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献血者日征文 | 我骄傲,我是一名血站人 | 作者:王丽

 大河文学 2020-09-15

我是一名血站人,从建站之初进入单位,经历了血站从无到有、从弱小至强盛的发展历程,见证了无偿献血制度在小城从新兴事物的举步维艰,到如今的家喻户晓、老幼皆知。曾参与过无偿献血宣传招募、体检采血、血样检验、血液存储发放等业务流程操作,同时还是一名献过6000毫升血液的银奖无偿献血者。但,我这个银奖在单位不算起眼,我的许多同事现在都是献血量超万毫升的优秀无偿献血金奖获得者,他们之间互相戏称为“活血库”,也就是临床用血有紧急、偏型情况时,都会毫不犹豫地撸起袖子献出自已的血液。

2010年,我因工作所需借调到局机关工作,虽然从距离上与血站远了一些,但内心却从未忘记自已是血站人。那些曾经风雨同舟休戚与共的同事,以及血站和无偿献血发展史上的苦难辉煌,始终温暖着我的身心。

常常地,会骄傲自已是一名血站人,是一名光荣的无偿献血者。

也常常地,会回忆起在血站的点点滴滴……

90年代初期,我还是乡卫生院检验科的一名化验员,亲身经历过输血队员的“卖血”过程。当时医院用血由“血头”垄断经营,输血队员大多是些游手好闲的青壮年,终日游走在多个城市之间以“卖血”为生。一张健康证,就是他们“卖血”的通行证,有的输血队员之间为了争抢“抽血”机会而大打出手,有的输血队员投机钻营一天之内辗转几家医院献血,还有的输血队员在接到“卖血”通知后,会提前大量饮用糖盐水,导致所抽血液十之七八都是血清,血液市场乱相丛生比较混乱。但是,在当初那种时代背景下,人们普遍受社会偏见、传统思想等影响,尽管明知输血队员的血液质量不高且存在较多潜在风险,但为了病人“救命保命”,却也只能被动地接受现实。

1996年时,为彻底扭转医疗临床用血长期供不应求的局面,也为了防止经血液途径传播疾病的发生,小城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组建了“供血库”,除了统一管理那些以“卖血”为生的输血队员外,还承担了小城“义务献血”的宣传招募、血液采集等任务。自此,小城临床急救用血渐渐走向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进程。

1998年金秋十月,座落于小城东北角的血站采供血大楼正式建成投用,除了原供血库工作人员外,其余人员从卫生系统内部统一择选调配。同时无偿献血制度也在小城全面实施,各医院临床用血在经历了“买卖血液”到“义务献血”的艰难过渡后,又迎来了“无偿献血”的历史阶段性转变。

当时,我刚刚从老家休完产假返回卫生院上班,还未完全适应初为人母与繁忙工作的双重窘境,忽然间接到卫生局调令,通知我限期报到血站上班。次日,匆匆将手头工作手续交接完毕,依依不舍告别了相处八年的同事,带着满心好奇与几分忐忑踏上了新的工作岗位,成为了一名“血站人”。

说来可笑,第一天去血站报到的我,竟然傻傻的迷失了方向。记得那天早上,我骑自行车从老家出发,一路上默念着爱人叮嘱的行走路线到了血站,然后从办公楼一楼北门口进入,中午下班时随着同事走南门口出来,却怎么也分辨不清早上来时的方向。彼时年轻爱面子,既不好意思问别人路怎么走,也没有手机电话可以联系家人,就任由自己懵着脑子骑上自行车往前走,心里打算着走到哪就是哪吧,反正不走出小城也就不会走丢。后来直到看见鸿运楼门前停放的一排公交车时,脑子里才“哄”的一下子迷开了窍,那种转向的感觉也在霎那间消失不见。多年以后,仍然清楚记得当时内心的激动,还有口中的喃喃自语:哎呀妈哟,终于找到回家的路标了。

最初的血站,很穷。一幢新楼,一辆旧面包车,一套简单的检测设备,两台储血冰箱,几台小采血秤,十几个新组建到一起的人,就是血站的全部身家。那时候,无偿献血作为一项新兴事物,鲜少有人主动走进血站自愿献血。为了确保小城各医院临床用血“不断顿”,“血站人”兵分两路,一路人带着政府下达的献血计划文件马不停蹄地奔走在各单位,一边沟通献血事宜,一边宣传无偿献血政策与知识。另一路人则坚守在血站内部,从献血者入站体检起,端荼倒水、低声细语,微笑服务、体贴入微,力争做到让每一位献血者都“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那几年里,可以说是血站发展史上最艰难的一段时光。因为要配合各单位完成无偿献血任务,所有“血站人”都卯足了劲奋斗在工作岗位上,披星戴月早出晚归、挨骂遭白眼、委屈流泪都是常有的事。每逢“大采血日”,夜班人员下班后都会主动留下参与采血活动。那些业务能力强、扎针技术好的人员,一般会安排在采血一线,以避免重复扎针给献血者带来恐惧与痛苦。行政后勤人员也都不闲着,引导献血,端荼递水,在科室之间传送血液标本、留样等。那时候的我们,开心地互相调侃着对方像一块砖,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

有幸的是,之前在乡卫生院的检验工作经历,让我很快适应了血站采供血流程中的许多操作步骤。工作中,为了让自己的业务能力有所提高,每次给献血者扎针时,我都尽可能掌握好“快进针、平推进”的要领,同时不断从进针角度等方面积极探索扎针不疼的技巧。那时候,我因哺乳期内不能献血,每当听见献血者看到火柴棒般粗细的采血针头时说的话:“哎哟,恁粗的针头,扎时候肯定可疼吧。”都只能下意识地为其解释针头设计合理、斜面锋利、不会多疼等等,其实扎针时真正的感受,我是不知道的。后来在给儿子断奶后,我主动向单位申请献血,并认真遵照献血前后的注意事项,献血前注意休息、不吃油大食物,献血时放松思想避免紧张,献血后不滥补营养。第一次顺利献血200毫升,除了采血针头挨近肘窝皮肤时一瞬间的内心恐惧外,余无任何感觉。从那以后,当再有献血者问及针头恁粗是否会疼的问题时,我就理直气壮地对其说:“没有多疼,就是看着有点吓人,我们血站人都献过的,不用害怕。”

2002年之后,血站逐步购置了采血车辆、检验仪器、储血设备等,无偿献血工作也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尤其是近几年,血站不仅从小城东北角搬到了西南方向的济源市公共卫生服务中心,还拥有了全自动血液安全筛查系统、血细胞分离机等大型设备20余台,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19人,采血车4辆,固定采血点8个,主要分布在主要的乡镇和社区,建业步行街和信尧购物广场先后建了2个爱心采血屋,科室设置从原先的体采、检验2个科室增加为质管质控、成份等12个科室,采供血业务也从单一的全血提升到成份血液分离,目前可以向临床提供悬浮红细胞、病毒灭活血浆、单采血小板、冷沉淀等多种血液成分,年采血量近10吨,临床用血100%来自于无偿献血,全市千人献血率达29%,居全省前列,连续获得“全国无献血促进奖”荣誉,站内也多人获得无偿献血奉献金、银、铜奖……

岁月不居,时光如流。22年来,血站人秉承着“爱心传递、质量安全”的不朽理念,为广大无偿献血者提供良好的服务,为临床医疗提供安全的血液,为社会传递了公益事业的正能量,为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大河文学“愚公杯”世界献血者日全国征文大赛


作者简介:王丽,就职于河南省济源示范区卫健委,热爱生活,喜欢文字,常以美食、花草为乐,以微光照暖身边的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