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立政《游读济源》之:犀牛望月与黄袍加身之谜

 大河文学 2020-09-15
      2011年清明节,在河南巩义市召开的全球赵氏宗亲祭祖活动期间,福建泉州赵氏族谱公开亮相,声称首页绘制的“犀牛望月图”不知出自何方,与会的济源市赵氏族人闻讯立即回应:犀牛望月地是风水宝地,就在济源黄河三峡。

一、碑碣解读

当年冬天,小浪底黄河三峡董事长田孝建邀请河南省炎黄姓氏历史文化基金会、世界赵姓文史联研总会及世界杨氏文化研究会等有关人士到景区考察,详细了解有关“犀牛望月”及其传奇故事,并在小浪底水库蓄水前从夫子堂抢救出来的残碑中,意外发现一块曾镶在墙壁上的明代碣石。碣石残块略呈三角体,依据两侧花边推测原体为长方形,上面楷书碑文断续如下:“……夫子岩为……临河返驾处,未知创建……蘭堂水花,圣贤十哲……河奔腾滔滔东去,气象万……石人顶石山、赵碑兆乾坤……莲花栈、鲤鱼跃龙门、犀牛……从昆仑而来龙,杨赵天启之……何等人文汇萃之所以志。……人开列于后(执事名单省略)。……嘉靖八年八月初九日。”这通明代嘉靖八年(1529年)的碑碣,内容虽然残缺,但大致还可以看懂意思,它基本印证三个事实:一是清代乾隆二十六年《济源县志·山川》篇载:“夫子岩,在逢石(今黄河三峡)有夫子暨十哲像,额题蘭堂水花四字”;二是此北10公里东阳河边蚩尤观,清代重修碑上亦有“脉从昆仑而来龙”等文字;三是“石人顶石山”等,与民间传说的黄河八里胡同“石人顶石山、赵碑兆乾坤、赵匡胤马褂、章公背章婆、九磴莲花栈、鲤鱼跃龙门、犀牛望月地、牛湾皇冠顶”八里八景有关。表明上述这些说法由来已久,并非后人凭空杜撰。特别是这里的“赵碑兆乾坤、赵匡胤马褂、犀牛望月地、牛湾皇冠顶”等四景,以及“杨赵天启……”等文字,共同表述的是一个历史典故:即赵匡胤得“犀牛望月”风水宝地,而后发迹“黄袍加身”的故事。

黄河三峡还有一件蹊跷事:济源有个杨家闺女赵家媳妇名叫杨鹤仙,多年来一直带着孩子到黄河三峡祭典,说是袓上交代这里有杨赵两家“合祈碑”,最近又买酒买肉请景区帮忙寻找碑石。功夫不负有心人,果然经过几天地毯式搜查,在孟良寨上找到了这块碣石:红色心形泥质砂岩,约有200斤重,虽然表面字迹不清,但打印拓片后尚可认出工整的楷书:“感恩祖宗,祈福神龙,国泰民安,子孙繁荣。宣和乙巳清明,德基、子发赤心合祈。”宣和乙巳,是宋徽宗宣和七年(1125年)。徽宗子赵构,字德基,当时封康王,“感恩祖宗,祈福神龙”,表明确有“龙穴宝地”一说;杨业七子杨延彬,孙杨宗闵,重孙杨震,字子发,以弓马绝伦为安边巡检。这时正是金兵大举南侵、朝廷紧急用人之际,大宋康王顾不得皇家尊严,只好与一个武将结盟合祈了。两年后赵构登基,即是南宋高宗,他做皇帝屈膝投降、从政无能,但对盟友还算仁义,杨震父子战死后,谥忠介、忠毅,“赐庙显忠,许祭五世,前所无也”。震长子沂中,高宗亲自改名存中,提拔为殿前都指挥使、御前中军统制等职,在南宋十分显贵。

