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游曹园 谒曹操 | 作者:刘平

 大河文学 2020-09-15

游曹园 谒曹操

作者:刘平

         

濮阳市清丰县城南,有一个叫旧城的小村子。“旧城”,即旧顿丘城。一直以为,这里就是《诗经》“送子涉淇,至于顿丘”的顿丘城。后来查阅史料发现:这里并非春秋卫邑之顿丘,而是汉置顿丘县城。东汉末年,曹操曾在此任过县令。近年,当地政府还在古城遗址旁建起了一座纪念曹操的主题公园一一曹园,吸引了不少游客。

一个秋日的早晨,笔者与朋友相约,骑着单车,走近旧城,游曹园谒曹操。

顿丘曹园谒曹公

出濮阳市区,沿京开大道向北行驶约20公里便是清丰县旧城村,这里就是传说中的顿丘城遗址,也是当年曹操工作、生活过的地方。村头一块“顿丘城遗址”碑,孤独地立在荒草丛中,在瑟瑟秋风中,难掩萧索悲凉之意。

顿丘城历史悠久。《竹书纪年》中就有“(晋)定公三十一年,城顿丘”的记载。《战国策》说:“决宿胥之口,魏无虚、顿丘。”西汉初置顿丘县。王莽改顺丘,东汉复名顿丘,三国因之。晋置顿丘郡,辖顿丘县。北魏并黎阳县,属司州汲郡。东魏天平年间罢废。隋开皇年间复置,五代后晋时移治濮阳,北宋熙宁六年废入清丰县。

1985年,考古工作者在对顿丘古城的初步调查中,先后发现了南北城墙的基址,相距约1.5公里。据村中老人讲,建国初期,遗址上还有一座高大的土台,当地人传为曹操点将台。后来村民平整土地、建房取土,点将台被夷为平地。据史料记载,公元177年,曹操曾在此任顿丘县令,公元192年屯兵顿丘,这处遗址很可能与曹操当时的活动有关。顿丘古城文化底蕴深厚,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现为濮阳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出旧城村,我们来到位于村东头的曹园。曹园占地56亩,是以曹操、曹丕、曹植“三曹文化”为主要元素,建设的一个诗词历史文化园。园区内以不同形式,展示出曹操、曹丕、曹植的60首著名的诗词和赋,令人耳目一新。

进入曹园大门,迎面是一尊高大的人物雕像,威猛、英武,双臂展开,热情奔放,似乎是在说:“开放的清丰欢迎您!”不用问,一定是曹操。看来清丰人把对曹操的喜爱,毫无保留地塑进了雕像里。雕像的基座上刻有曹操给其子曹植的一封书信《戒子植》,见证了他23岁任顿丘令时的所为。曹园里还有曹丕、曹植哥儿俩的雕像及三曹诗廊等,而最打动笔者的还是公园里随处可见的曹操的诗篇《短歌行》《观沧海》《龟虽寿》《蒿里行》等。人们曾为曹操到底是“能臣”还是“奸臣”,是“红脸”还是“白脸”的问题争得面红耳赤,不可开交,却很少有人看到他诗辞中流露出来的这种真善美!

魏武之强自此始

三国乱世,平民和贵族两大势力并存。刘备、关羽、张飞、邓艾这些人,出身卑微,又没有什么资源和人脉,一切都是靠自己打拼,能够在乱世之中建功立业,实属不易。而曹操就不一样了,人家是个“官二代”“富二代”。在那个“拼爹”的时代,他的路父辈早就给他铺好了

曹操的父亲曹嵩是大太监曹腾的养子,官运亨通,权倾一时。曹操18岁那年,通过关系进入东汉最有名的大学进修,20岁被推荐为孝廉,担任洛阳北部尉,走上仕途。洛阳是东汉的首都,北部尉负责其北部区域的治安,相当于一个公安分局的局长。后因得罪了蹇硕等一些当朝权贵,明升暗降, 23岁的曹操被调至顿丘(今河南清丰县)任县令。

曹操在顿丘令任上都有哪些政绩,史书记载不详。不过《曹操集》中收录了他给曹植的一封信,名为《戒子植》,信中写道:“吾昔为顿丘令,年二十三,思此时所行,无悔于今。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欤!”写这封信的时候,曹操已经年过花甲了。从这封信的内容来看,晚年的曹操回忆起当年在清丰(顿丘)当县长时的经历,还是比较满意的,至晚年还觉得“思此时所行,无悔于今”,并以此激励儿子,可见他对这段经历的自豪。以曹操的性格,当时正当年轻气盛,又是“新官上任三把火”,来清丰上任,一定为老百姓干了不少实事。至今在清丰县一带还流传着许多有关曹操的传说。

曹操任顿丘令的时间不长,大概一两年时间,朝廷便借故免去了他的职务。过了两年,曹操被任命为议郎。在这个岗位上,他积极向朝廷建言献策,大胆地提出了平反陈蕃和窦武叛乱事件的建议。由此不难看出,年轻的曹操诚于履职、勇于建功的为政风格。

