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裴高才激情讲述华裔奇才故事-图文、视频

 裴高才文心飞翼 2020-09-15

导读

    “盘龙”迎归客,“双凤”忆故人。2015年7月3日,来自湖北省作家协会、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台湾成功大学、湖南《书屋》杂志社武汉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湖北教育出版社以及美国《美华论坛》杂志社等地的作家、评论家、文化学者,聚首于长江流域第一古城——商代盘龙城地区,出席裴高才著《田长霖新传》首发与研讨暨田长霖文化论坛。各位专家学者通过探寻这部传记文学作品的史料丰富性、文学艺术性与思想性,透视作者与传主田长霖的家国情怀。现予以分享——


上为电视专题片:裴高才传记文学创作谈;下为《田长霖新传》研讨会的部分人员,右起谢克强、樊星、高晓晖、古远清、陈元生、裴高才、董宏量、钱道波、周娟

讲好华人故事,流淌家国情怀

——《田长霖新传》作品研讨暨田长霖文化论坛综述

裴高才(右)向田长焯介绍研讨《田长霖新传》的文化学者

家国情怀,激情四射

史书千万卷,字里行间都含有“家国”的意蕴。《大学》有云:“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这段论述将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串连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奠定了国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理想和行为准则。古往今来,社会变迁、沧海桑田,中国人不论走到哪里,哪怕是在异域功成名就,均始终遵循这一“修齐治平”古训。裴高才笔下的主人公——当代华人教育家、科学家与社会活动家田长霖,就是其中的一位杰出代表。

陈元生(武汉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三十年来,裴高才一直孜孜以求,为华人翘楚树碑立传,在新近推出的这部《田长霖新传》中,他站在中西文化相融相合的角度,从田长霖的家世入手,介绍其在大洋两岸求学、治学与治校传奇,以及他大智大勇、频频突破美国社会无形的“玻璃天花板”,不遗余力地推进中美教育、科技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的故事,生动地再现了传主“真诚待人、勤奋做事”的正面人生。

裴高才著《田长霖传》三版本书影

田长霖为什么能以一个移民的背景,在异域走向成功?作者首先从乡贤文化及其家庭教育的熏陶进行了演绎。诸如田氏祖、父两代均毕业于望鲁书院(纪念生长于斯、学于斯的程颢、程颐之书院)的间接影响,田长霖就读于励志小学与位育中学,以及传统家教的直接影响。接着,他以一连串迭宕起伏、生动传奇的故事,印证了田长霖是中西文化相融相合的典范。如田长霖践行“为人持中庸之道,科研走极端”的理念。十余年来,我见证了高才从发起成立黄陂作协,到创作《首义大都督》、《程颢程颐传》、《木兰传说》、《孝义感动中国》与《田长霖新传》等传记与文化专著的过程。这些专著已经成为湖北、武汉同台湾,乃至海外文化交流的蓝本,如黎黄陂为代表的辛亥革命人物研究与二程文化研究活跃于海内外,《无陂不成镇》、《“铸剑”先驱蔡以忱》在台北首发与研讨,《程颢程颐传》走进中华文化论坛,《孝义感动中国》入选全国农家书屋书目,《木兰传说》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等,而木兰生态旅游区晋升为国家级“5A”景区,也与包括高才在内的一批文化人的推介息息相关。今天,正当湖北黄陂在紧锣密鼓地筹建田氏文化博物馆与二程书院之际,田长霖文化论坛首次“回家”举行,这对于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田长霖现象,弘扬田长霖精神,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