二、天下龙穴

黄河三峡的龙脉龙穴,是中科院东北地理所研究员华仁葵依据古天象、古地理,结合卫星遥感技术近些年才获得的最新研究成果,而宋代、明代、清代千年承传,早已认定这里是“神龙”的“龙脉”。千百年来,有关“犀牛望月”的故事一直在王屋山周边地区广为流传。说是唐末五代(公元907—960年)时期,是我国最混乱的年代,在短短几十年间,政权像走马灯似的几经更迭,先后有数十位军阀面南称帝。在这种大的历史背景下,手握重兵的武夫们跃跃欲试,出现“赶脉气、争风水”,人人都想面南称尊。有个姓杨的将军知道“天下龙脉自昆仑”。从并州请来风水先生赶脉气,在山西见析城山有昆仑之象,就沿大罗岭(道家心目中的天界,当地又称待落岭)龙脉一直向南,到大河边而止,在逢石孤山结穴。他看这里背靠鳌背顶(玄武),南对九蹬莲花栈(羽山,朱雀),前有案山、朝山,左右龙砂、虎砂护围,呈“金城环抱”之势,心中暗暗拍手称奇。风水先生看见有个半大不小的孩子在河边洗澡,便探问水下是何光景,大小孩说水里卧着一条大石牛。他望望岸边独有一块月牙梯田,晓得正是“犀牛望月”风水宝地,便把随身带来的杨家祖上骨灰交给小孩子说:“我给你十两文银,你把它放进牛嘴里吧。”小孩心里寻思,举手之劳竟出如此高价,里边肯定大有文章!他灵机一动,钻进水里脱下身上穿的褂子塞进牛嘴,谁知这时牛嘴却合上了。无奈他急忙上岸找了一个柴棒,撬开牛嘴塞进褂子,而杨家信物没地方放了,只好把它挂到牛角上。原来这“犀牛望月”是难得的天下龙穴,谁占了牛嘴这块宝地,谁家就会出真龙天子。

“犀牛望月”风水宝地,本是杨家托人赶来的脉气,有人替换了牛嘴就会合住;用柴棒撬开,但并未扎稳根基,柴棒先入会有一席之地;牛角是战斗利器,杨家先祖骨灰在牛角上,只是落了个“挂角杨”,杨家后人就只好带兵打仗了。这种冥冥中安排的传说,竟然与唐末五代真实历史如出一辙。赵匡胤(927—976)与杨业(约927—986)两个为同龄人。杨业的父亲是麟州土豪杨信,代州崞县人,自称刺史,先后归附后汉、后周,迁居并州太原,因此又说是太原人。杨业原名杨重贵,又叫杨继业,打仗所向无敌,号称“杨无敌”,北汉时事刘崇,赐名刘继业。这样看来,指使杨业改名换姓的,自然是不甘屈居人后的杨信;杨家想找风水先生的,也应该还是这个杨信。赵匡胤祖籍涿州(今河北涿县),祖父赵敬以上一直担任唐朝地方县令、刺史等,世代都是官宦人家,其父赵弘殷,早年谋得骁骑上卫将军,举家随军迁至洛阳夹马营,因此赵家虽非出身显贵,但也不至于生活贫困流落他乡。只是这个赵匡胤,从小不愿读书,整天舞枪弄棒,十几岁就离家出走当起流浪汉,在襄阳、商丘、西安等地到处碰壁,穷困潦倒,曾因饥饿钻到人家地里偷吃白菜遭到打骂。有了这段经历,他在与洛阳一河之隔的济源黄河三峡混日子,也就成为可能了。传说赵匡胤在牛湾村替财主放牛,空闲时就带一帮穷小子下河在石牛嘴里掏鱼捉虾,人送绰号“赵摸鱼”。不久赵匡胤成了孩子王,常常玩过家家、捉迷藏,什么帅旗、香炉、皇冠、金印随手拈来,白褂子穿旧变色了,也当黄马褂赏人。那天在“犀牛望月”宝地,风水先生想让他下水办事,赵匡胤是何聪明之人!他先用柴棒在牛嘴边撬了两下,柴荣及其子柴宗训只能短暂偏居后周皇帝;赵匡胤用发黄的旧褂子占住龙穴,也就有了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成为大宋王朝的真龙天子。当地还说,是太上老君骑坐的青牛,化作黄河三峡镇山之宝“犀牛望月”,加上周围旗杆山、香炉峰、皇冠顶、金印石、双轿峰、赵碑、赵匡胤马褂、焦赞坪、孟良寨等一组自然景观,搭配巧妙,佳境天成,演绎出如此美妙的传奇故事传颂千年。有诗说:“石牛入水藏机关,谋事在人成在天。赵氏得帝杨家保,却让柴荣占了先。”

