有屈原和宋玉啊。

深林杳以冥冥兮,乃猿岤之所居。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霰雪纷其无垠,云霏霏而乘宇。乘舲船余上沅兮,齐吴榜而击汰。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凝滞。

长风至而波起兮,若丽山之孤亩。势薄岸而相击兮,隘交引而却会。崪中怒而特高兮,若浮海而望碣石。砾磥磥而相摩兮,巆震天之礚礚。

瞧,这是屈原的《九章 · 涉江》和宋玉的《高唐赋》。

但是他们绝不会告诉你——这是三峡。

因为此时,三峡还未成为三峡。

直至东汉末年,三峡作为地名都还没有见于书面,只是出现了广溪峡、巫峡和西陵峡的称谓;直到一千七百三十多年前的西晋,左思作洛阳纸贵的《三都赋》,“三峡”第一次成为地名。

经三峡之峥嵘,蹑五屼之蹇浐。

砾磥磥而相摩兮,蹑五屼之蹇浐,很抽象,看不懂是吧?

(我懂你此时的纠结,云山雾罩里的三峡此时虽然集齐了屈原、宋玉、左思等大咖的赞,但是幻想霰什么雪、巆什么震的确有点太困难了)

不要紧,北魏晚期,郦道元著《水经注》,抛弃了内心澎湃的诗人情怀,留下了一段相对讲人话的三峡印象。据说,三峡此名为后世所公认,就起于《水经注》。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阕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泝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粛,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峡有了名字以后,又过了很多年。照例地有许多人路过。

但是我不告诉你。

公元759年,李白又来了!

看官们,这一年李白58岁,明显地比上面那张图憔悴了些是不是?

25岁的李白逸兴遄飞。58岁的李白在安史之乱中参加永王幕府受牵连被流放夜郎,途经三峡,不免伤感。

巫山夹青天,巴山流若兹。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

三年以后,伟大的谪仙诗人回到了青天之上,三朝又三暮,手可摘星辰,只是永不再见三峡。

而一大波唐宋史上赫赫有名的大诗人正在赶来三峡的路上。

无它,三峡因其偏远荒僻、交通不便、条件恶劣而成了“迁客逐臣”的流放之地。

杜甫,从765年至768年,先后滞留三峡地区三年。


中巴之东巴东山,江水开辟流其间。白帝高为三峡镇,夔州险过百牢关。

三峡传何处,双崖壮此门。入天犹石色,穿水忽云根。猱玃须髯古,蛟龙窟宅尊。羲和冬驭近,愁畏日车翻。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在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陈子昂,立在荆门,念三峡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遥遥去巫峡,望望下章台。巴国山水尽,荆门烟雾开。城分苍田野,树断白云隈。今天狂歌客,谁知入楚来。

819至820年,白居易在忠县当了两年忠州刺史。写诗,还在忠州种荔枝。远在京城长安的亲友,听说他在忠州大量种植荔枝,纷纷捎信说想观赏、品尝荔枝。

(种荔枝、吃荔枝、这里好象画风有点凌乱了……会不会白刺史在三峡的时候还亲自去撒网打鱼呢?就象下图这样。)

红颗真珠诚可爱,白发太守亦何痴!十年结子知谁在?自向庭中种荔枝。

陆游,于1169至1172年先后有三年在夔州任职,他的大部分有关三峡的诗篇也是这时写成的。

十二巫山见九峰,船头彩翠满秋空 。朝云暮雨浑虚语,一夜猿啼月明中。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刘禹锡罢和州刺史返回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返洛阳,二人在扬州初逢,互有答赠。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白居易)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刘禹锡)

刘禹锡以一句“二十三年弃置身”的嗟叹,结束了身在巴山楚水的羁旅。

千年以后,身为旁观者,你是想为他们写的诗点个zan呢,还是想给他们的人生际遇发表点评论?

从公元前298年到1900年左右,三峡有诗,历史跨度大约为2190年。

空间跨度则为659公里。

三峡,是有诗峡之称。

有关的文献记载着:古代称为夷陵(彝陵)的宜昌是巴人和楚人交错并交融的地段。据《左传·僖公二十六年》所记,约在西周中期的末叶,夔就成为楚的别封之国了(夔在今秭归,位于宜昌的西部)。据《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所记,廪君蛮部巴人的发祥地是武落钟离山。武落钟离山即佷(hěn)山,在今长阳,位于宜昌的东部。据《华阳国志·巴志》所记,“周之季世”,楚国曾经帮助巴国平边境动乱。秦汉以后,峡江地带仍由巴人和楚人错居杂处。


风水荆门阔,文章蜀地豪

菊斋 · 2017夏令营 · 三峡游学

2017年度菊斋夏令营有两营,

七月恩施探古营,八月三峡游学营

详情请点击原文链接查看【菊斋国学夏季系列】

链接阅读

菊斋私塾2017年国学暑假班报名开始(儿童)

戳原文链接关注菊斋暑假班、七月恩施营、八月三峡营及其它暑期课程


最有诗意的国学夏令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