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河之声 | 低保金的困惑 | 作者:吴诚 | 诵读:柚子

 大河文学 2020-09-15

投稿邮箱:dahewenxue@126.com

编辑部微信号:dahewenxue2017

低保金的困惑

文/吴诚

老武一家咋会评不上低保户呢?

老武是村里的老支书。他年轻时风风火火,带领群众一起烧砖盖房,建校铺路,架桥修渠,长期的劳累落下了腰酸腿疼的毛病。年老后,拐杖成了他的“伴侣”。老武老伴儿常年有病,残疾儿子平时外出仅能打点零工。儿媳英子性格泼辣,一家人的里里外外全靠她一个人打理。

看到村里的低保公示名单,英子气冲冲地找到村干部理论。支书忙给她解释:“商议时,大家都一致同意你家申报。集体评议时老武也在现场,但老支书就是不愿意写申请。”听到这些话儿,英子心中的怨气瞬间犹如皮球扎破了窟窿。

 “老支书咋这么憨呢?到嘴的肥肉都不知道吃。”村里人议论纷纷。

老武一家情况特殊,完全符合低保评选条件。如果他家享受不到照顾,很多低保边缘户自然就会被挡在评议门外。村里参考老武家的经济收入状况,很快上报并拟定了一批低保人员名单。老支书没交申请这件事不大不小,却让村里的一部分群众感到疑惑不解。

这天,英子和公公拉扯闲话,说起了低保金的事情:“爹,咱家现在五口人,也算大人口了。你和妈身体都不好,我又出不去远门,孩他爸一人打零工也不行,你看是否再考虑考虑低保的申请。”

老武听完儿媳的话,却没有言语。

街坊邻居见到老武也没少谈论低保的话题:“他叔,你家条件也不好,为何不申请低保呢?村里好多人可都看着你家呢。”

“国家的钱,又不是咱家的,能让村里人多享受一点,有啥坏处?”

劝说老武的人越来越多,他心里开始有点不安。

老武特意叫回在外打工的儿子,一家人围坐在饭桌前,开起了家庭会。

他向家人说清了自己的想法:“哎,现在谁都想申请低保,有的人心里不知咋想的?......比如咱家,我虽然有病,但评不上二级残疾,每月国家发有养老金,还领着200元的离任村干部生活困难补贴,比过去强多了。你们说说,如今这样的情况再去申请,村里的人会咋看咱们。还是让别人先享受吧,咱家的往后再放放。”

公公心直口快,性格倔强,一旦决定了的事情,很难更改。英子深知他老人家的脾气,也就没再吭声。

老支书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村里低保评议的事情每年如期进行。随着政策的不断变动,审批程序越来越严,符合条件的人也越来越少。

今年夏天,老武外出,不慎摔倒在地。这一跌让原本有病的他再次住进了医院,经检查,原来是中风引起了偏瘫。经过治疗出院后,他说话口齿不清,只能拄着拐杖艰难挪动....... 

英子于是再次找到村里干部申请办理低保,村里很快同意了,但问题是老武是户主,申请虽然别人可以代写,但仍需要本人亲自签字按上手印才行。这可怎么办呢?英子想到了有病的婆婆。

 “妈,您闲时再和爹说说咱家的低保。现在他的身体不好,我不想惹他老人家生气。”

 “ 你爹啊,就像头‘倔驴’。当年在生产队干活,好好的大黄牛拴着不让用,硬领着全村人搞啥深翻土地,不知得罪过多少人。想说服他,难啊!”

村里干部来老武家走访,一起劝说他签字并按下手印,进行申报。老武听后却摇了摇头。

老支书真的憨啦!他经常一个人坐在大路旁,拐杖斜靠在身边,看着来来往往的车辆;看着忙忙碌碌的村民;看着他苦心经营半辈子的村庄发生着点滴的变化。谁也不知道他到底在想些啥?

老武的病情日趋加重,最后卧床不起。乡亲们再也看不到他独坐路边的身影。老武整日躺在床上,日常起居离不开家人的照料。老武一家人的负担越来越重。

“都到这种地步了,还是恁倔,这半辈子都没见过这样的老人。”像这样的牢骚话,儿子和媳妇的口中渐渐多了起来。

 “算了,算了。你爹都这样了。这辈子,他打心里就没准备吃低保。”老武的老伴劝慰着孩子们。

老支书在床上一躺就是数月,村里人陆陆续续前来看望他。不少好心人偶尔又提起申请低保金的话题。这次,英子思虑再三,瞒着家人以自己的名义向村里递交了申请……

数日后,伴着深夜的那份宁静,老武安祥地离开了人世。那失去亲人的悲痛哭声淹没了一家人享受低保的念想。整理遗物时,家人们找到了老武保存的一张存折,上面有他数万元的积蓄。

看着老人多年来省吃俭用积攒的“养老金”,英子的泪水再次夺眶而出......

编辑:商林溪   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大河文学"ID:daheliterature

作者简介:吴诚,文学爱好者,河南省济源市下冶镇人,编写出版过《玉阳赞歌》文集。

诵读嘉宾:柚子,一篇文章,一段语音,让声音在美丽的春天与你相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