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一天 | 作者:李小红

 大河文学 2020-09-15

投稿邮箱:dahewenxue@126.com

那一天,在送货回来的途中下起了瓢泼大雨。行进间,父亲打来了电话:“喂,在哪呢?”

“在回家的路上。”

“淋雨了吗?”

“没有。”

“哦,那就好,那就好,路上慢点。”

我还没来得及回答电话已挂断。

那一天,送货回来得早,想拐去父母那儿,便事先打了电话。车子刚进村,见七十多岁父亲已在村口等待。进得家门,母亲已备好饭菜,虽不丰盛但早已超出父母平日的生活标准。饭间,父亲不时给我夹菜,还如叮嘱孩子般地各种叮嘱。

感谢上天眷顾,让我在半百之年还能拥有浓浓的父爱。

那一天,凌晨两点,刚刚起床准备去厂里拉货,便接到邻居老孔的电话:“啥时间走?”

“现在就走。”

“我在街上等你们。”

六十多岁的老孔中年丧妻,如今儿子儿媳带着年幼的孩子在四五十里外的工厂工作,长期不回,老孔独自一人在家。因没有直达车,他想搭我们的车子去看望孩子们。按时间算,到达厂子还不到凌晨三点。我觉得时间太早,但老孔说他可以等孩子们起床。忽然想起唐代曹邺的《北郭闲思》:“山前山后是青草,尽日出门还掩门。每思骨肉在天畔,来看野翁怜子孙。”

自古以来,父爱就是根植于骨髓的割不断的亲情。

那一天,丈夫对我说:“这么长时间了,老大不知怎么样,你打个电话问问呗。”    大儿子在帝都工作,不常回来。

“你不会自己打?“

“还是你打吧。”(父子间交流较少。)

电话接通,丈夫把电视调到了静音,在旁边侧耳细听,还不时小声提醒我遗漏的问题。放下电话,又让我把刚才儿子的回答再重复一遍。

在他生日那天,接到儿子的祝福电话时,他竟激动万分,语无伦次。事过几天,还不时念叨:儿子长大了。

那一天,丈夫提醒我,该给远在冰城求学的小二打钱了。

我烦:“没钱他自会要的。”

“你就不能早打几天,万一孩子超支了,岂不连饭都没得吃。”

那一天,那一天……在我们的人生中有多少个那一天。

在我们的成长历程中,陪伴我们最多的是母亲。“妈,我回来了。”“妈,我饿了。”“妈,我没钱了。”“爸,我妈呢?”……

在这一声声问话当中,在那一首首赞美母爱的诗歌当中,我们忽略了父爱的存在。可我们怎能忘记,我们能够依偎在母亲的怀抱里熟睡,能够衣食无忧地快乐成长,又岂非得益于父爱的崇高?

父爱如巍峨的高山,是坚强的后盾,让我们能够无后顾之忧勇往直前;父爱如参天的大树,为我们遮风挡雨,让我们在温暖的港湾里幸福生活。

父爱是深沉的,没有春天的华丽,不似夏日的热烈,但它以独特的内涵诠释着父亲的责任。

作者简介

李小红,河南省济源市人,家庭主妇,六零后。简单善良,文字爱好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