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茶禅一味——茶的文化与历史(上)

 兰博2000 2020-09-15

作者:读裁者黄远辉,专注人文历史,质量标准,知识产权

推荐阅读书单:纪录片《茶,一片树叶的故事》《茶马古道》《禅茶一味》,宋徽宗赵佶《大观茶论》,陆羽《茶经》,吴觉农《茶经述评》,陈宗懋、杨亚军《中国茶经》,郑国建《中国茶事》,周重林、李明《民国茶范:与大师喝茶的日子》,周作人《苦茶随笔》,冈仓天心《茶之书》,荣西禅师《吃茶养生记》,伊藤古鉴《茶和禅》,周重林、太俊林《茶叶战争》,林清玄《平常茶非常道》,比尔波特《禅的行囊》。

茶禅一味——茶的文化与历史(上)
茶禅一味——茶的文化与历史(上)
茶禅一味——茶的文化与历史(上)
茶禅一味——茶的文化与历史(上)
茶禅一味——茶的文化与历史(上)
茶禅一味——茶的文化与历史(上)
茶禅一味——茶的文化与历史(上)
茶禅一味——茶的文化与历史(上)
茶禅一味——茶的文化与历史(上)
茶禅一味——茶的文化与历史(上)
茶禅一味——茶的文化与历史(上)
茶禅一味——茶的文化与历史(上)
茶禅一味——茶的文化与历史(上)

茶,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文化之一。千百年来,茶文化几经传承、历练、蜕变,焕发出别样的光彩和魅力。纪录片《茶,一片树叶的故事》充分诠释了茶文化的精髓,它首次以'茶人茶事'精致呈现了中国的茶文化。如果大家想了解中国的茶文化,这个纪录片不妨看看。茶,本是一片绿叶,当与人类邂逅之后,最终上升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与信仰。

《大观茶论》是宋徽宗赵佶所著,原名《茶论》,全书共二十篇。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提出了'阴阳相济,则茶之滋长得其宜'的观点,指出茶的产地是'崖必阳,圃必阴',这与陆羽《茶经》中的见解基本相同。关于天时对茶叶的影响,他提出了'焙人得茶天为庆'的观点。制茶过程,宋徽宗提出了'洁净宜热良'的要求。采茶的时间必须是'黎明,见日则止',要求'用爪断芽,不以指揉'。盏的评判标准: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取其燠发茶采色也。底必差深而微宽,底深则茶宜立而易于取乳,宽则运筅旋彻不碍击拂,然须度茶之多少。

《大观茶论》说到'点茶'的时候,见解精辟。点茶讲究力道的大小,讲究力道与工具运用的协调。点茶之色,以纯白为上真,青白为次,灰白次之,黄白又次之。《大观茶论》把深刻的哲理、生活的情趣,寓于对茶的极简的论述中,是中国茶文化的珍贵文献。

宋徽宗赵佶是个天生的艺术家,但却是个蹩脚的皇帝,就这点而言他跟南唐后主李煜有的一拼。宋徽宗懂园林设计,创瘦金体,懂书画,好饮茶,一生都沉溺在莫谈国事的美好艺术世界里,重用蔡京(蔡京书法一流,北宋'苏、黄、米、蔡'四大书法家之一,后因品行恶劣被蔡襄取代)、童贯等奸臣,最后国破家亡。就饮茶之道而言,宋徽宗算是第一流的专家,与陆羽、蔡襄齐名。

'茶禅一味'的典故源自赵州从谂和尚著名的偈语'吃茶去'(《景德传灯录》卷十)。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当代诗人赵朴初十分喜爱这则公案,常将它用于作诗中。赵朴初曾为河北赵县柏林寺赵州从谂和尚影像碑题诗'平生用不尽,拂子时时竖,万语与千言,不外吃茶去。'赵朴初还作过一首五言绝句:'七碗爱至味,一壶得真趣,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赵朴初曾多次将此诗写成条幅赠人或贺会,以启发人们去继承和体会古德'茶禅一味'的旨趣。

