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十一月十一,是我和他的结婚纪念日。这一天,原本很普通,特殊的是人赋予它的意义。其实,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都是细水长流的好日子,天天都有值得回忆的美好瞬间。但,那么多琐碎的美好总会有个契机,或者说有个节点,让你印象格外深刻。这个点就是你心灵深处最柔软的地方,你会常常想起它,莫名傻笑,无端怅惘。灰扑扑的生活需要闪闪发光的仪式感,于是就有了需要纪念的节日。只不过,越是重要的节日,越是那样密不可宣,只要自己知道就行了。 今冬不知道怎么了,突然很害怕老去。虽然我知道,每个人都会老,可我还是怕老,我想最大限度地留住自己的美,为了所谓的自信心,也为了我爱着的他。其实,他不说我也知道,他喜欢的是我带给他的感觉,而不是这副外在的空皮囊。然而,我还是那样希望,希望他远远望见我的时候,就会目光灼灼,笑意微微;希望他想起我的时候,就会眼神涣散,思绪迷离。总之,我希望他眼里心里的我都是好的,十分好,循环好,无限好,尽管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我,根本就没有那样好。 早晨上班等公交,无意间听见一对母子在说话。 “妈妈,你把头发染黑吧。”说话的小儿年龄约莫五岁左右,他的妈妈看起来虽不年轻,气质却好,应该是个二胎妈妈。 “丁丁的妈妈就没有白头发。”小儿絮絮地说着,乌溜溜的眼珠子观察着妈妈脸上的表情,紧接着又说,“妈妈,只要染染头发就好了,妈妈的脸不会老,妈妈就是妈妈……” 小儿的话令妈妈不觉莞尔,她一把抱起儿子,母子俩的脸紧贴在一起,简直比天上的太阳更让人有融融之意。“妈妈的脸不会老,妈妈就是妈妈……”我相信那小儿的话是源自内心的,绝不是在讨好母亲。世上还有什么比母亲的脸看起来更令人亲切呢,尤其是在稚童眼里。 相比于爱人的老去,母亲老去的速度,似乎更快。只不过,我们长大以后,关注点很少放在母亲身上罢了。似乎,人们还会有意讴歌母亲的衰老,母亲的蹒跚,母亲的白发,母亲的皱纹,那都是为母的一生操劳、无私奉献的证明;而对自己的爱人呢,更多的是心疼:他疲累,你恨不能替他吃苦受累;他沧桑,你恨不能为他清水洗尘,甚至有时候,你觉得连他的老都是好的,正是这些老,才见证他和你一起走过了多少年,这是多好的事啊!不是有首歌这样唱吗?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记得小说《半生缘》中这样写道:十年流离之后,世均又见曼桢,发现曼桢憔悴多了。世均竟然觉得这很幸运——幸而曼桢老了,幸而她不是和从前一模一样,要不然一定是梦中相见,不是真的。世均爱曼桢,所以觉得曼桢的老也是那样亲切自然,有温度,有滋味。很多时候,我们喜欢一个人,爱一个人,和他的长相、身家、脾气、地位等等,关系都不大,至关重要的是,他带给你的感觉是旁人都无法给予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不会老,他就是他…… 我忽然想起了范曾。范曾的性格很张扬,是个恃才放旷的人,但他关于爱情的论述我很赞同。他说过:一个人,一辈子或许会遭遇很多情,但肯定有一种情会使你刻骨铭心、永生难忘。你会因为这种情去生、去死,都无怨无悔,它会彻底改变你,你也因它而愿意改变自己,拥有了它便会觉得拥有了一切,这就叫做爱情。爱情在每个人心里都不一样。而真正的爱情,这辈子只有一次。也许爱人的容颜改变了,但是在她的眉宇之间,在她的言谈之间,在她的顾盼之间,在你的记忆之间,依然能够看见爱人鲜活的青春,这就是爱情。“我爱你”这万古犹新的字眼,有些人廉价使用,有些人视若珍宝。所有的盛名、地位、金钱、荣耀,在真爱面前,可怜而惨淡,敝屣而已!美人迟暮无需叹,英雄暮年又何妨。我曾见过你如朝暾初上时的芳华,我亦见证你黑发变白头的年轮…… 昨夜,和朋友聊天,说起近日读的书,谈到人世间的情谊,顺嘴提起了乔叶。乔叶是一个敢于写出自己个性的了不起的女作家,她的小说中总有出彩的句子:……情义都是别人给的,咱可以记一辈子,却不能要求别人给一辈子,更不能躺在这情义上过一辈子啊。还有个词,叫雪中送炭。下雪了,冷了,人家送炭让咱烤会,那可以。可咱不能一直想着让人家送。天冷谁不烤火,天冷谁不烧炭?有人对咱好,咱领情。人家要是给不了,咱也不能有怨气。咱有一双手,有一股志气,自己拾柴自己烧火,是不是? 我把这话读给朋友听。 她最近心情不好。多年相交的挚友撒手而去,说不见就不见了,她胸中的块垒,不说我也能体味一二。响鼓不用重锤敲。听了我的话,朋友笑了:“这话说的真好。” “还有更好的呢!乔叶还说,人活着,早早晚晚都会伤一伤,疼一疼,在这事上,老天爷公平得很呢!不是方的不滚,就是圆的不稳,各有各的苦衷吧。有的是皮肉灾,有的是银钱灾,有的是情意灾,有的是儿女灾,有的是天灾,有的是人灾……大街上那么多人,看起来个个都光光鲜鲜的,可是真要钻到他的心里去,哪个心里没有伤,哪个心头不结疤?呵呵,谁都有不称心的事,你羡慕我,我羡慕你,都是表象吧……”话说到这儿,我俩都沉默了。 “其实,我拥有的已经够多了,毛病出在贪多求全上,不懂珍惜。”她说,“咱们都该珍惜,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 珍惜?我最该珍惜的当是时间吧,当是眼下属于我的黄金时代吧。即使最乐观的估计,我能神智清明地读书、写作到80岁已经很不错了。这样想来,我有质量的生命已过大半。余生之年,惟愿多读有趣之书,多写有趣之文,多行有趣之路,多见有趣之人。 再有几天,这一年也就过完了。网购一套贾平凹的中短篇小说年编,算做送自己的新年礼物吧。路遥说,早晨从中午开始。以后的每一天,都该是我充满希望的早晨吧。 余生,尽是好时光。 王晓,河南省济源市人,文学爱好者。 大河文学,为您每日推荐值得深度思考的文章! 编辑微信:44991299 图片来源:网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