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到达黄经105度 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蜂居壁;三候鹰始击 
今年的每个节气,都过得有点恍惚。 植物们可能也有点恍惚…… 粉龙又开了一季。绣球要么不开,要么就蓬地一下开出十几朵脸盆大的花来,二喵一边帮我剪一边数落我,说早就该剪下来不能让它们挤擦擦。 还有,一直和粉龙友好相处的的熏衣草把它们共生的木箱挤裂了,整个扑倒在地,犹自气势汹汹地从地上挣扎着开出花来。 
任淡如摄 今年五爪金龙的爪子只要伸出去就给它剪掉,所以它没有像往年那样四处攻城掠地,它占了一扇篱笆,蓝雪花占了一扇篱笆,香水茉莉占了一扇篱笆,好吧,那就这样。 它们对面的凌霄也绽开了大朵饱满的朱红,向远处探头探脑。我们想让它爬到屋顶上去,像个飞檐走壁的侠客。但它一直不肯。

任淡如摄 今年没有来得及种黄瓜,丝瓜,番茄。 附近有人种了。我每天回家的时候都会站着羡慕地呆看一会,叶子爬得很高,但是结瓜结果的时候让我有点儿失望,有点儿,丑,还没我们以前那个圆鼓鼓的瓜好看呢。 也没有落落在阳台上种的黄瓜好看。 旺盛的花果季真是好,不过,接下来就会很热很热了吧。
欧阳修的好哥们苏舜钦就是因为这么热的天气,一怒之下建了沧浪亭。
是真的。 算起来,竟然有一千来年了啊。 北宋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卷进“进奏院案”被削职为民的苏舜钦,自我放逐,一路南下,在远离京师的苏州停了下来。 在苏州,他接到外兄弟韩维的信,怪他不该气呼呼地离开京城,时值炎夏,本来就不爽的苏舜钦热得勃然大怒,把韩维大骂一顿以后,觉得屋子里外都不透气,决定要找个高爽虚辟的地方好好顺顺气。 予以罪废,无所归。扁舟吴中,始僦舍以处。时盛夏蒸燠,土居皆褊狭,不能出气,思得高爽虚辟之地,以舒所怀,不可得也。 ——苏舜钦【沧浪亭记】 说干就干。他以四万钱买下废弃的沧浪亭,修好以后写了篇《沧浪亭记》,赌气隐居起来。 你要是知道从前的苏舜钦,大概就能理解他为何抑郁而卒。他曾是汴京城世家公子里一等一的天才,“北宋第一美男子”,性情爽直,诗骨清朗,见识卓迈,那些眼睛生在头顶上的才子们,没有不喜欢他的。只因那桩现在还闹不清的“进奏院案”,重挫之下,从前的苏舜钦死了。若他真的甘心隐居,梦觉流莺时一声的夏日亦何其美妙。图中人在芭蕉和竹子之间,斜倚隐囊,半靠在榻上,对面有捧着打扇的侍女,看起来又清贵又闲适,还有一部俊逸的美髯,这是不是很像隐居在沧浪亭的苏舜钦?

元 刘贯道 消夏图 图源:菊斋高清书画库 这画本来没有题识,早前大家以为是南宋刘松年画的,但画上有个记号,竹枝的空隙里有“毋道”字样,《石渠宝笈三编》里说刘贯道画过《七贤图》,又有人看出图上人物的神情和《七贤与荣启期图》、《高逸图》里的阮咸肖似,榻上也有阮(中国琵琶),据此推断这是刘贯道《七贤图》里关于阮咸的一段。 这画妙得很。它像是梦中套梦的盗梦空间,是画中套画的。 第二层空间,是屏风里的另一重琴棋书画诗酒茶的人生。 第三层空间,是大屏风里套着的小屏风,屏风上有山有水。


元 刘贯道 消夏图 图源:菊斋高清书画库 大概,第一层空间里是人的肉身,第二层空间里是内心的真我,第三层空间里已然无我,只有飘浮于天地山水间自由的灵性了。元 刘贯道 消夏图局部 图源:菊斋高清书画库 侍女肩着的“打扇”,瓶上插着的灵芝,冰盘里用夏冰冰着的水果,这都是清贵人家才用得起的排场物。元 刘贯道 消夏图局部 图源:菊斋高清书画库 男主的头上戴的葛巾、身上穿的心衣(露出一条白色肩带)、缀着流苏的道袍,这是什么呢?这是野服。 野服不只是衣服那么简单。它的萧散和隐逸,常常在宋朝士人的字句里提起,在宋人看来,野服暗示着“隐逸高洁”。野服之外,男主右手拿着的拂尘、背后靠着的隐囊、左手拿着的书卷,都是持此而“书斋添道气”的。第一层空间里的肉身尽享士大夫清贵之雅,第二层空间里的真我又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元 刘贯道 消夏图局部 图源:菊斋高清书画库 这是个名士。唐人用来煎茶的风炉和铫子、榻上的书案、小童手里捧着的博山炉,这是比清贵之雅更胜一筹的古意之雅——尤其是煎茶,在宋人的诗笔和绘笔里,对古法煎茶与当时流行的宋式点茶是分得很清楚的。由此再进入第三层空间,便是一片空濛,山色水色都在有无中,也没有人,大概,就和天地山水同化了吧……刘贯道画的是魏晋的阮咸消夏,但此画的气质和气息,实在更接近宋人,他用堆叠的器物,用器物的隐秘或明显的含意,造了一个宋朝士人渴慕的理想之境。当年,苏舜钦若肯像阮咸这般,在沧浪亭这般舒舒服服地消夏,当能撑过那段黑暗的日子,不至于在仁宗召他回京之前就抑郁而死了吧。小暑,是农历六月的节气。暑是热的意思,六月初还不是太热,故称为小暑。 小暑,六月节。《说文》曰: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小暑二侯,蟋蟀刚刚长成,还藏于穴中。蟋蟀,就是促织。二候,蟋蟀居壁。一名蛬,一名蜻蛚,即今之促织也。《礼记》注曰:生土中,此时羽翼稍成,居穴之壁,至七月则远飞而在野矣,盖肃杀之气初生,则在穴感之深,则在野而鬬。 小暑三候,小鹰到了此时,开始练习搏击,以习惯天地间将要到来的肃杀之气。三候,鹰始击。击,搏击也。应氏曰:杀气未肃,鸷猛之鸟始习于击,迎杀气也。 清宫医案中有“避暑香珠”一方,选取香薷、甘菊、黄栢、黄连、连翘、香白芷、朱砂、雄黄末、白芨、檀香、川芎、寒水石、龙脑、玫瑰等香药,和合成香珠手串,大夏天随身佩戴,很能消暑。但民间度过伏天的办法,大概还是吃。就是像《消夏图》里供着的冰盘水果那般,吃清凉消暑的食品。 绿豆啦,西瓜啦,菜瓜啦,小白瓜啦,小黄瓜啦。反正这时候瓜很多。名曰"木莲",其实与木莲毫无关系,名曰"豆腐",其实亦与豆腐毫无关系。非常小,扁圆形,象雪里红的籽那么大,做的时候用纱布包起薜荔子,然后浸在盛满冷水的盆子里不停地挤压,把粘稠的汁液挤出来,再加一点儿藕粉,搁在边上过三五个小时,一盆薜荔汁就会变成半透明的胶状。吃的时候,我会现摘一片薄荷叶子搁在上面。没什么大用,只是会觉得好看一点,清凉一点。作者:任淡如
本文为菊斋原创文章。欢迎个人扩散、转发,公号转载请联系我们开白授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