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 是 自 驾 地 理 的 第 199 篇 原 创 主 文- 1 最近 看了一个保护国际基金会做的片子 全长只有1分56秒,台词253个字 却足够震撼,先给大家欣赏下: 近年来关于景区、热门旅行地 垃圾遍地的新闻屡见不鲜 今年从4月10日年宝玉则不得不关闭 8月初“天空之镜”茶卡盐湖变垃圾场 到国庆后“徒步天堂”贡嘎垃圾围山 国庆后的贡嘎。图/远山 眼见着被毁坏的地方越来越多 将来要被关闭的景区越来越多 我们除了冷眼旁观和做键盘侠 还能做什么呢? 也许文章开头的片子 能给我们一剂猛药: 大自然可以不需要人类 人类却离不开大自然! “最能怼”的科学家丁仲礼 也曾有过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发言: “地球用不着你拯救 地球温度比现在高十几度的时候有的是 地球二氧化碳的浓度 比现在高10倍的时候有的是 地球都是这么演化过来 毁灭的只是物种 毁灭的是人类自己 所以是人类如何拯救人类 不是人类如何拯救地球。” 2 自人类觉醒以来 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就从未停止过 哥伦布、马可波罗、麦哲伦 徐霞客、郑和、余纯顺... 探索未知的欲望 让人类进步更快 让我们了解自然,了解到人本身 羊湖。摄影/阿秋哥 到今天,这种基因里对大自然的好奇 促使越来越多的人以各种方式走在路上 “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 成了一种经久不衰的世界潮流 但是很快 在旅游经济繁荣发展的背后 关于旅行者与大自然的矛盾凸显出来了: 随着一个地方的探索、发现 到大量人群的跟随和涌入 将造成让人痛心的伤害和破坏 能想象吗?这是以美景著称的川藏线。图/林鹏 越是“网红”的地方 越容易被摧毁 从发现到消失的速度如此之快 我们还要不要远足旅行? 那些风景秀美的地方 还要不要被广而告之? 不去旅行,有人说是宅、没出息; 去吧,又有人说不去就是最大的保护; 不建设,说这个地方没开发、太原始太落后; 开发了,又说破坏大自然... 有多少人也是这样想的呢?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 我们陷入了这样那样的矛盾当中 怎么办? 我们是消极地环保、哪都不去 还是有更好的办法? 湖北恩施大峡谷景区 ▼ 现在有不少景区 开始搞“捡垃圾换门票”的活动 更有很多热爱旅行、热爱大自然的人 在身体力行地自发去捡垃圾 ▼ “每次穿行腾格里沙漠,或多或少可以看见一些旅者没有将垃圾处理带出,啤酒瓶、易拉罐散落沙漠,塑料袋更是随风飞舞,对与深爱户外的越野人来说,是看在眼里痛在心里。” 11月24日、25日 越野e族甘肃大队白银分队 征途四驱汽车俱乐部 再次组织成员把必经之路 两旁散落的垃圾尽最大可能收集带出 投往垃圾回收点 大家热情高涨地拾捡着垃圾 “我们尽些微薄之力, 为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偶遇当地牧民为他们的举止点赞 迎着暮色夜归,把500斤垃圾载回垃圾回收站 旅行、探索未知是人的本性 我们是不可能阻止的 “除了脚印和美好回忆,不留下任何东西” 是老生常谈了 我们无法要求所有人 只有先从自己做起,影响身边的人 露营后把垃圾带走,是件很酷的事情。摄影/蒋义 3 说件有趣的小事吧 有一次小编跟着老大出去玩 赶路的途中随便找了家路边的餐馆吃饭 那家餐馆贪省事儿 用的碗筷都是一次性 大家知道,其实这是很常见的 但你猜怎么着? 老迈竟然在餐馆附近兜了一圈 愣是给买了一双正常的碗筷回来! 外表老司机,心里住着个“小公举” 当时小编和同事心里的OS是: 老大真是到哪都很讲究啊! 后来小编再和老迈聊到这件事 才知道根本不是“讲不讲究”的问题 他说: “我喜欢开车去看世界,自驾本来就已经不环保,因为在这方面我碳排放量超标了,所以尽可能在其他方面减排,比如:绝对不用一次性的东西。为了爱好,你只能约束自己。” 最后,想跟大家聊聊: 在旅行当中还有什么环保的好点子? 有的人出门总喜欢带上保温杯 一到服务站就装热水 不管TA“油不油腻”、“老不老土” 从环保角度上看 这是值得宣扬的,毕竟少买一瓶矿泉水 就少产生一个塑料垃圾 有的人出门就带环保袋 其实这是很“时尚”的 坚决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这种环保意识很时尚不是吗? 我们今年为阿拉善英雄会 准备的每个营地必备的环保小绿袋 有的人不喜欢吃肉,习惯素食、简食 要知道吃肉也是碳排放量很高的 想想看一头牛要吃多少草场的草 才成就一身肥美的肉? 所以 不管你是为了减肥还是省钱 少吃肉的你 是一个非常棒的环保践行者啊! 感谢征途四驱汽车俱乐部 对本文提供的部分图文支持 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账号 · END ·
|
|
来自: 昵称71563362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