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程故里谱新篇-严昌洪序裴高才《程颢程颐传》

 裴高才文心飞翼 2020-09-15

导读:

   通过这部二程传我们不仅可以藉此了解二程在黄陂幼年启蒙与习文练武轶事,还可纵览他们从政、执教、治学、传道等方面的活动。尤其是书中对脍炙人口的“鲁台望道”“孔颜乐处”“如坐春风”“程门立雪”等千古佳话的来龙去脉——

上为严昌洪(右)裴高才于研讨会上,下为裴高才著《程颢程颐传》初版与再版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应裴高才先生之邀,笔者前往湖北黄陂拜谒了纪念程颢、程颐兄弟的中国名亭——双凤亭,吟诵着程颢的这首哲理诗《春日偶成》顿时心旷神怡。如今,裴先生新作《程颢程颐传》绣梓,我又先睹为快,不禁有感而发而涌向笔端

程颢、程颐兄弟,史称二程夫子二程先生他们是程朱理学的奠基者,宋代洛学的创始人,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可谓大名鼎鼎,而他们与黄陂的关系许多人却并不清楚。作者以传记文学的形式,钩沉了二程的家世与行状,对理学的形成与基本内核等深入浅出地一一予以解读,可谓功莫大焉!

二程夫子原籍河南洛阳,其祖父任黄陂县令,卒于该县。其父程珦年幼无力返乡,遂居于黄陂,后来还做了县尉。二程就是在其父任黄陂县尉时所生,并长于斯,学于斯。因此黄陂与二程夫子关系密切,不仅有许多关于二程的纪念建筑,而且还流传着不少二程青少年时代的传说。

作者向我们透露,二程的四传弟子、程朱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曾为黄陂二程祠所作《二程祠记》中清楚地写道:“齐安,在江淮间,最为穷僻。而国朝以来名卿大夫多寄居之……河南(今洛阳)二程夫子,则亦生于是邦,而未有能道之者。若程夫子,则其事业湮幽,既不足以表于当年,文词平淡,又不足以夸于后世;独其道学之妙,有不可诬者,而又非之德者莫能知之。此其遗迹所以不能无显晦之殊,亦其理势之宜然也。盖天圣中,洛人大中大夫程珦,初仕为黄陂尉,秩满,不能去,而遂家焉。实以明道元年(壬申)生子曰颢,字伯淳,又明年(癸酉)生子,曰颐,字正叔……”这里的“齐安,在江淮间”指的是黄州之黄陂。在唐宋时期黄陂属黄州管辖,唐天宝元年(724年),黄州曾改为齐安郡,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又恢复黄州府,辖黄陂、黄冈、麻城三县,宋朝大体沿袭唐制明清《黄陂县志·二程志》亦云:“二(程)夫子之生,有双凤投怀之兆,殆与元鸟之降,履武之祥,尼山之祈祷……”

进而,作者列举出黄陂作为“二程第一故里”,藏在深闺人未识的三大原因首先是距离二程时代350年之后的明景帝朱祁钰,于景泰六年(1455年)诏封河南嵩县程村为“两程故里”。又因为嵩县程村是程颐传授《易传》与逝世的地方。所以,圣旨在上,“两程故里”当然就美名远扬

其次,洛阳是北宋的文化中心,二程长期在洛阳传道授业,其“洛学”(即理学)也是在那里创立的。且二程父子长眠于今洛阳市伊川县程园。所以人们一提起二程,自然与洛阳联系在一起。

再次,中国历史上素有以祖籍或始祖地来称籍贯的习惯。而按照《辞海》里对“故里”的解释,它包含出生地、故居和原籍几层意思。而不少国家的法律,亦以出生地来确定个人的籍贯。故黄陂为“二程故里”真实可信。