三、犀牛望月图

话说回来。为什么福建泉州赵氏族谱(皇家玉碟)在首页位置要用“犀牛望月图”呢?自然寓意深刻。泉州赵氏宗祠门上楹联说得明白:“犀牛望月三赵源渊、湖山发迹万世流长”,眉批“先祖是皇族”。宋太祖赵匡胤是大宋开国皇帝,他传位于弟弟宋太宗赵光义,从而使得北宋皇帝都成了赵光义的直系子孙。“靖康之变”徽、钦二帝被俘,包括皇宫内眷所有人员被虏五国城,只有康王赵构为河北兵马大元帅,当时率兵在外免于劫难,他在南京(河南商丘)被大臣推举登基,后迁都临安(浙江杭州),史称南宋。但由于赵构无子,皇室子弟又都被虏,皇族中最近的当数赵匡胤一支后裔,这样南宋皇帝又都成了赵匡胤的直系子孙。元代蒙古铁骑剿灭南宋,赵氏后人分散各地,但死里逃生仍不忘祖宗,“犀牛望月”是赵匡胤占龙穴发迹之地,理所当然应该是全球赵氏族人心中的圣地和精神家园了!

附:福建泉州赵泉山讲的故事

赵匡胤是一位颇有家族宗亲观念的皇帝。他希望存留于世的三兄弟可以世代相亲,不至分远派疏。在北宋建立之初的乾德二年,亲自为三支皇室赵姓各立玉碟十四字,以别源流,以序昭穆。宋皇室专门设立宗正司管理皇室及外居宗室。随着宗室人口的增多,宋皇室又分别在洛阳和南京设立了西外宗和南外宗正司加强宗室管理。南宋建都今日杭州,随着政权南移,大量皇室宗亲随之南移,南外宗正司也辗转迁移至福建泉州。在福建泉州赵氏宗祠有一处400余年的赵宋皇室宗祠,宗祠门前有一副石刻楹联耐人寻味:“犀牛望月三赵源渊,湖山发迹万世流长,先祖是皇族。”

楹联中“三赵源渊”和“万世流长”寓意是赵宋后人希望太祖、太宗、魏王三脉可以万世流长。而让赵宋后人千百年来不解的是楹联中“犀牛望月”和“湖山发迹”的个中涵义。楹联隐约在告诉宋室后人,赵宋皇室因一处湖光山色之地而发迹得到天下,“犀牛望月”似乎就在这片湖山之地。与此相应的是,福建泉州赵氏族谱里还有一幅“犀牛望月山全图”:远山巍峨,近处是象征两宋十八帝的小山拜伏在脚下。福建泉州并没有楹联和族谱中提到的这处犀牛望月的湖山宝地,而且这个地方没有留名,也没有方位,因此成了福建泉州及宋室后人没能解开的千古谜团。

除了宗祠门前的楹联和族谱中的犀牛望月图,福建泉州及山东、湖广、江浙一带,也广泛流传着赵匡胤得犀牛望月宝地而有大宋江山的传说:古时候,有位姓杨的风水先生,每次帮别人看完风水,就会在别人的风水宝地抓些泥土悄悄带走。回到家后,把自己锁在一个屋子里,一待就是好几天,不让第二个人进入,哪怕是自己的妻子,没人知道他在里头干些什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大家只知道他每次回来就是带着泥土进了里屋。

十几年后的一天,杨先生又打算出远门看风水,临行前对妻子说:“我不在的这段时间,屋子里会有些动静,你千万别去看。”妻子不明不白答应下来。到了出门的日子,他又一次说道:“老太婆,里面不管有多大的动静你也别管,一定要做到,不然我这半辈子就白忙活了。”妻子答道:“放心去吧,我不动就是,不用万千叮嘱。”

杨先生走后,过了三天,里屋果然开始有了动静,老婆婆很好奇屋里头到底是啥东西,会有这么大的动静。但是答应了先生不去看的,所以也就忍住了。又过了三天,屋子里的动静更大,老婆婆还是没去看。远方的先生夜观天象道:犀牛现已成形,我得回去了。

第二天,大地轰隆,仿佛整栋房子都要塌了似的,老婆婆再也忍不住,心想:死老头子,半辈子在里面搞些什么,居然有这么大的动静,再不管房子都要没了。只见她推开门,门梁上的一道金符消失,屋内金光四射,一齐朝门外冲出,老婆婆吓倒在地上,金光直冲云霄,远远望去形似一头水牛,两只牛角却像月牙形状挂在鼻子上。路途中的杨先生望见此景,大叫道:“大事不好,得快快寻回。”火速赶到家,收拾行李,顺着金光的方向找去。老婆婆问:“相公,这是怎么回事?”先生叹了口气,说道:“此物乃是吾大半辈子,取别家上好的风水之土,捏成的犀牛。那犀牛,其大若垂天之云。本指望能改吾族天命,汝今坏大事矣,现在若能寻得其回,方可改变后人之命。”

