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分之一爱 | 作者:王晓丹

 大河文学 2020-09-15

投稿邮箱:dahewenxue@126.com

  早上随老师查房,推开病房的门,刹那间仿佛有一束阳光照亮了全身,心一下子便暖了起来。

  病床上的老人已经82岁了,身材瘦小,整个人陷在了床上。她是一个月前摔伤,症状越来越重才来就医,检查后确诊为左前臂双骨折,准备安排手术。病床旁陪护的女人看起来50岁左右,着装朴素,行动干练。她左手端着一碗稀饭,右手拿着勺子,一勺一勺送到老人嘴里,耐心细致的模样让整个病房都静了下来。

  医院是一个自带消极色彩的地方,没有人喜欢这儿。痛苦与忧愁弥散在医院各个角落,空气里到处都能嗅出压抑的气息。若能在这儿感受到真情和喜悦,那便如同极度干渴的人觅到了甘泉,清凉瞬间便唤醒了身体内的每一个细胞。

  在医院待了近一年,生命气息最浓郁的当属儿科。患者病情无论轻重缓急,每个小孩至少都有两个家属陪护,而且陪护人员都非常尽心。孩子每个细微的变化都逃不过他们的眼睛:疾病原因、治疗过程、愈后及其预防等各个环节的关注度都达到了较真的程度。有数据表明中国父母对孩子的爱可以用“倾其一生”来概括。那么,是否这些孩子成年后就是孝顺的呢?相比与父母对儿女的耐心呵护带给人的温馨,我更加醉心于儿女对榻上老人的悉心照料。

  “我跟您谈一下老太太的病情,您是女儿吧?”老师对那女人说道。

  “不,不是的!我是护工。我一会儿和老太太女儿联系,让她找你。”那女人平静地答道。

  她那么耐心地帮助老人进行功能锻炼,尽心尽力地照顾老人的衣食起居,竟然不是老人的女儿!那她的女儿呢?我无法形容那一刻自己失望的心情。

  实习了一个又一个科室,我发现成人病房的陪护大多是老伴或者护工,再想起儿科的情景,心里平添了几分悲凉。

  我想起了孩提时代,母亲常把外婆接到我家来照顾的情景。那时家里并不宽裕,水果、副食几乎是见不到的,但每次外婆来,母亲都会在家里备一些好吃的食物。我多么想吃那些东西啊,可是不管我如何哭闹,如何“控诉”母亲偏心,都无法遂愿。母亲经常说:“娃呀!你要听话哩!你看外婆多大年龄了,她还能吃几年好吃的?你还小,以后吃好东西的机会多着呢!我是你妈,外婆是我妈,我爱你们肯定是一样的啊!”

  母亲那一番话,我当时并不理解,直到现在才真正体会到她的良苦用心——她把二分之一爱给了母亲,那是感恩;又把二分之一爱给了女儿,那是希望。

  病床上的老人,她也有二分之一爱吗?

作者简介

王晓丹,90后,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人,医学院学生。她喜欢文学,希望笔下能流淌出打动人心的作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