也许是作者也是黄陂人之故,他特地根据明、清《黄陂县志》和《程氏族谱》记载,给我们叙介了家乡名胜双凤亭与二程夫子的来龙去脉——

相传二程母亲侯氏曾梦“双凤投怀”,于宋明道元年1032年)正月十五日子时生于黄陂县城西的草庙巷,即二程故居之思贤堂生颢次年宋明道八月十五日午时生颐。二程长大洛阳,并且成了著名思想家。北宋大观年间二程逝世后,人们为景仰缅怀先贤,便在县城里修了一座清远亭。南宋时改称“双凤亭”,取侯太夫人梦双凤生二程之意。一说二程聪颖过人,道德文章名满天下,人称“双凤”,亭因此而得名。

到了明洪武三年(1370年),黄陂在二程故居立程乡坊以为纪念。明天顺七年(1463年)佥事沈靖复建双凤亭于鲁台山麓二程祠内,清康熙五年(1666年)县令杨廷蕴移建于山上。清嘉庆年间重修,道光十年(1830年)邑人刘云衢捐资再修,后又遭狂风吹倒。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县令萧恩荫召集邑人金光杰、周超献、周恒渠会议重建,增修石楹,环植林木,顿复旧观。现存建筑即为当时所置。亭中有石砌方形碑,四面镌刻有《重修双凤亭记》等碑文四篇,碑额上刻有“双凤沐日”“父母教子”“及弟登科”与“富贵荣华”等浮雕。“双凤亭”金字匾额,为1962年重修时当代文坛巨匠郭沫若所题。

在正史里,二程少年生活鲜有记载,裴著正好是有益的补充。书中说,二程少年读书时,为儒家学说折服,十分向往孔子,乃筑台山顶遥望东方鲁地,该山故名“鲁台山”。鲁台山在县城东边,跨滠水河数十步的地方山周围昔有苍松数十株,郁郁葱葱。明景泰年间(1450年)同知蔡绶建二程祠于鲁台山下,岁时俎豆,祭祀二程。成化年间(1460年)知县李恒改旧祠为学堂,复建新祠于前,屡圮屡建。明正德三年(1508年),县提学陈凤梧将二程祠改建成二程书院,附近的甘露山还建有甘露书院。从此,“鲁台望道”作为书院尊师治学的美谈,代代相传从黄陂走出了一批批名扬中外的政治家、科学家、教育家、思想家和艺术家。

不仅如此,少年二程还在这里留下了不少文化遗存。鲁台山东边有湖名流矢湖,相传二程练习射箭,曾流矢于此。山下有聪明池,在二程祠内,相传蛙不鸣,蚊不叫,旱不涸,水不溢,后掘土得一石龟,中有八卦,被人窃去,这四种奇怪现象不复存在。二程当年在此攻读,凿潭喻道,故池中筑亭,称涵虚亭。有碑文云:“半亩方塘一个亭,森森万象入虚明。百年心印今犹古,怪得蚊蛙不敢鸣。”池前数步为前川,即“傍花随柳”处,昔日花红柳翠,程颢曾有《春日偶成》诗记其在此纪游之乐:“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二程祠前半里地有理趣林,二程当年读书时植柏为林,情与景会,理与心契,虽在陋巷,而乐得其趣。此外,白云洞”“西郊桥(又称程夫子桥)、晒书台等都是二程游之处。

作为第一部全面系统解读二程夫子的传记文学,我们不仅可以藉此了解二程在黄陂幼年启蒙与习文练武轶事,还可纵览他们从政、执教、治学、传道等方面的活动。尤其是书中对脍炙人口的“鲁台望道”“孔颜乐处”“如坐春风”“程门立雪”等千古佳话的来龙去脉,一一进行叙介,定能引起读者的极大兴趣,也会引起专家学者的关注。

通览全书不难发现,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形成了二程思想的重要境界,尤其是二程激流勇退、冷静观察与勇于担当的思想文化,是对中华文化特殊的奉献和创造。他们在政治上主张重民保民,在经济上力倡以农为本,在伦理上坚持以义致利与克私为公,在教育上认定教育为兴国治邦之本等精神实质,与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也是相通的。

今天,我们高兴地看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促进了对二程文化的发扬,二程文化的时代精神价值日益彰显。这就是二程兄弟新理学为代表思想文化作为民族传统的独特魅力。

(严昌洪:著名史学家,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相关链接

姆妈的手-裴高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