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诵读 | 小沟背的春天 | 作者:王晓/诵读:段晶

 大河文学 2020-09-15

   小沟背的春天     
文:王晓/诵读:段晶  

  平生喜欢游山逛景。然,不知是惜钱惜力,还是困于俗务,到过的名胜古迹总也不多。大理三月的蝴蝶泉,反弹琵琶的敦煌壁画,兴安岭上的林海雪原,静谧高远的布达拉宫……只是在书本上、影视作品里看过,并无机缘一亲芳泽。幸好我所居住的济源虽是个小地方,值得玩味的风景也不少。而我偏是生性愚钝之人,即便是足迹所至之地,也要经过很长时间反复揣摩,才能体会一二。这就好像年少时候读过的书,无论看了多少遍,也不过是浮光掠影,虽然喜欢却说不出它究竟好在哪。直到有一天,再一次拿来把玩,蓦然发现字里行间气息氤氲心头,恰似故人归来,又如挑灯看剑,最是熟稔知心。山山水水,亦是如此,去过一次半次,哪能了解它些微性情,待到三番五次造访,或许能有所悟。

  这些年,我到过小沟背好多次,可是关于小沟背却一个字也没有写过,实在是欠了它一笔账。账欠得久了,心里淤堵的情绪东奔西撞,那是看山也相欠,看水也相欠,关于小沟背的情结就像春草一样缠绕着我,渐行渐远还生。也有很多话要说,却不敢轻易张嘴,正如面对自己暗恋的人儿,怕说得浅显粗俗怠慢了他,又怕说得太过深情吓跑了他,更怕谨慎犹豫间就辜负了他,唉,真是轻不得重不得,可不是恼人吗?尽管如此,我还是想说说小沟背,说说自己与它结下的不解之缘。

  四月春和,我又来到小沟背,距离我上一次来这里,快两年了。正如每次一样,匆匆地来,又匆匆地去。奇怪的是,每一回都有着迥乎不同的感受,就像歌里唱的那样——每一回相见都有新感觉。漫步银河峡,单是一个“绿”字,足以令人流连忘返。山是绿的,水是绿的,就连路旁背阴的石头上,也布满了鲜嫩的青苔,一股劲绿到石头缝里去。树叶儿绿得张扬,个性十足。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亮,浅极了,嫩极了;还有的索性迎着白花花的阳光,绿底里泛出一层明晃晃的银色的光泽。青柔的水草丝丝缕缕在水中摆动,像女人秀美的长发,又像越女善舞的腰肢。七叠瀑水声铮琮,清流交织,说是瀑,其实水势并没有那样汹涌跌宕,平缓处是绿汪汪的玉带,飞泻处则滚珠一般,与一片碧海中显得娇滴滴的,分外可人。小沟背处处有胜景,各有各的好,即便一个绿,也各领风骚。山绿得静,谷绿得幽,草绿得润,水绿得闲……个中妙趣,焉能一一言明?

  小沟背只一条路,曲径通幽,渐入佳境,体味更深的则是一个“幽”字。随便找一块石头或卧或坐,举头望天穹,低头听叮咚,石无弦而作琴,水无声而作答,好一派天然山水,梦中桃源。徜徉在充满灵性的小沟背,什么也可以想,什么也可以不想,即便做不到物我两忘,至少可以气定神闲。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旦迈开腿,走得越远,脑子里乌七八糟的想法就越少,那些所谓的烦恼都灰飞烟灭,不复记得。“山是寂寞的,诗的寂寞的,人是寂寞的。有一些空虚,或是什么不如意,就想到山。山,你的名字是寂寞,在我寂寞的时候想念你。普通人在寂寞的时候找伴侣、寻热闹,而我在寂寞时访青山。山,凝重而多姿,蕴籍而多情,它心里藏着一团火,自有丘壑,意象万千……”梁实秋关于山的论述甚合我意,记得初读此文,喜不自胜,曾发短信给一位同样喜欢爬山的文友共飨此句,想必久居城市樊笼的人都渴望沾染上些青山般的妩媚。