20150703 《田长霖新传》首发捐赠式  

田长焯(美国《美华论坛》英文杂志总编辑、西雅图抗战史实维护会发起人、美国田氏教育基金会理事长):我与裴先生自1992年相识,虽然我年长他三十,但我们心有灵犀,可谓“同志加兄弟”的忘年交。他为六弟田长霖作传,十余年来多有用力,三易其稿:从《田长霖传奇》、《教育家田长霖》到今天的《田长霖新传》,一部比一部更有深度、把握趋于精准。书中述及我们兄弟在台湾与海外取得成就的重要因素时,他归纳为是中华文化植根于我们的血液里。可以说,这是画龙点睛。的确,我们虽然身在海外,但我们的心肺都是中国的。幼年时父母的言传身教,我至今记忆犹新。我在汉口读小学期间,所接受的传统文化教育永远铭刻在我心里。当年老师教唱的《上学歌》和《大路歌》等,我现在仍然能脱口而出。《新传》中披露,长霖四岁时,汉口沦陷,我们一家成为难民,长霖上幼儿园唱的第一首歌就是日本歌,这成为他心中永远的痛。我也感同身受,家严永谦公为了不让我们在汉口接受奴化教育,毅然放弃家产逃难到上海法租界,让我们受到良好教育。抗战胜利后,家严引导我们目睹被倭寇蹂躏得满目疮痍的祖国河山,谆谆嘱托。我们上大学时,他又为我们选择了经济、教育与理工科等专业,就是希望我们日后为重建祖国略尽绵薄。这也是我们兄弟在美国投身维护抗战史实活动的内在动因。

刘文华(湖南教育出版社编审、《书屋》副主编):高才兄是我们《书屋》的老作者,却一直缘悭一面,但我们文心相通,可谓神交。去年,他从众多的候选人中脱颖而出,以传记作家身份,其《钩沉名人俊彦的五彩梦》,入选我社编纂的国家社科基金资助的重点图书《100个人的中国梦》。此次我们有机会相聚于盘龙古城,并研讨他的新作《田长霖新传》,感触良多。该书给我的第一感觉是,作者在叙介乡邑文化浸染下的主人公时,其家国情怀深挚,创作激情四射,有如湘人看湘,情满于斯。他把对乡贤的敬奉与爱戴,化为万千文字,让故里乡贤生的形象生动活泼起来,并且据实以表,融于无痕。他刻画主人公时,援引史料丰富,故事情节呈现完整,人文脉络与家族传统交待恰当。这不仅彰显了黄陂这块人文宝地的文化优势、精神特质,而且透视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这也充分证明了高才兄对以黄陂为代表的大武汉文化的热爱,他同笔下的传主一样,血液中均流淌着家国情怀、沸腾热血。

与此同时,高才兄以乡贤为对象的传记文学作品,也为《荆楚文库》平添了一笔绚丽的色彩。荆楚文化与湖湘文化一脉相承,楚湘本为一体。《湖湘文库》与《荆楚文库》一俟合璧,湘楚文化的完整性就显现出来。据悉,裴兄的《首义大都督》《辛亥首义百人传》已经初选《荆楚文库》的候选书目的“半决赛”,从中略见一斑。

文史兼备,掷地有声

在《田长霖新传》中,作者为了践行胡适先生倡导的传记创作理念,他以实在的态度,以大洋两岸解密档案与民间原始史料,以及传主的音像资料为依据,设计传奇般的故事结构,以散文式的语言,力图通过“实在身份,实在神情,实在口吻”的铺陈,讲好华人在异域打拼的曲折多致的故事,使之成为益智谕人之作。

古远清(中)裴高才(左三)与黄陂青年作家

古远清(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世界华文文学研究所所长、著名批评家):湖北黄陂是一个名流辈出的文化重镇,我同黄陂籍的著名爱国学者胡秋原、“玫瑰诗人”彭邦桢,曾有过一段文事交往,裴高才先生在创作《胡秋原全传》与《玫瑰诗人》时,曾采访过我,我还参加过其作品的选题论证会。今天他的《田长霖新传》,则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伟大、崇高的华人形象!激进分子视田长霖为“人民公敌”,给他做坟墓,甚至暗杀他,田长霖却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直到化险为夷。可惜,在中国大陆、台湾与香港的大学里,没有一位像田长霖这样的大学校长。《新传》以大量的史实,再现了传主的传奇人生:他不仅是柏克莱加大最佳教授、还是世界知名的科学家,更是一位会筹钱的校长,美国众多大学无人与之伦比。这部作品最大特点是真实性,人物形象也很丰满。可谓真实、动人,可亲、可感!这也再次证明了传记文学界的一个现象:“他传”好于“自传”。我建议有关部门将《田长霖新传》改编为电视剧,让它惠及更多的受众。