宋代高僧圆悟克勤以禅宗的观念和思辩,品味茶的无穷奥妙,曾挥笔写下'茶禅一味',现珍藏在日本奈良大德寺,作为镇寺之宝(据考证,其实是一份'印可状',而非'茶禅一味'四字真诀,后面会说到)。南宋末年,日本茶道的鼻祖荣西禅师两次来到中国参禅,并将圆悟克勤禅师的《碧岩录》以及'茶禅一味'墨宝带回日本,于1191年写下《吃茶养生记》,成为日本佛教临济宗和日本茶道的开山祖师。

日本安土桃山时期的千利休(被誉为日本茶圣)将'侘寂'(wabi-sabi)引入茶道(我曾在食色性专栏提起过,请关注回看),结合茶禅一味,形成了如今日本茶道的基础,'茶禅一味'被视为日本茶道的最高境界。

'茶禅一味'和日本茶道的根源肯定在中国,这是学界的共识,也是中国茶文化的骄傲。与我们前面介绍葡萄酒的形式不同(请关注回看),关于茶文化和历史,我们不讲茶的品种、产地、制作等形而下的器,只讲茶的文化、历史等形而上的道(《周易·系辞上》:'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说起中国茶文化与历史,第一人首推陆羽。陆羽,字鸿渐,3岁时被竟陵龙盖寺住持僧智积禅师在当地西湖之滨拾得,积公以《易》占得《渐》卦,'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于是为他取名'陆羽',以'鸿渐'为字。陆羽一生嗜茶,精于茶道,写成《茶经》三卷,尊为'茶圣'

陆羽20多岁时结交40多岁的皎然大师,成为'缁素忘年之交'。此外,颜真卿、皇甫冉、刘长卿、孟郊、张志和等唐才子都曾与陆羽交往。陆羽生活的年代正是'安史之乱'前后,文化上儒释道三家并行,中国南方儒禅汇流,这是茶禅文化产生的大背景。

《唐才子传·颜真卿传》记载,皎然是东晋名将谢安十二世孙,在文学、佛学、茶学等方面颇有造诣,与陆羽是忘年之交,所著的《诗式》是唐代诗歌理论的重要著作。浙江湖州杼山,陆羽常寓此地。颜真卿有《杼山妙喜寺碑铭》:'州西南杼山之阳有妙喜寺者,梁武帝所置也,大同七年(541年)五月帝御寿光阁,会所司奏请置额。帝以东方有妙喜佛国,因以名之。'时皎然是这妙喜寺的主持,苕溪之畔,妙喜寺中,实是中国乃至世界禅茶文化的源头。北宋梅饶臣曾写诗:'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新茶。'

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寺院和僧侣起到了重要作用,出家人不能饮食有刺激性的食物,讲究过午不食,暮鼓晨钟中长时间诵经念佛,不免人困乏力,头脑昏沉,而茶有清心、提神、醒脑的功效,于是僧人静坐修行,常以清茶为伴。茶为僧人提供了不可替代的饮品,而僧人和寺院又不断赋予茶事以佛家的精神内涵。喝茶,最紧要的是拿得起和放得下

相传,当年禅宗初祖达摩在嵩山少林寺面壁,面壁九年仍未破壁。有一天,达摩祖师竟然沉沉睡去。他醒来后,十分悔恨,割下自己的眼睑扔在地上。没想到,扔在地上的眼睑竟然长成了一株茶树。达摩祖师摘取茶叶之后,以热水冲饮,从而消除了睡意,面壁十年后,终成正果,创立禅宗。

大乘佛法普施'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精神,认为一切有情众生皆有佛性。为了度化众生,佛化身千百亿,茶自然也是佛的千百亿化身之一,它为众生解毒、解渴、净心、养性,却对众生无所求报。饮茶,最终可以让众生觉悟'利他即是利己',究竟成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