  路渐远,声渐稀,山水溪涧之间只余我同行几人。常人观景只以人多凑趣取胜,哪知人迹罕至处方觅得真趣。景区深处的银洞坪隶属山西,正所谓,一步跨两省,双肩挑晋豫。脚踩着石路上散落的羊屎蛋,银洞坪就在眼前了。这是个不折不扣的小山村,光溜溜的晒麦场上躺着石碾石滚,十来只鸡悠闲地在草地上觅食,老黄狗蜷在墙角晒太阳,听见人声,只是抬眼看看就继续做自己的春秋大梦了。看得出来,这狗对人是亲善的,没有防备心的,即使对于我们这些初来乍到的人。银洞坪是安静的,闲适的,错落的房子就像躺在襁褓里的婴儿一样,简单安生,无欲无求。村里都是石头路,墙头半石半泥,分外有质感。那些院子看起来很古老,四合院,木栏杆,小门楼,雕花的木窗棂,青石铺就的院地,青石铺就的窗台,青石铺就的灶台……可以想见修筑这些院落的人当初多么用心,可以想象这样的院子当初带给它的主人多少荣耀。然而,物移事易,而今这院子显得有几分破落了。只是,这样的颓废破落更增加了它的沧桑感、厚重感。院里码着整整齐齐的柴垛,绳上晾的衣服还在滴水,看来,院子的主人没走多远。

  说话间,大嫂回来了。她悉悉索索地从口袋里掏钥匙开门。我们便随着她走进屋子。大嫂的年纪约莫有四五十岁,爱笑,说话简单直爽。可能是两省交界的缘故,她的口音和我们基本上没有差异。屋内有八仙桌,有太师椅,还有桃木箱子,罗汉床,据大嫂说是她的嫁妆。“当年,你和大哥怎么认识的?”我好奇地问。“还能咋认识?肯定是介绍的呗。”同行的刘帆认为我多此一问。大嫂笑道:“自己搞的呗……”一句话我们都愣了,甚至开始为自己的狭隘鄙俗汗颜。人类的情感是不分沟沟坎坎,深山平地的,尤其是爱情,更没有高低贵贱,你有你的高山流水,他有他的阳春白雪,春风一吹,是花都要开,是草都会绿。大自然,原是最好的调情师,万物有灵,爱恋,是一切生命无师自通的本能。倒是那些自以为聪明的人,想法过于复杂,给爱神的翅膀安上了层层枷锁,他们早已忘了爱的真谛是“本真”二字。

  不免想起上次来小沟背的情景了。两年前的春天,也是四月。同行的几位文学前辈俱是性情中人。他们有的喜欢小沟背的石头,捡了回去。有的拔了小沟背的蒲公英,说是败火。有的看见小沟背开得恣意狂放的黄蜡条(济源土话,我以为是刺玫),如遇佳偶,漫卷诗书喜欲狂。也有的静静地走在小沟背,只是拈花一笑,并无只言片语,我读过她的诗——“我就是多年前,爱恋你的那个姑娘……”也许,内敛的人最多情,埋在心底的喜欢最深沉,含蓄也好,狂放也罢,惟有“本真”二字不可抛舍,就如同这小沟背,一派天然间叫人难以忘怀。

  突然明白了,我之所以喜欢小沟背,不单单因为撮土造人、炼石补天的神话传奇,也不仅仅因为五彩奇石、飞瀑鸣泉的地质奇观,与我而言,小沟背不是个景区,倒像是心灵的栖息地,精神世界的后花园。这样的相逢,一年能去几天?一生能有几回?似乎都不重要,闲暇想一想它的静、它的幽、它的润、它的闲,一颗心就静若处子,安逸温暖。

作者简介

王晓,河南省济源市人,文学爱好者。

诵读嘉宾

段晶,河南省济源电视台主持人。喜欢诵读,擅长演讲。对文字有着近乎痴狂的热爱。

出品:大河文学dahewenxue

本期主编:商林溪

本期编辑:长   城

本期摄影:郝子雯

音频制作:中视影视语言艺术(郎依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