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dahewenxue@126.com 大厅的旋转门不停在转,诸事缠身心烦意乱的我,坐在正对门的沙发上目不转睛盯着它。这是一个春日早晨,细雨淅沥,正是上班时间,这座商务楼人来人往川流不息。当面目清癯、腰板笔直的崔丙仁先生拿着一把湿漉漉的雨伞从旋转门进来时,我一眼便确定是他——经历过沧桑和坎坷的人,自有一种淡定和从容、超然与平和。我焦躁的心瞬间安静下来。 崔丙仁先生毕生从事企业管理工作,谙熟企业管理模式和员工思想动态。经报社友人牵线搭桥,我们邀请他到单位作员工思想观念转变报告。他欣然应允,坚持不让接送,冒雨如约前来......就是这次接触中,他送了我一本他的杂文集《人生百味》。他告诉我,这本书原计划由一百篇文章组成,凑个人生百味的“百”,后经编辑修改后,只保留了其中的八十七篇。许是编辑觉得这八十七篇味道已够醇厚了吧,我想。 日子流水般滑过。我读完《人生百味》时,已是秋风飒飒。正如崔先生自己所言,他的文字随心所欲、天马行空。这八十七篇文章内容涉猎广泛,行文不拘一格,却处处彰显“崔式风格”。他写春花也写秋月,写欢乐也写哀愁,写别人也写自己,写男人也写女人,写时政也写历史,写遗憾也写收获;有人、有事、有景、有物、有情、有义。类似于贾行家的《潦草》,“不过一闪念、一片段、一言行、一场景、一旧事”,却有血有肉有骨干,写尽这一生的孤独、无力、狼狈、软弱、坚韧、豁达、欢喜、忧伤。 一个人走过世间的繁华与喧嚣,阅尽世间的沧桑与多变,他笔下的文字,必定会打着自己身世阅历的烙印。人生百味之中,有生老病死之苦,更有爱恨别离、求之不得之苦。崔先生的《人生百味》,给我感受最深的有两处:一是作者幼年丧母的人生至痛,多篇提及,终是难以释怀;二是作者对一生所有的爱与恋、复杂情感世界的追忆,坦荡纯粹,令人嗟叹。 “回想起我的母亲在我四岁时就离世了,我来不及尽孝”“母亲把我养到四岁,就撇下我撒手人寰”“我四岁时母亲就去世了,那时候我懵懂,不知道失去母亲意味着什么,后来长大了,才知道没有母亲的孩子是最苦的”......他在多篇文章中提及四岁丧母之痛,屡次在深夜的书房里想起母亲。他说《我想叫声娘》,“为什么在别人看来都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对于我,却是难以实现的奢望”“没有娘参与我的生活,没有娘在我的耳边叮咛,没有娘扯平我的衣襟,没有娘帮我拢一下头发,我的人生永远有缺憾。”他对晚辈说:“我不知道母爱是什么滋味,我不知道母亲是什么模样,我不知道人走累了还可以在母亲怀里歇歇脚。”甚至写《表妹》,他也一直把记忆停留在她十二岁时盯着他脚上破烂不堪的鞋子的样子,他把这“蔑视”归结于“表妹大概是个尖刻的人,她没有用善良来遮掩一个没娘娃的不幸”,从而一直耿耿于怀,甚至三十多年后重逢,他第一句话就问她:“你还记得吗?你盯着我的一双脚,最让我难堪。”他心中的渴望有多深,执念就有多深,以至用女性视角写了一篇《母爱是河》:“母亲一见到我背着书包从学堂里回来,就笑脸相迎,这笑里充满夸赞、疼爱和满意。母亲是很知足的母亲,尽管我小时候长得并不漂亮,也爱淘气,母亲还是很喜欢我。”是的,如若此生注定没有母亲,那么请允许我借用别人的身份来幻想母爱......