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春的一天,风和日丽,鸟语花香,我们一行三人慕名来到了地处深山的陶山村。之所以说是慕名,一是听说这里是山青水秀的省级贫困村,二是该村是济源供电公司精准扶贫的对象。作为公司的退休职工,我们想亲自一睹其容。陶山村位于河南省济源市下冶镇,这里大山起伏,峰峦叠嶂。我们站在陶山村边,黄河三峡的美景一览无余。村里的街道整洁干净,新旧住宅错落有致,一些窑洞也坐落其间。街上暖阳下坐着几位老人,在悠闲地聊天。他们听说我们是供电公司的,便热情地拉着我们入座,在一番朴实的寒暄之后,高兴地与我们聊起了陶山村的状况。该村有10个村民组共900余人,土地面积约680亩,耕地仅140亩左右,其余为人造山林。耕地面积少,水浇地更少,只能靠天种地,粮食仅能自足。加之村里没有集体产业,没有特色产品,是历史上的有名贫困村。改革开放的这些年,人们不甘现状,年轻人大都走出大山,外出打工谋事,一些老人也随之外出。现在,在村里常住的也仅有100个左右的老人。“你们外边来的人都说这里风景优美,我们常年住在这里,以前也不觉得美在哪里。不过从供电公司对我们扶贫之后,现在倒看出一些美来了!”一位老人笑哈哈地说。我的同行者给供电公司的扶贫驻村干部、我们曾经的同事刘召唤打了电话。须臾,他便与村长一起热情地找到了我们。村长又给我们介绍起了村里这几年的情况。党的十八大特别是十九大以来,国家的脱贫攻坚和振兴乡村的政策深入人心。市里确定陶山村作为济源供电公司的精准扶贫对象后,公司领导先后多次来村里作了调研,做出了扶贫框架方案,然后委派公司的中层干部刘召唤来村里常驻实施,并担任村党支部的第一书记。刘召唤来到村里后,一住就是二年。他挨门挨户地走访村民,摸透情况,与村两委一起制定出了合作社+养殖业+旅游产业的基本脱贫思路。电力扶贫是他们跨出的第一步。供电公司投入了115万元左右的资金,对村里的老旧线路和入户线进行了更新,新建改造10千伏线路23千米,新建改造3个台区,使该村有了安全可靠的电力资源。电力的保障使村民们看到了供电公司对他们的扶贫并不是以前的走过场、一阵风,从而加强了脱贫的信心和行动。村民们在刘召唤和村两委的指导下,纷纷开始养牛、养鸡,村里的养殖业很快发展了起来,村民们开始有了自己的花销钱。在此基础上,刘召唤带领村两委成员迈出了第二步,成立陶山村农业合作社,实行了统一购买农资、统一选种、统一种植、统一灌溉的耕地集中管理模式,使粮食产量得以逐年提高。他们成立了陶家果树种植专业合作社,引进了苹果、桃子、猕猴桃、葡萄等树苗,栽种在30亩山坡地上,计划再发展20亩大棚果树,拟在几年内打造一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陶山村。他们的第三步,就是利用陶山村的自然条件,开发旅游资源。在与旅游部门协调下,确定了陶山旅游的发展方向,规划旅游精品线路,打造摄影采风基地、写生基地、户外运动基地,以摄影、绘画、传承优秀文化等方式展示陶山村的民俗和风景。他们倡导农户改造建设吃住一体化的“农家乐”服务场所,创造旅游服务产品,把陶山塑造成一个黄河三峡的旅游名片。村长说,前些年村里的青壮年都到外地打工了,现在看到村里的变化,一些人就又回来了,我们要动员更多的村民回来建设新山区。时值百花盛开、春意盎然之际,由于身处深山,乍暖还寒,些许凉意还时而袭来。但是,村长不无自豪地侃侃而谈的一番话却使我们感到暖阳融融,热血沸腾。说话之间,已近午时,书记与村长拉着我们来到了村里的一个“农家乐”院落。院内炊烟袅袅,大锅菜热气腾腾。碧绿的山韭菜、野荠菜令人馋涎欲滴。几个外地游客正在津津有味地一边用餐,一边说笑。农户老板陶孝云听说书记和村长领着我们前来,赶紧笑呵呵地跑出来,把我们领到一个餐桌旁,眉开眼笑地说:“咱这大山里也没有七碟八盘,就是这大锅菜,焖米饭。不过这菜和米保证不含农药毒素,猪呀鸡呀也是自家养的笨猪和土鸡。你们不吃好可不能走啊!”我们问:“生意好吗?”他回答:“好,好啊!这都是刘书记给我们带来的,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你们供电公司!”几碟小菜端上来,老板问:“村长,喝酒吗?”村长说:“那是当然,就喝咱的当家酒——愚公老酒。”我们赶紧阻拦,村长幽默地说:“这是我自己请客,可不是公款吆!”盛情难却,我们也就不谦让了。我们也常喝本地产的愚公老酒,但今天在愚公老家的近邻喝这酒更是别有一番滋味。看着古色古香的酒瓶,就有醇馥幽香之感。瓶盖刚打开,香气便扑鼻,敞杯尚未饮,满口即生津。真乃不是茅台,胜似茅台。酒香飘至邻桌,一个壮汉耸耸鼻子,高声喊道:“老板,也给我拿瓶愚公老酒来!”喝着这地道的琼浆玉液,吃着这笨猪土鸡山野菜,吸着这新鲜的芬芳空气,看着墙外的青峰碧岗,那种惬意不是能用语言可以表达的。从“农家乐”出来,我们走在大街上,端着碗在外边吃饭和闲坐的村民纷纷与刘召唤打招呼。我们看出,那种喜悦和感激之情不仅挂在脸上,而且扎根在心里。刘召唤给我们说:“这里的人朴实善良,他们都把我当成了村里人看待,我也把这里当成了我的第二故乡。”刘召唤说着,心内的激情随之浮上了眉头眼梢。他说,这二年只是初见成效,离党和国家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他们已制定出了新的《精准脱贫规划》,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实施。“我们一定会让党的脱贫政策在这深山里绽放出绚丽的花朵,让一个富饶美丽、像现代桃花源一样的新陶山村出现在大家面前!”站在村口,俯视着仙境般的黄河三峡美景,眺望着白云缭绕的远山,我们憧憬着这里不久的将来会出现一个脱贫后的深山明珠——陶山村,深深领略并赞叹着党和国家脱贫攻坚、振兴乡村的战略意义!将来的陶山村只是一枝花朵,在全济源、全河南乃至全国各地,还有成千上万这样的花朵在培育和绽放中!若干年后,实现了中国梦的华夏大地岂不是一个姹紫嫣红的百花园吗?常玉国,河南省济源市人,原供职于济源供电公司,已退休。 转载时请注明来源 | "大河文学"(ID:daheliteratu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