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我的第一次之卖冰糕 | 作者:李会香

 大河文学 2020-09-15

投稿邮箱:dahewenxue@126.com

初三那年,社会上特别流行考中师。当时我的成绩不上不下,很难考上。那年中招,经过老师同意,我没参加考试,准备复读,来年报考中师。    

母亲听说后狠狠地嚷了我一顿,并决定不让我复读。我和她据理力争,哭着喊着:“我就要复读,就要考中师!”     

我和母亲吵得不可开交,三嫂出面了:“不要吵了。这样吧,会香想上学,家里的条件却不好。现在离开学还有段时间,她要是能挣够复读一年的钱就上,挣不够就回来帮家里干活。”母亲同意了三嫂的建议。我的心里却一直打鼓。     

三嫂把我拉进她的屋里,提议我去卖冰糕:“现在刚好是收麦时节,你去各村地头卖冰糕,收益一定不错!”

“可我不会啊!”我充满了胆怯。“什么事是天生就会的?只要你肯做就会了!”三嫂轻描淡写地说,“南姚哥那里有冰糕箱,一会我去给你带回来。明天你就开始卖!你不要埋怨咱妈,是家里条件不允许。”     

听了三嫂的话,我觉得也没别的好办法,只能默默接受。三嫂骑车到娘家把冰糕箱带了回来,帮我把箱结实地绑在自行车后架上,又连夜赶着缝了一块厚厚的棉搭。    

第二天天刚亮,吃完早饭,我和三嫂一起来到离家七八里远的承留火车站批发冰糕。那时的冰糕有二分一根、五分一根、最贵的是一毛钱一根。三嫂建议我批三十根二分的、十根五分的、十根一毛的。三嫂一边帮我把冰糕摆好盖好,一边不断叮嘱:“第一天,咱少批点,看看哪种冰糕卖得快,第二天再多批。要喊‘卖冰糕’,不叫卖,人家不知道咱是干啥的。”我嘴里答应着,心却“咚咚”直跳。   

“没事,迈出第一步,以后就容易多了!”三嫂看我紧张的样子,在一边不断地给我打气,“现在还早,人们还没去地干活。你先在村里转会,随后再去地里,我先回了。”

望着三嫂远去的背影,想着和母亲的争执,我只好硬着头皮撑下去。我推着自行车在承留村慢慢地边走边想。途中没人的时候,张了几次嘴,想喊“冰糕、冰糕”,却始终喊不出来。只有在别人问我有没有冰糕时答几句。我在村里转了一圈,只卖出三四根。看看太阳已经有一竿子高了,就骑上自行车往村外的地里赶去。          那时,各村都是手工收割麦子。临近中午,地里已有很多人了。我推着自行车在各地头转悠,很少有人问我买冰糕。我心里也有点着急。中午时分,太阳火辣辣地晒着金黄的麦田,割麦的人挥汗如雨。此时买冰糕的人才逐渐多起来。五十根冰糕终于卖完了。我心里喜滋滋的,骑车直奔家中。    

三嫂对我第一天的成绩很满意。母亲的脸色也柔和了很多,亲自给我盛了一碗饭。三嫂说:“明天你半晌时再出去,午饭时到外面去卖。那样估计会卖得更好些。”我一边吃饭一边点头。           

第二天我批了100根冰糕,其中二分钱的八十根,五分和一毛的各十根。不过,我还不会叫卖,一直推着自行车在各地头转悠,等别人问我。中午按照三嫂的提议我没有回去吃饭,又多转了几个村子,100根冰糕也被我卖完了。   

连续几天的转悠,很多人都认得我了。他们只要看见我,就会远远地喊:“小闺女,给我拿两根冰糕!”“小闺女又过来了?看看我家地里一共有多少人,一人一根!”他们就像老熟人一样和我打着招呼,要着冰糕。也有人提醒我:“这么长时间了,怎么没听你叫卖过冰糕啊?不喊可不行啊!”每逢此时,我总是羞涩地笑笑:“我不会喊!”人们说归说,买冰糕的人还是很多。     

有一天,天气特别热。我批150根冰糕,刚到中午就卖完了。我看看天空火辣辣的太阳,觉得时间还特别早,就又批了50根。我带着冰糕刚走出承留村。天气突然变了起来:乌云密布,狂风大作,一场大雨即将来临。要是刚批的冰糕卖不出去,就要赔本。我快速骑着自行车往村边的地头驶去。情急之下,我高声喊了起来:“冰——糕,冰——糕!冰——糕,冰——糕!”清脆嘹亮的声音传了很远很远。那天,只刮风没下雨,我又批的50根冰糕卖出了四十几根。剩下几根因时间长,都快要化了。到家后我把剩余的冰糕分给了几个侄子。那天是我赚得最多的一次。

从那天起,我学会了叫卖,不再感到羞涩。每天嘹亮的叫卖声传遍各村的田间地头。我的冰糕生意也越来越好。

那一年,我卖冰糕挣够了一年的复读费用。新学年开始,我又回到久违的校园……    

编辑:清风

作者简介:李会香,河南省济源市人。笔名木云禾,网名云月巢。曾任12年民办教师,10年民营幼儿园园长。一名普通的文学爱好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