可依然难解心头之憾:“终于有一天,我走到娘的坟地,焚了香,拜了地,长跪在娘的坟前,声嘶力竭地叫了一声娘。多少年的压抑,多少年的忧伤,多少年的委屈和伤感,都汇聚成一声唤:娘!”这一声娘,令我不忍卒读,顷刻间情难自制,泪雨滂沱。 这是穷其一生都无法弥补无力回天的遗恨。一个四岁丧母的人,即便他飞黄腾达、大富大贵,所有想起母亲的时刻,所有关涉到母亲的文字,都会带给他落寞荒凉。所以少年丧母的顾随,在《诗心必为寂寞心》中写道:“最是失去母亲的小孩儿,那脸是一张寂寞的脸。”因而顾随终生都未能改变悲伤的心灵底色。 他以极其细腻的笔触,抒写了人生各个阶段不同的爱恋——或纯洁或朦胧或暧昧或依恋或怅惘或忧伤,不矫情,不掩饰,不回避。读完你会发现,哪怕是蕴含在人性中最微小最幽暗的一缕情丝,他也会抽丝剥茧、娓娓道来。他以人性之“小”还原人性的真实,为读者塑造了一个血肉丰满、复杂立体的人物形象。 他这样描述情窦初开时的暗恋对象:“一个美丽的东西,把它拥抱入怀好呢,还是永远地供奉在心灵的圣坛好呢?她是女人,我就有还俗的愿望;她是初中女生,我又有了信徒的圣洁。”他这样描述使他身心愉悦的女同事:“和她在一起,我只想做一个好人,和她聊一阵,我身心愉悦。有一次我和她的丈夫在一起吃火锅,有人由衷地夸赞她丈夫娶了一个好老婆,我心里五味杂陈,但我很快纠正了自己心里微妙的醋意,真心地祝福他们两口幸福。”对于婚姻,他坦承:“在我年轻时,我直接过上了没有经过爱情发酵的婚姻生活。到了中年,我的生活异常艰难,争吵是家常便饭......啊,这是一个漫长的牺牲,就像杀一只鸡,慢刀下去,让它慢慢死去。”可是“我在父亲面前尽量装出幸福,我要让他知道,他的决定是正确的,是他给儿子创造了幸福。”对于痛苦的情感经历,他愿意自省和纠错:“我要把我动荡不安的心收紧,将自己的心灵刑拘,慢慢地自省吧,把一个个的错纠正过来。”及至年长,他会在某个情人节回忆起与之暧昧的两个女性朋友的故事之后,这样写道:“热恋中的外甥女是很难理解我目前的思想处境的,就像一次长途跋涉,快要到达终点,疲惫得只有大口喘息,那时人生追求是很不值得一提的,一只板凳一张床一碗白开水就是最高享受,身边躺下一个美女也会把她推开。” 如果你以为他的爱恋一味耽溺于儿女情长,那就未免失之偏颇。在《泪水》中,他写到曾瞒着家人,“从不多的收入中拿出一万块钱交给团市委,赞助了三个女孩子上大学。团市委的工作人员问我为什么要赞助女孩子,我说女孩子相对能力要弱一些。”可是“后来我觉得做了好事不能张扬,特别是赞助了女孩子更不能张扬,否则好像我怀有不良企图似的。”最后他说:“我想,眼泪这东西,也是人类真诚的表现,一个常常为人类社会的痛苦和不幸流泪的人,最起码他还有一颗善良的心,因此社会无论如何不会沉沦下去。” 他的文字里,蕴含了春的欢欣,秋的萧瑟,天伦之乐,劳苦愁烦,乡关何处,家国天下......文字自由挥洒,思想所及之处,无不温情脉脉,在俗世生活中体味生命的神奇与安详,在生命的纷芜中回归质朴与本真。 “半世沧桑心期盼,山水一程有洞天。容颜迟暮心年轻,归来仍是一少年。”最后,借用这首诗诚挚祝愿崔丙仁先生:愿你半世沧桑,归来仍是少年! 作者简介 远岫,河南济源人,偶以文字自娱自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