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外见闻】容子 | 高山之巅的“鹰巢”

 聚力阅读 2020-09-15

总第1202期

版权©️归原作者

 横跨德国和奥地利的阿尔卑斯山,是欧洲最高大的山脉,山顶终年积雪。眺望天际下的雪峰,无比壮观。就在德奥边境海拔1834米的高峰悬崖上,有座纳粹分子留下的建筑“鹰巢”。那年9月我来到德、奥旅行,参观了高山之巅的“鹰巢”。

“鹰巢”位于德国的奥柏萨尔斯堡的山顶,建设这座高山之巅的“鹰巢”绝非易事。当年为此专门开辟山路,凿穿一条很长的隧道山洞,修建了通往山顶城堡的电梯,耗资不少,“鹰巢”固若金汤。二战期间,英美联军曾多次轰炸这里,企图炸毁这个建筑,但都未能炸中目标,“鹰巢”就这样留存了下来。战后,德国去纳粹化,曾打算摧毁“鹰巢”,但由于“鹰巢”实在太结实,不易处理,故当地人建议保留,作为历史遗迹供人参观。现在“鹰巢”的资产属于德国政府,由一家登山协会对其经营管理,对外开放参观,所得收入捐赠慈善事业。每年都有很多游客来到德奥边境,前往“鹰巢”参观。

我们乘坐旅游巴士来到山下,转乘“鹰巢”景区专用登山的大红色巴士上山。红色大巴向着山颠的“鹰巢”驶去,沿途一侧是悬崖绝壁,另一侧是万丈深渊。深山里的松柏葱郁墨绿,茂密遮天。车子开到海拔1400米,开始下雪。越往高处,雪越大,最后一片银装素裹,雪松障目。红色巴士来到山上的停车场,我们全体下车,步行穿过隧道山洞。这是一条长124米长的隧道,直接从坚硬无比的花岗岩中凿穿,相当气派,同时露出一股阴森之气。走着走着,突然间,一个金碧辉煌的大厅呈现眼前!原来,进入到城堡电梯前的“候梯厅”了。

眼前是个门厅似的圆厅,穹顶很高,全部用同一规格的大石块砌成,坚固无比。电梯间的门框是用铜打造的,发出幽幽之光。豪华的电梯可容纳53人,乘坐它登上“鹰巢”仅需41秒。电梯是西门子公司当年生产的军用设备,性能极好,据说至今尚未大修过。真正的铜墙铁壁,可见当年德国军工业的实力。

乘电梯登顶,走出电梯,就看见了“鹰巢”——两层的高度(半层在地下),非常敦实,难怪不易暴露目标,未被盟军炸毁。城堡外围有个观光平台,走廊上悬挂着展览资料和历史照片,其中一张照片是希特勒和他的情妇爱娃及其纳粹同僚,站在观景平台上眺望远方。城堡内有餐厅、咖啡厅等,有一个大间,原是希特勒的办公室,现作为游客的茶室。紧挨着大间的边上,是个矮半截的错层圆形小间,原是爱娃的房间,现在空着,另外还有几个房间。如是晴天,从观光平台上向下眺望,可见湛蓝如镜的国王湖,还可远眺奥地利的萨尔兹堡。但是这天山上下雪,无法看到山外风景。

我们冒雪踏上了“鹰巢”外的山坡台阶,雪花飘落在山上,镜头里一片白茫茫。雪山之巅的“鹰巢”,在四周空旷的山谷间显得孤影独立。

当年,希特勒为写作《我的奋斗》第二卷来到这里,喜欢上了这个地方。于是,阿谀奉承的纳粹部下决定建造一座山巅别墅,作为送给希特勒50岁生日的寿礼。经过13个月及6000多名工人紧张地昼夜施工,1939年“鹰巢”终于完工。希特勒对这个“作品”颇为满意,经常和情妇爱娃来到这里度假。

“鹰巢”建成后,希特勒每年夏季7月至8月都来此办公,渐渐地“鹰巢”成了纳粹德国仅次于柏林的第二个政治中心。正是在这个风景优美的地方,希特勒签署命令吞并了奥地利,并和同僚一起制定了侵略波兰法国的计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很少有人知道这座希特勒别墅,直到德国被盟军占领,媒体才公开此事。至于“鹰巢”的名字,则出自英国记者瓦德·普理斯的一篇战后报道,由于城堡高耸山巅,加之第三帝国的国徽是一只老鹰,瓦德·普理斯称其“鹰巢”,故得名。

这幢别墅,的确就像老鹰栖身山颠的一个巢穴,大厅内肃穆的气氛与屋外的风光形成鲜明对比。如今,房间里还保存着墨索里尼当年送给希特勒的红色大理石壁炉。在希特勒与幕僚们曾经开会的会议厅里,展览着一些历史文件,播放着当年纳粹头目们在此策划占领奥地利、讨论战事的影视资料。件件证物,都记载着纳粹德国当年犯下的滔天罪恶。

“鹰巢”的一切都保存得完好,这一切让人记起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思着战争的残酷。“鹰巢”警示着今人:热爱和平就不要忘记那段罪恶的历史!正像涂鸦者在“鹰巢”地下掩体的墙上所书写的那样——“永远不要重蹈覆辙”。

这天,结束参观后原路返回。从1843米的高山上下来,经历了从冬季返回秋季的过程,沿途的白雪皑皑变为郁郁葱葱的苍翠。一日两季,神妙极了! 

2020年8月18日发表于《联合时报》

作者简介

容子,现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上海市外事翻译工作者协会会员。于1985年在《特区文学》发表日本中篇小说译文《破产制造者》等;1991年合著出版《中外文艺家及名作辞典》;2013年出版“母女诗歌集”《远方的梦》;2014年出版散文集《走出国门》(海外篇)《守望家园》(国内篇);2019年10月出版散文集《故乡在何方》。在《文汇报》《解放日报》《新民晚报》《联合时报》《杭州日报》《福州晚报》《今日上海》《上海滩》《档案春秋》《译友》等报刊及新媒体“上海纪实”、“朝花时文”、“上海观察”、“文汇APP”、“新民APP”等,发表过散文、随笔、纪实文、短篇译文等。


RECOMM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