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滔滔海峡缕缕情-湖北作家“登台”亮相(1)

 裴高才文心飞翼 2020-09-15

导读:

    二三十年来,首先是拙作《盘龙城》《黎黄陂》等就先后在台湾《湖北文献》、《文讯》与《传记文学》等刊物上选载或连载。还有拙作《田长霖传奇》、《玫瑰诗人彭邦桢》等十余部相继赴台交流,其中,中国现当代文化名人胡秋原、“台湾“中央大学”前校长余传韬、新党主席郁慕明等先后为拙作题词,著名诗人、翻译家宋颖豪为拙作作序,与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等进行面对面交流,《冯铸》在台湾市场上架……

《无陂不成镇》台北首发式暨作品研讨现场

一波三折

在两部拙作赴台首发与研讨期间,笔者既与老友重逢,又交谊了神交已久的台湾著名作家司马中原先生,著名清史学者、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冯明珠等一批文化名人,现就赴台交流的台前幕后的一些细节分享给诸君。 

在我从事涉台工作十余年期间,台湾朋友的邀请函收到一大叠,但本人在二十世纪却一直未能成行。究其原因大抵有三:一是价格高。台湾尚未开放陆客赴台旅游时,公务团赴台交流,最初每人需26000元人民币,即便是开放旅游后,也得18000元。二是不对等。多年前,台胞赴大陆旅游半个月仅需6000元人民币,而我们赴台交流竟是他们的四倍多,比出国旅游还贵。三是手续繁琐。

由于前述原因,尤其是台湾“绿色”执政时期,两岸交流限制过多,手续繁琐,有时一个交流团排队一二年才成行。这样一来,赴台交流人员不得不论资排队,2004年好不容易排到我头上,因省作协有出访俄罗斯的机会,我便放弃了赴台,选择了首访俄罗斯。

郁慕明(左二)书赠裴高才(右一)“人文黄陂”

那是一个盛夏时节,著名作家、武汉作协主席董宏猷,副主席、诗人王新民二兄邀我赴台采风,行前我问了一下价格,不到公务团的一半,我便欣然加盟了武汉作家乃至湖北作家的首访组团的台湾之旅。

由于是作家赴台采风,与普通旅游者一样待遇,手续简便快速,只需到出入境管理处照相填表即可。在填报身份证号码之后,就明白审批程序。

 是时,我与旅台乡贤白正亮、张诚学、范延中、乐和、萧人荫诸公交往十六七年,他们得知笔者即将访台,而且拙作《无陂不成镇》初版刚刚面世。他们非常兴奋,几乎是一天一个越洋电话,并主动提出希望趁此机会在台北举行拙作《无陂不成镇》首发式暨作品研讨会,时间初步定于7月下旬。

诗人王新民主持研讨会,右二起董宏猷、台湾作家桂文亚

图书首发与研讨需要将图书先行运抵台北,我遂于7月16日委托黄陂邮政的汪振南主任邮寄两件《无陂不成镇》图书到台湾。经汪咨询,可通过特快专递或包裹两种形式邮寄,最后选择了价格便宜一半的包裹。

哪知,到了22日,邮政突然退回了一件。我当时不禁一惊,因为我们的行程是经“小三通”畅游台湾,即先乘机到厦门,再坐喷射船抵金门,然后乘支线飞机到台北。若是两件先后退回,就要携带两件图书在厦门与金门转船、转机,而每人只能携带20公斤行李。这样一来,沿途托运、搬运将很不方便。

裴高才于日月潭边同邵族妹

还好,经汪查询,原来是两岸开放直接通邮后,邮政报表改用七联单,而退回的那件图书是用的五联单。我只好于当天下午迅速将这件图书改用特快专递邮寄了。为稳妥起见,在启程前夕,我与正亮兄通了电话,他说已经收到了一件,方才放心。

也许是老天爷有意考验一下我的意志力,赴台前一周,笔者骑电动车时不小心摔了一跤。造成膝盖巴掌大一块脱皮,老伴埋怨我不小心,儿子希望我取消行程。

当时,我到诊所简单处理了一下伤口后,只买了一支绿药膏涂擦,开始两天伤口还好。只是启程的前夜觉得伤口有点感染,只好及时抱佛脚,于出发前当天清晨到诊所打了一瓶点滴,并开了一瓶活化碘以便途中外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