清丰(顿丘)对曹操的一生影响很大,不仅是他历练政治能力的起点,也是他军事力量壮大的起点,在他的政治生命中,清丰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离开清丰7年后,曹操又回到这里,不过这一次不是当县长,而是当顿丘的隶属郡东郡太守,相当于现在的濮阳市市长。正是在东郡太守任职期间,曹操成功地指挥了“顿丘之战”。因为顿丘令的政治历练和顿丘之战的胜利,为曹操大败黄巾军组建青州兵打下了基础,使曹操初步具备了争夺天下的政治军事资本。所以,清丰是曹操成就“一代枭雄”的真正起点。清代历史学家何焯说:“魏武之强自此始。”

抑可谓非常之人

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把曹操描写成了一代奸雄。而在戏剧舞台上,曹操则是一个奸诈无比的“大白脸”。那么,曹操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关于曹操,《后汉书》《三国志》中有他的传记。曹操历来被看做是个狡黠的小人,集阴谋诡计于一身,多疑猜忌,为人狠毒……其实这些了解我们都是从小说、戏剧等资料中得出的结论,难免有些片面。拨开历史的迷雾,原来,在三国群雄中,曹操当属第一;历代风流将相,曹操为冠。他文武兼备,大智大勇,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空前绝后的一位文、武、治全才型的领袖。

纵观曹操的一生,可以说是英雄的一生。他平黄巾、战袁绍、克孙权、逐刘备,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叱咤风云,天下无敌。他的兵法韬略,堪比韩信、白起,故有“谈兵者无过孙武,用兵者无过韩信、曹公”之说。他既有安国富民之术,又有用人克敌之功,因此被后世誉为“非常之人,超世之杰”。

一代伟人毛泽东对《三国演义》情有独钟。他老人家从13岁起始读《三国演义》,到逝世前还以赞赏的口吻谈论曹操,评读三国历史整整70年。他多次公开称赞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

一门父子三词客

步移景异。离开曹植、曹丕雕像,沿着一条林荫小道,我们来到位于曹园北部的“三曹诗廊”。诗廊里陈列着“三曹”的部分代表作品,向游人集中展示了“三曹”在文学上的成就。

在古今中外文学史上,父子三人同登文学殿堂的不多,能同领风骚的则更少。值得称道的是,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三人不但同登文学殿堂,而且以其辉煌的思想成就和艺术成就引领了一个时代的文学。

“三曹”是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的合称。建安(汉献帝年号)时期,以三曹为代表创作的文学作品,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同时又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人称“ 建安风骨 ” 。曹氏父子与宋代的苏氏父子(苏洵、苏轼、苏辙)齐名,成为文坛佳话,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最璀璨的名星。

三曹是建安时代的代表诗人,创作了各具风格的名篇佳作:曹操的诗悲凉慷慨,气韵沉雄;曹丕的诗纤巧细密,清新明丽;曹植的诗则骨气充盈,淋漓悲壮,对后代诗人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南朝齐书法家王僧虞说:“曹氏三祖,风流可怀。京洛相高,江左弥重。”曹操的诗胜在气势与境界,他的两个儿子曹丕与曹植都是天才的诗人,他们的文学天赋都比较高。但曹植的才干更高,其诗如天籁之音,为众多学者文士所推崇景仰。《诗品》的作者钟嵘亦赞曹植“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谢灵运曾说“天下才有一石,子建独得八斗,余一斗,天下人共一斗”。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有人说,曹植的诗如仙,曹丕的诗如人。曹植的诗令人仰慕,而曹丕的诗则令人动容。虽然曹丕的诗不如曹操、曹植,但他的诗却最像文人。明代锺惺在《古诗归》中说曹丕的诗“婉娈细秀,有公子气,有文人气”。清人沈德潜在《古诗源》中说:“子桓诗有文士气,一变乃父悲壮之习矣,要其便娟婉约,能移人情。”实际上,老曹家除“三曹”外,丕妻甄后,丕弟白马王彪,丕子魏明帝曹睿等都能诗。由于曹操、曹丕、曹睿为曹魏三代统治者,故沈约、王僧虔、钟嵘将他们并称为“魏氏三祖”。

仰望曹操雕像,心生感慨。顿丘,这座千年名邑实是一代枭雄曹操的“龙兴之地”。回想当年三国盛事,曹操功不可没,曹操功在千秋。

作者简介

刘平,祖籍河南商丘,现供职于中原油田采油气工程服务中心。中原油田作家协会会员,濮阳市作家协会会员。《河南思客》签约作者。
责编 | 王芳   编辑 | 玉川子   图片 | 网络
本文内容系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大河文学"(ID:daheliterature);首席法律顾问:河南北法律师事务所杨胜利律师,手机:13937165441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