刘文华:通览《田长霖新传》,文史兼备,下笔有神在,掷地有声。传记文学自胡适倡导以来,蔚为壮观,在浩如烟海的作品中,林语堂的《苏东坡传》、梁启超的《李鸿章传》、吴晗的《朱元璋传》,甚至包含胡适的《丁文江传》,以及他参与订正的《齐白石自传》,都是值得推崇的大家之作。这些大家之作,贵在文史相通,以史见长。而高才兄在这部专著中,对于传主事迹的叙介,以及人物品格的刻画,棱角分明,立体真实,委实用力颇深。我通览过他的《程颢程颐传》、《首义大都督》等作品,每部传记后面均附有简明年谱,将人物毕生事略尽收其中,让读者、尤其是史家对传主生平有个粗略的了解。而《田长霖新传》则更为丰富,它集合了海内外史料,工整完备。其中大部分资料集中于台湾地区和美国,有的甚至流散于世界各地。但作者以史家的求实精神,不辞辛劳,来往穿梭于海峡两岸、中美之间,搜罗、抢救鲜为人知的“活材料”,打捞尘封多年的“死材料”。同时参考各家之说,并同传主生前音像资料进行互证,通过认真考订,精心选材,使作品的史实真实可靠,掷地有声。

刘文华(左)裴高才畅游双凤亭

《田长霖新传》注重细节与场景描写,别开生面。如作者描写田长霖之父田永谦在台湾英年早逝后,其母婉拒香港《新闻天地》杂志所募资助的捐款,并将其款项转赠给更加困难的贫寒子弟等,阐发其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子女人生观的影响。还着重描写了田长霖在美国为了改变华人的地位,参与发起“百人会”,出任柏克莱加大校长,并不遗余力冲破“玻璃天花板”进军白宫,尤其是他通过自己与克林顿的私交,促进中美关系向良性互动发展等大智大勇。从这些生动的刻画中不难看出,传主勇于担当的精神,就是楚人“不服周”与敢为人先的荆楚文化本色。

知人论世,益智励志

一部作品有没有生命力,就在于它的是否能益智谕人。换句话说,一部成功的传记文学作品就是要知人论世,揭示一个给人启迪的哲学命题,彰显作品的思想性。在《田长霖新传》里,作者通过钩沉田长霖的“美国梦”与“中国心”的和谐统一,试图解析“田长霖文化现象”。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学前校长陈佳洱在该书序言中如是说:“《田长霖新传》告诉我们:长霖兄的传奇经历,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成功范例;他的传奇之路,又是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相融相合的典范。

左起樊星与裴高才

樊星(著名评论家、武汉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湖北省作协副主席):多年来,高才兄一直立足于乡土,为黄陂人树碑立传,意在寻乡土文化之根。今天首发与研讨的这部《田长霖新传》,很好看!不仅情节迭宕起伏,颇能吸引读者眼球,而且通过生动感人故事的铺陈,折射出颇具特色的“田长霖精神”。在我看来,田长霖精神至少由三个关键词构成:艰苦奋斗、慈悲为怀、勇于担当。作者描写田长霖攻读博士时,通过写他吃豆腐乳、住廉租房,为省钱用纸箱装脏衣服,甚至被警察怀疑是小偷等细节,表现了主人公艰苦奋斗的精神。西方普遍信奉基督教,但田长霖却信奉佛教,保持了民族的信仰。慈悲为怀是佛教的根本,在传主田长霖身上得以充分体现:他不仅关心柏克莱加大的师生,甚至关心曾经因刺杀他而毙命的罪犯的家长。我曾去过柏克莱,一位朋友告诉我,有许多华人在美国奋斗,工作业绩突出,却不愿担任行政职务或社会职务。而田长霖的兴趣本来是教学与科研,但他为了改变华人在美国的地位,奋然前行,勇于担当,频频冲破“玻璃天花板”,成为美国历史上一流大学的首任华人校长与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首位亚裔委员。所以,这是一部励志之书。