于是,杨先生一面按罗盘的八卦方位,一面沿途打听。就这样找了三年,已是满头白发的杨先生寻到了一片山清水秀的地方,不知再往何处寻找。这时饥渴难耐的他,来到湖边喝水,看见一个小孩童从水里游到了岸上,杨先生上前搭话道:“小孩童,你叫什么名字?”孩童答道:“大家都叫我赵摸鱼。”“你天天在这里摸鱼,是否发现近来有何怪异之处?”孩童说:“水中有头很奇怪的大石牛,张着嘴,我每日拿着鱼篓挂在它嘴上,而后拿着柴火棍往牛肚子搅动,鱼篓里就装满了鱼。”杨先生暗自惊喜,终于寻到了犀牛,而后从包袱中取出一块写满字的黄绸,告知孩童:“汝速回家,用这黄绸包上供奉祖宗的香灰,而后速来。”

过了一刻,孩童从家中取来香灰,并将装满香灰的黄绸包交与杨先生。杨先生道:“水中石牛,乃通神灵,可通过它改变你我后人的天命,现在你可把你的黄绸包挂在牛角上,而后你家后人可做皇帝,把我的这包香灰放进牛嘴里,而后我家后人可做将相,时辰已到,你快速下水按我说的去做吧。”说完便从包袱里取出自家香灰给予孩童。孩童听后,欣喜非常,便迅速潜入水中,游到石牛之处。孩童心想:我有将相做足矣,便将自家的香灰包塞进牛嘴,把杨先生的香灰包挂在牛角上,而后游出水面。杨先生问:“都办好了吗?”孩童答道:“办好了,不过我把你家的挂在牛角,我家的塞进牛嘴里。我们家能做将相就好,还是你家做皇帝吧。”杨先生大吃一惊,说道:“赶紧换回来,还是按照我之前说的方法去做。”孩童不理解,但还是按照先生说的去做了。

可是,再次潜入水中时,牛嘴正在合拢。孩童赶紧拿着平时用的柴火棍去撬,无济于事,却被牛嘴咬断三寸。别无他法,便上岸告诉先生:“我下水之时,牛嘴已合拢,柴火棍都断了三寸,怎么都撬不开牛嘴。”杨先生感叹道:“香灰放入嘴中,后人才可当皇帝,而挂在牛角的则是当将相。本是说了反话提防孩童,没想到你如此老实不贪,此乃天意!”便对天念道:赵家代代皇,杨家代代将,誓保赵家坐天下。”

这时,有位牧羊潘姓开玩笑说道:“潘家出宰相,专灭你杨家将。”另一位樵夫呼延氏,也开玩笑道:“呼延家出钦差,专逮你潘宰相。”

这则隐含了五代十国至北宋历史的传说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而是随着历史的进程愈加完善。唐末五代十国时期,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从后周的柴氏手中夺得政权,黄袍加身当上了大宋的开国皇帝,而北宋一朝,杨家将又为赵宋王朝保家卫国。

千古之谜引起了赵泉山的关注,他感到这则赵匡胤和犀牛望月的故事并非空穴来风。2010年,首届宋太祖赵匡胤诞辰大会在河南巩义举办,济源市赵姓文化研究会向与会赵姓宗亲交流有关宋太祖赵匡胤在济源的轶事,两地如出一辙的犀牛望月传说,让赵泉山惊喜万分:原来祖辈代代相传的犀牛望月、湖山发迹之地,就在豫西北的济源黄河三峡。他急忙来到济源,在黄河三峡高兴地进行考察,瞻仰了这个先祖发迹的圣地。回去向宗亲汇报了这个消息,又引起了世界各地赵姓宗亲对济源黄河三峡的向往,以后年年在巩义祭祖之后都要纷纷前来济源瞻仰犀牛望月地。




作者简介:李立政,河南济源人,现任市旅游业协会会长、市文旅集团文化总监。从事旅游工作30多年,在历史文化研究与旅游景观开发相结合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与人合著《河之洲在哪儿?》《中华文明圣地昆仑丘》,主编《赵姓简史》《中华赵姓发迹地-河南济源》,还有《老子悟道王屋山》等上百篇论文,在国内外报纸和学术刊物发表,为济源旅游发展和景区景点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文化支撑。
审核:文子 | 责编:王芳 |  编辑:陈丽 |  图片:网络
本文内容系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大河文学"(ID:daheliterature);首席法律顾问:河南北法律师事务所杨胜利律师;编辑微信:dahewenxue2017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