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岁时之夏至|闲敲棋子落灯花

 菊斋 2020-09-15
岁时  6月21日  夏至

太阳到达黄经90度

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

明 沈贞 竹炉山房图局部



如果时令可以色彩来划分,那么小满大致是朱红(因为有樱桃呀),芒种大致是浅黄,而夏至是浓绿色的。

初夏大概就是这样吧——墙头开满了凌霄,或者蓝雪花;竹篱笆里外突然探出十几朵月季,闻起来有茶的清香;草莓勤奋地打了青果子,丝瓜努力开黄花,一朵懒洋洋的石榴躲在叶子深处沉沉欲眠。

任淡如摄

而冷雨如钱,时不时就往头上身上撒一把。

这也不打紧。

人年纪大了,大概容易宽容。往年夏抱怨冬寒、冬抱怨夏热的戾气不知何故消散。

即使还在疫情里,也还是觉得:初夏是最好的时候。



江南还没有出梅。

故而这些天,总是有一阵没一阵的冷雨。

倒也不觉得太烦。

因为,有“一川烟草、满城飞絮”的贺梅子啊。

不止有贺梅子,还有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赵师秀这句子,少年时见了,只觉无限惊艳,记到如今。

赵师秀和贺铸一样,都和宋朝皇室血气连枝——他是赵匡胤的八世孙。而且,赵师秀和赵孟頫一样,都出自赵匡胤的二子赵德昭这一支。赵德昭的子孙辈取名,第二字以从、世、令、子、伯、师、希、与、孟排辈,赵师秀是师字辈,赵孟頫是孟字辈。

赵孟頫有个外甥叫王蒙。王蒙有个好友,叫沈良。王蒙有时候兴致来了,就踏雪去访沈良,随兴写画,这些画,沈良都收在家里,他的儿子沈澄看过,孙子沈恒、沈贞也看过……



明成化七年(公元1471年),也是一个初夏,71岁的沈贞去毗陵访普照师,小沙弥起了炉子,煎了茶,酌了酒,晚夕,沈贞薄醉,在灯下为普照师画了《竹炉山房图》。

并在画上题识说:

成化辛卯初夏,余游毗陵,过竹炉山房,得普照师酌竹林深处,谈话间出素纸索画,余时薄醉,挑灯戏作此图以供清赏。南斋沈贞。

明  沈贞 竹炉山房图

毗陵,便是常州,竹炉山房,便在无锡惠山寺中。

竹炉山房是颇有些故事的。

唐大历末年(公元779年),无锡县令敬澄在惠山寺旁山石间凿出一眼泉,因山命名,就唤作惠山石泉。六百年后,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惠山寺主持惠真请湖州竹工编制了一只专用来煮茶的竹炉,这竹炉高不满尺,上圆下方,汲石泉水,煮阳羡茶,据当时正在惠山静养的名画家王绂喝了说,“一啜凤生腑,俄警骨已仙”——简直飘飘欲仙啊。

后来王绂绘了竹炉图卷,学士王达为竹炉记序作诗,竹炉山房的风雅,遂代代传了下来。

沈贞绘《竹炉山房图》的时候,已是竹炉制成近百年之后,炉子若有年纪,也是个老人家了。

而竹罐小叩赵州禅,个中我亦曾清憩的无上妙趣,却不曾老去。

明 沈贞 竹炉山房图局部
图源:菊斋高清书画库

竹林深处,涧水潺湲,一僧一俗,安然对语。

山路上还有人捧着一罐物事前来,那大概是惠泉水吧?

沈贞的笔触之间犹有赵孟頫的余韵。竹林在墨青点染下分外清雅,静幽。层层淡去的远山,更显空灵,缥缈。

五百多年后,我们读这幅《竹炉山房图》,仿佛还能感觉到初夏的晚风习习而来,不紧不慢地拂散世间的尘埃。

但觉清凉。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里说:

夏至,是农历五月间的节气。世间万物到了夏至,就都长大得差不多了。

夏至,五月中……万物于此皆假大而至极也。

夏至有三候。

任淡如摄

夏至一到,阴气开始出现,鹿感到阴气后,鹿角就解了。

一候,鹿角解。夏至一阴生,感阴气而鹿角解。

生于盛阳之际的蝉类也感受到了阴气出现而鸣叫不休。

蜩,就是今天人们所称的知了。

二候,蜩始鸣。……今俗称知了是也。

这时候半夏也开始生长了。半夏是中药名,夏季过去了一半时生长的植物,所以叫做半夏。

三候,半夏生。半夏,药名,居夏之半而生,故名。

这是真正要进入夏天了。

梅雨季是横阻在盛夏之前的,最后一程的清凉吧。



若清凉里没有蚊虻,那就再好不过。

两千多年前,庄子就说:这蚊子真讨厌啊,让人一晚上都睡不着。

欧阳修也在“憎蚊”一诗中说蚊子:“虽微无奈众,惟小难防毒。”

不如,就来做一个古方的药香囊吧。

法子很简单。

准备艾叶,藿香,丁香,紫苏,菖蒲,白芷,金银花,薄荷,用中药打粉机磨成粉,然后等份混合,装在小盆小罐里散发药香就可以——如果不嫌药味重,一两斤自然比一二两效果要好,如果不嫌麻烦,隔几天打一次新鲜的药粉更好。或者装入透气的纱包,若要美观,外面再套一个袋子也就可以了。

钮澄莹摄

如此,在别过樱桃的朱,枇杷的黄,杨梅的紫之后,便可以安心地躲进翠碧的绿里去了。


世间 · 好物

作者:任淡如

本文为菊斋原创文章。欢迎个人扩散、转发,公号转载请联系我们开白授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