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文阅读

 路口西瓜摊主 2020-09-15
旅游纵览 (下半月) 2017,(06),294-296

世界文化遗产的时空美学研究——以云南丽江古城为例

张彩虹 邓芳

普洱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作者简介: 张彩虹 (1986—) , 女, 四川眉山人, 硕士研究生, 普洱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教师, 讲师, 研究方向:旅游消费行为、旅游地理;; 邓芳 (1983—) , 女, 湖北咸宁人, 普洱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讲师, 研究方向:旅游管理。;

基金: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资助性项目 (项目编号:2016ZZX236); 普洱学院校级科研项目 (项目编号:2015xjkt12); 云南省教育厅课题 (项目编号:2017ZZX051) 资助;

世界文化遗产是人类共有的财富, 是现代人的精神家园, 时空美学视角是人们认识世界遗产的维度。本文选取云南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为研究案例, 以时间、空间为基础, 从中国人独特的时空美学观念角度出发, 对丽江古城的历史发展历程和空间布局进行梳理和分析, 阐释了丽江古城在时空美学方面的内涵与价值并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探讨了其形成原因。

一、世界文化遗产时空美学研究的理论背景

(一) 世界文化遗产的界定

1972年11月16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第1条对世界文化遗产的界定为: (1) 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建筑物、碑雕和碑画、具有考古性质成份或结构、铭文、窟洞以及联合体; (2) 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单立或连接的建筑群; (3) 从历史、审美、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类工程或自然与人联合工程以及考古地址等地方。这个定义明确提出了看待世界遗产价值的多个角度, 包括“历史”、“艺术”、“科学”、“审美”、“人种学”或“人类学”。

(二) 时空美学概述

战国时期的著作《尸子》, 最早界定了时空概念:“上下四方曰宇, 往古今来曰宙”。此处的“宇”和“宙”分别指空间和时间。《说文解字》曰:“时, 四时 (四季) 也”、“空, 窍也。从穴 (洞穴) 、工声”, 可见中国古人对生产劳动、星辰运行的细心观察形成了时空的观念。在美学视界中, 时间、空间都具备“情感性”, 时空是一个与人的生存与活动密切相关的概念。中国作为农业文明大国, 有着悠久的农耕文明和广阔的耕地面积, 在长期的农业生产、生活中自然形成了扎根在中国人思维里的强烈的时空观念, 并由此催生了独特的审美意识。《诗·王风·采葛》所述“彼采葛兮, 一日不见, 如三月兮。彼采萧兮, 一日不见, 如三秋兮。彼采艾兮, 一日不见, 如三岁兮”其中“一日”、“三月”、“三秋”、“三岁”都表时间, 随着时间长度的增加, 相思情感也愈来愈烈。吴功正认为, 此诗“没有时间, 就失去了它的基本框架。而这里的时间观念成为美学意蕴的最佳符号。由此可见, 抽象和枯燥的时间观念之所以能审美化, 是因为情感化的缘故。”亚里士多德的空间“场所” (places) 理论认为人类创造并体验空间感受 (sensation of space) , 进而产生出对于特殊场所的“情感” (feeling) 。从陆机《文赋》中“观古今于须臾, 抚四海于一瞬。”我们可以看出古人开始关注时空, 进而关注人生甚至整个宇宙, 去探索和追寻美的理想和自由。恩格斯也曾指出:客观世界的“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是空间和时间。”因此, 可以说古人的审美观念蕴含了时间和空间的统一。可见, 时空维度对美学的价值在于美的存在感、体验性, 这构成了我们研究旅游审美对象的一个重要基础。

二、云南世界文化遗产时空美学分析

截至2016年07月, 中国共计50个世界遗产项目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居世界第二。其中, 云南省有5项名列榜单, 如表1云南世界遗产概况一览表所述。

表1 云南世界遗产概况一览表    下载原表

表1 云南世界遗产概况一览表

至此, 云南世界文化遗产占中国世界遗产的1/9, 居全国第二, 仅位于拥有6处世界遗产的北京之后, 与四川并列拥有5处世界遗产的大省。而丽江古城是云南第一个成功申遗的项目。

(一) 丽江古城时间美的阐释

丽江古城形成于宋末元初, 1253年, 蒙古军南征, 木氏先祖阿宗阿良迎降归附元世祖忽必烈。元朝是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统一全国的朝代, 元朝的统一, 结束了自唐末藩镇割据以来中国的南北对峙、五六个民族政权长期并存的分裂和战乱局面, 推动了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元朝在民族文化上采用相对宽松的多元化政策, 尊重各个民族的文化和宗教, 并鼓励国内各个民族进行文化交流和融合, 直至明朝达到鼎盛, 但这种团结和谐的局面持续至今。因此, 丽江古城形成时独特的时代背景, 创造了古城历史悠久、意味深远和包含多元文化的大美, 为当代人民留下了时间的记忆。

1986年, 丽江古城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是“南方丝绸之路”及茶马古道上的重镇, 完整地保留了宋、元以来形成的历史风貌。

根据国务院2008年4月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 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应符合以下表2中的五项条件。

表2 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条件表    下载原表

表2 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条件表

丽江古城是中国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两座古城之一, 满足世界文化遗产遴选标准中的第 (II) (IV) (V) 三条, 具体见表3。

表3 丽江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满足标准情况表    下载原表

表3 丽江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满足标准情况表

无论是作为历史文化名城还是世界文化遗产项目, 丽江古城能够申报成功, 与其在时间和空间方面有着重要且独特的意义关系密切, 比如“历史风貌”、“传统格局”、“一定时期”、“文化区域”等。上述分析再次证明了世界文化遗产项目丽江古城具有自身独特的时空美学价值。

