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珠江赏月夜 | 作者:罗俊昭

 大河文学 2020-09-15


珠江赏月夜
作者:罗俊昭

不觉时至二月,已是春暖花开。对于这座城,寒冬节气甚短,树木总是常青,花朵总是鲜艳,让我这个北方人尤其热爱。几日前下班后,走在滨江路上,已近傍晚。华灯初亮,江水很静,没有波澜,偶闻鸟声,蓦然抬头,见月悬空,遂起乘船赏月之心。寻觅此地码头,以“天字码头”最为著名。

按着路牌很快到了码头,购票登上游轮。游轮所到之处,花木遮蔽。江堤一带,显然比所想的敞阔,也比所想的华丽。楼宇纵横俨然,霓虹并列绽放。月出浮云,月辉柔和。月行空中,月映江面。月远苍穹,月近眸前。

从船舱沿着阶梯上了甲板,环顾四周,走到人少的角落落座,购一杯青茶水,赏月观景。此时惠风和畅,水声哗响,仰观星月,俯闻茶香,无酒亦足助兴。想起曾游上海、华阴、鄂尔多斯等地,所见月色各有不同:在上海外滩赏月,海阔无边,波涛劲涌,月大而圆,飘然欲仙。在华山之巅赏月,风急云卷,月近在身,揽而不能,愈觉高洁。在草原赏月,旷野寂寥,以月为伴,唯月可亲,让人眷恋。真是各有其美啊!

而今南下泛游珠江,有幸赏得江上月色。兴奋之余,也引我思考。赏月是否是一种追问?是问天,问地,问远方?此问可在大海之滨、高山之上、草原之中,也可在这江渚之上。何处无月,何处不可以问?江上赏月,江域有历史,四周有人楼,看滨江路香樟树站立,广州塔高耸。回首天字码头,月行天阙不寒,月照江面清新,可避窝角名利之扰,可飘然得羽化之幻。

我在江上赏月,岂是视觉之娱?想起朱立夫老师说过:“赏月实际上是在审美,是在艺术地生活,是在款待灵魂。唯有人能够审美,而艺术地生活,则是国学文化固有之魅力。可惜今人多为物所累,往往冷落着灵魂。人的灵魂枯萎了,人是何人?”,我是认同其观点的。觉得生活并非快餐,应该是一半烟火,一半诗意远方,在满足物质的基础上,灵魂是需要栖息在文化的乌托邦里的。难道古人赏月亦仅仅是赏月吗?

微风惬意,迎面徐来。此时此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掠过脑海:“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明月虽高远,但茶尽船停。对月作别,独返来时路。

责编:李春光۰制作:陈娜۰图片:网络۰

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大河文学"ID:daheliterature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