     高晓晖(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评论家):今天研讨高才兄的新著《田长霖新传》,既是纪念田长霖先生八十华诞,更是对田长霖先生生平事迹的缅怀和致敬。20年前,我编辑《今日名流》时,高才兄在杂志上发表过叙介田长霖先生生平事迹的特稿,此后他志坚行笃,用心一处,才有了这部长达32万字的《田长霖新传》的问世。不久前,有朋友曾写信给我,建议省作协重视传记文学创作,我也觉得湖北传记题材资源丰厚,但发掘不够。这些年来,高才兄一直致力于家乡人文资源的挖掘,难能可贵,体现了他对家乡的赤子情怀。《田长霖新传》揭示了 “田长霖文化现象”。它通过讲述田长霖及其家人在异域打拼矢志报国的“中国故事”,凸显的是桑梓情怀、中国之心。在高才笔下,田长霖先生开放的视野、创新的精神和拼搏的勇气,令人感动,且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

董宏量(中国冶金作协副主席、武钢文联副主席):从十多年前武汉长篇小说笔会,高才第一次把书稿发到我的邮箱里,让我审读开始,至今他已推出了一部部大作,作品越来越成熟。我认为,他对弘扬黄陂地方文化乃至荆楚文化,是作出了可喜的贡献的。这次研讨新作,我觉得很有意义。田长霖是华人的自豪,其人生历程是相当独特的。早年,严复先生在《天演论》中提出过“信、达、雅”的问题。我认为,传记文学就要讲究信达,信就是真实可信,达则是生动可读,并有所启示,耐人品味。要写好当代人物的传记是相当不容易的,尤其是田长霖这种经历独特、享誉中外的名人。作为老朋友,我希望高才今后在作品的文学性与思想性方面,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因为传记文学虽然不是畅销书,却是长效书。历史人物写好了,可以超越小说,成为传世之作。

20150703《田长霖新传》首发赠书式海内外 嘉宾

谢克强(湖北省作协原副主席、《炎黄》杂志执行主编):裴高才写过很多传记,每部都寄给我过目,我认为《田长霖新传》是写得比较好的一部,写出了传主的精神风貌。他把传主放在社会、历史背景中去写,通过家族背景、社会背景的渲染,揭示人物成长的心路历程。其次,通过生动的场景描写,鲜活生动的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在《家教定情》那一章,既客观地道出了花季少年的情窦初开,又通过心理活动的描述,把人物写得很有品味。又如女方家长提出:不拿博士就不嫁女儿。田长霖真的在最短时间拿到了普林斯顿大学的博士学位。又如,投资中微公司的心态描写,也入情入理。该书的第三个特点,就是写出了传主的家国情怀、独立自主的精神操守。如,赵紫阳访美与田长霖用中文话别,美方竟然酿成“外交事件”;田长霖就国内的高校改革,向邓小平直抒胸臆,足见其浓郁的家国情怀。总之,通读此书,让我们认识了一位学贯中西的知识分子的崇高品质与风范。我认为,这是一部对青少年颇有教益的励志书籍。

左起陆才坚与裴高才一起采风

陆才坚(湖北教育出版社编审、党委副书记):2010年底,我在《皮明庥文集》研讨会上,与裴老师相邻而坐,相见恨晚,从此莫逆于心。裴兄立足荆楚,放眼华夏,情寄乡贤,墨铸春秋,其作品独具特色,别无他店。缘于此,从辛亥百年开始,五年间我们三度合作,我社共为裴兄出版了四部著作。其中《首义大都督》获得武汉优秀社科成果奖,《程颢程颐传》走进中华文化论坛,《孝义感动中国》被列为全国农家书屋目录。作为教育出版社,出版知名教育家的传记《田长霖新传》,这是我们的一种责任。事实上,这些年来,我们相继为荆楚名流与乡贤出版了多部文集。如李时珍、杨守敬、熊十力、王元化、皮明庥等名流文集。我们期待与裴兄再度握手。

(本文系周娟 刘芳根据作家、学者发言录音整理,并经当事人审定)

本文系周娟 刘芳根据作家、学者发言录音整理,并经当事人审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