(二) 丽江古城空间美的阐释

中国封建社会都城规划的指导思想典籍《周礼·考工记》中记载:“匠人营国, 方九里, 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 经涂九轨, 左祖右社, 面朝后市, 市朝一夫”。但从图1丽江古城总体布局图却不难发现丽江古城旧城区的街道呈非对称性不规则分布, 以四方街为城市的中心, 通往四面八方。

图1 丽江古城总体布局图

图1 丽江古城总体布局图   下载原图

图2丽江古城与元大都总体布局对比图可以清晰看出:元大都的特征突出以宫为中心, 中轴对称、轴线分明、井然有序, 以中为尊、方正严谨、主次分明, 都城显得庄严肃穆, 充满了礼仪的规范和神圣的气氛。而丽江古城却与之迥然不同:城中无规矩分布的道路网亦无森严的城墙, 玉河在玉龙桥水车被一分三为上、中、下三河, 后又被分成大大小小数十条河流孕育古城, 与周边的山脉一起, 形成了和谐自然的城市生活, 这受益于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对古城生活空间的影响。中国美学思想注重五行协调、阴阳互济, 其虚实、动静等是中国美学理论思维不可缺少的重要概念, 对中国审美意识影响巨大。《老子》最先提出“万物负阴而抱阳, 冲气以为和”意即阴阳无处不在, 且通过彼此调节而最终达到统一和协调。丽江古城“三山为屏、一川相连”的布局严格遵循了中国独有的“负阴抱阳”风水观。丽江古城山水结合、刚柔相济、自然和谐融“山水城”于一体, 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中“天人合一”的宇宙整体观意识的体现。同时, 丽江古城也是我国四大古城中保存最为完整的古城, 从今日的发展可以捕捉到昔日的繁华, 为当代人民留下了场所的记忆。

三、云南世界文化遗产时空美学成因探析

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时空上的独特美的形成原因可以归结为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是基础, 别具一格的人文因素又增强了丽江古城保存和发展的动力与活力。

图3 丽江古城卫星图

图3 丽江古城卫星图   下载原图

(一) 自然因素

丽江古城位于东经100°14′, 北纬26°52′, 海拔2400余米, 云南省西北部, 云贵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衔接地段, 北依象山、金虹山, 西枕狮子山, 引河穿城、家家流水, 因而整个城市的布局依山就水、错落有致, 完美创造了一处“春季东风徐来、夏季热风易散、冬季寒风易挡”的古人宜居天堂。丽江古城的独特性之一还在于它是一座没有城墙的古城, 据说是因为丽江统治者姓木, 如果筑城, 势如木字加框会形成“困”势, 不吉利。事实上, 从空间距离来说, 土司背靠朝廷, 距当时的元大都北京甚远, 可以安心称雄一方;再者, 从图3丽江古城卫星图和图4丽江古城实景图可以看出, 从自然环境看, 古城本来就有山川、险关环绕, 形成天然屏障, 如果再筑城墙, 无疑是多此一举, 还会破坏人与环境的和谐友好的氛围。

图2 丽江古城与元大都总体布局对比图

图2 丽江古城与元大都总体布局对比图   下载原图

(二) 人文因素

丽江古城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 共有12个世居民族, 民族文化的交融使得古城的发展充满了活力:第一, 对自由开放的追求。丽江古城的先民以纳西人为主体, 其性格开放, 一向追求自由, 视其居住的城市为一个开放的村庄集镇, 与周围的村寨和自然环境血肉相连、不可分割, 更乐于居住在一个没有城墙禁锢的城市中;同时, 他们乐于同各族人民交往, 进行商贸, 成为了茶马古道上独具特色的货物产地和中转集散地, 为古城创造了灿烂的商贸文化与发展活力。第二, 对和谐相处的渴望。政治上, 丽江土司与邻近的南诏、大理等地方政权相处和睦, 没有近邻之忧。经济上, 商贸交往中体现的是各族文化的交融、团结, 而和谐稳定的政治局面是其经济发展的需要。第三, 对和而不同的坚持。古城引水入城, 而古城当时统治者为木姓, 这正好符合“木生火, 火生土, 土生金, 金生水, 水生木”的中国五行协调思想。而这种思想则根源于中国古代汉族人民对星辰的自然崇拜, 即以日常生活中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作为构成宇宙万物及各种自然现象变化的基础, 相互渗透, 相互对应, 形成自然界的运动规律。但丽江古城引水入城不单是因为五行学说的影响, 它还能为城市带来灵动与生气, 且具有极大的实用价值。丽江古城拥有的古老的供水系统, 特有的“洗街”活动至今仍在城市生活中发挥着有效的作用, 是用人的智慧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成功典范。从图4丽江古城实景图和前面的分析还可以看出木府的建筑布局与中国传统建筑遵循的礼制布局思想比如中轴对称相吻合, 但整个古城布局呈无规则状态, 古城根据自己的具体条件和传统习俗结合汉族、白族、藏族古建筑的优良传统形成了自己的布局、结构和形状。这是纳西文化的包容美、自信美, 也是一种追求进步、积极探索扬新的文化美。

图4 丽江古城实景图

图4 丽江古城实景图   下载原图

四、结语

丽江古城代表着人对所生活的世界认知上的进步, 也是在生活实践中对美的一种渴求与坚持, 独特的自然因素和和谐的人文关系共同造就了这个有着强烈的时空美感的世界文化项目。当今的利用与开发, 有些急功近利、贪大求全, 应该引起我们静心反思。而对丽江古城进行时空美学角度的审视之后, 会一定程度上引导人们珍惜这份完整的美, 重视对其原真性的保护, 和谐利用, 这对于推动和完善世界遗产价值认知、保护、传承与利用及丽江古城在当代社会的发展都有积极的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